疫情下,如何進行股指期貨/期權的投資與風險管理?

自新冠病毒爆發以來,股市的波動一直牽扯著投資者的思緒。作為金融資管行業媒體,財視中國也在持續關注金融市場動態。近日海外疫情升溫,美股大幅波動,並對國內市場造成了一定影響,在此情況下,如何進行資產的配置、佈局以及風險管理成為投資者之間熱議的話題。


因此,由海證期貨主辦、財視中國獨家支持的“私募證券基金”系列線上直播會議3月正式開播。主辦方力邀業內專家、機構決策人進行主題講解與答疑,為機構投資人與合格投資者提供一個專業、深度交流的平臺。


本次線上直播系列涵蓋了五個主題,上週,雅柏資本業務總監趙方圓女士與民晟資產量化總監張力先生分別為大家分享了股指期貨、期權的投資機遇以及風險管理的內容。會議上,參與嘉賓與主講人進行了熱烈的討論與交流,為了方便大家進行進一步的學習與交流,財視中國在此以文字的形式同大家一起回顧上週的兩場直播會議:


一、如何抓住股指期貨/期權的市場投資機遇?


在直播會議上,趙方圓女士不僅為聽眾講解了股指期貨、期權的相關知識,還結合當下環境從四個方面談論了國內股指期貨市場的發展狀況。


① 美股股指期貨大跌,對國內股指期貨的影響


從當前疫情對市場的影響狀況可以看出A股市場整體避險性比美股強,短期內,A股也會比美、歐股更加堅挺。但是從長期看,A股肯定會受影響,國內股指期貨自然會受到衝擊,因為中國並不是一個孤島,我們需要依賴國外市場來發展經濟,若整個市場疲軟,中國很難能自保或不受外界影響。


② 股票市場波動對期貨市場波動的影響


相較於股市、股指,期貨的反彈更大,這就意味著期貨漲跌的幅度大於股市、股指;另外,現階段期貨處於折價階段,在折價狀態下,若之後市場增長,期貨漲幅會更大,尤其是遠月期貨,上漲會更加強勁。


③ 國內期權的應用


期權可以提升金融市場的穩定性,總體來說對中國資本市場有利。在2019年,國內改善了期權市場,加強了期權產品的建設,推出了很多農產品的期權,並引入了海外投資者。因此,從長遠來看,國內期權應用與建設的前景良好,未來會有更多的期權產品出現。


④ 疫情好轉,市場不斷變化情況下,股指期貨期權的配置建議

金融投資依託於實體經濟的支持,投資者應從實體經濟發展判斷投資方向,例如疫情結束後,熱門的消費領域也許會成為投資熱點。


二、滬深300股指期權助力投資組合中的風險管理


滬深300股指期權的上市,標誌著我國的衍生品市場真正進入了多品種、多標的的立體化金融衍生品時代。在“滬深300股指期權助力投資組合中的風險管理”的直播會議上,主講嘉賓張力先生從國內衍生品市場的大環境切入,講述了滬深300股指期權與其他期權產品的聯繫與區別以及疫情影響下的風險管理建議:


① 滬深300的優勢與劣勢


優勢:可以根據投資者的判斷合成符合投資者的預期收益曲線。


劣勢:合約較多,流動性不高,需考慮底層標的分紅,而ETF期權則不用。


② 不能盲目配置股指期權產品


若要通過配置期權產品來進行風險管理,應該看自己的持倉與指數的相關性:持倉與指數的相關性強,可以通過股指期權的產品配置進行風險管理;若持有組合與指數相關性不強或者持倉行業、個股比較集中,通過加減股票的方式來進行風險管理或許是個更優選擇,這種情況組合相對於指數的Alpha風險可能會比指數本身的Beta風險更顯著。


③ 國內風險釋放領先於國外,無需過度擔憂國內市場


國內的風險在2月3日已經集中釋放完畢,現階段主要問題在於海外傳導的風險,具體表現為海外重倉股較弱。經歷了這幾次海外股市暴跌後,國內受到的影響不大,所以我們沒有必要根據海外行情賣出。


④ 持有指數期權產品的風險高低應比較看待


市場在大幅波動後,期權隱含波動率上升,指數期權產品的時間成本會增高,時間成本就是買入期權對沖需要支付的成本。既能提供足夠的下跌保護,同時成本又低的期權產品很難遇到。比如選擇買入開倉看跌期權來對沖風險,選擇價外看跌期權,投資者會承擔部分下跌風險;選擇價內看跌期權,投資者又會損失部分上漲收益。因此,不能單一的說某一種指數期權的風險低或高,應該根據投資者自己對市場的預期和風險承受能力來選擇合適的期權產品。


接下來,財視中國還將繼續上新線上直播會議,活動報名、諮詢等相關事宜請關注微信公眾號:財視中國,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內發佈最新活動消息。




財視中國創立於2014年,是國內前沿的金融財經媒體。為社會菁英人士帶來實時深度的金融財經行業解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