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十九歲,身後是福州的四月和五月


她十九歲,身後是福州的四月和五月

今年的春天來的是如此之晚,到出門時,即使是北方,公園裡也已滿是繁花,錯過了情人節,早櫻和油菜花依舊如期而至。
春天,從來不會辜負我們的期待。

她十九歲,身後是福州的四月和五月

前段時間,一個朋友興奮地跟我說,年前她種下的草莓開花了,「很快我就有草莓吃了。」熬過冬天的等待,春季讓一切原本沉睡的事物重新醒來。
但南國的春天有時也蕭索,福州的大葉榕陸續落葉,空蕩蕩的樹椏,空蕩蕩的街道,好似秋冬交接時的景緻。難不住寂寞的人終於跑進了公園,說,這是一次秋遊。

她十九歲,身後是福州的四月和五月

去年的春天格外冷,偏又遇到了福州蠻不講理的漫長的夏日,很快我們就從瑟瑟發抖的冬天過度到燥熱的夏天,猝不及防。


福州,有春天嗎?這裡的春確實短暫,所以你得更用心發現它的存在,欣賞它為人稱道的美麗。
「三月,下起了大雨,四月,遍地薔薇。」


【 獨 處 】

她十九歲,身後是福州的四月和五月

或許在這個春天,你慢慢地習慣獨處了,最初的躁動與不安,漸漸,被一天天的日常,轉變成一種習慣。相比起曾經容易被風吹草動引開注意力,這個春天,有時也如禪定般靜謐,宜獨處。


特別是在一個雨天,微冷,更讓人不願動彈,慵懶地從床上睜開眼睛,打開樸樸買個菜,之後,就可以什麼都不用做。


睡眼惺忪,頭髮蓬亂,翻個身,再睡個回籠覺,事如春夢了無痕,一個月,倏爾遠去。


她十九歲,身後是福州的四月和五月


在這樣相對無所事事的日子裡,時間變慢,靜到可以剝下草莓的籽,靜到可以數清一天裡窗外的鳥叫的次數,也可以讓思緒穿梭在音樂或是文字裡,把那些買了還沒開封的書打開,把耳機帶上,在某一個時刻突然喚醒這種慾望。


和自己相處,就像《小森林》裡說的:「那些靜得只能聽見呼吸的日子裡,你明白孤獨即生活。」


她十九歲,身後是福州的四月和五月


可以聽聽《少女終末旅行》的原聲帶《雨だれの歌》。


兩個在戰後末世旅行求生的少女,在一個雨季,找出散亂在廢墟里的罐頭,滴滴答答罐頭上的雨聲,變成了一首旋律。這時,微濛的春雨濡溼了遠方的城市,灰色的天氣卻不讓人觸目傷懷,反而有種發自內心的輕快。


她十九歲,身後是福州的四月和五月


也可以聽聽旺福樂隊的《小春日和》,在他們同樣輕快的歌聲裡,搖晃肩膀,或腳踩旋律,要是聽得開心,也不妨起身蹦一段即興的迪,抵達他們歌中的場景。


「微風輕輕地從臉龐吹過,陽光正熱烈放送」。反正沒人見到,隨心就好。


她十九歲,身後是福州的四月和五月


但人不可能永遠積極,悲傷的旋律會是放置悲傷的避難所。南京李先生的《春末的南方城市》,「這讓人心慌」,「這讓人心慌」,一遍遍地唱著,隨著歌詞一遍遍品味那些敏感的陰鬱的情感。


春雨貴如油,這樣的日子裡,真實的悲傷遠比那些虛偽的積極更加重要,雨跌入水窪,永遠會蕩起迴音。


她十九歲,身後是福州的四月和五月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豔陽透過窗欞,跳動到書本上,白色的紙張被太陽閃得晃眼,一個個黑色的文字緊密又堅定地落在那裡,突然發現,就這樣漫無目的被書本牽著走,竟有這般舒緩身心的魔力。


最想讀的還是《鼠疫》,相似的開端,緊湊的節奏,遙遠的故事和當下碰撞,彷彿更容易理解劇中人的種種選擇,以及他們自發承擔責任動機,如果非要說提到英雄主義的話,這就是。


福樓拜說,「承受人生的唯一方式是沉溺於文學,如同無休止的縱慾。」


她十九歲,身後是福州的四月和五月


或許沒有讀完全本,那樣也可以聽聽梁文道主講的《八分》節目,你會記得這樣的場景:認為沒有人有資格以大義的名義處死對方的塔魯,為了理解和同情弱勢方,投身與鼠疫的戰鬥,他向主角里厄醫生闡述自己的理由,和那個對犯人產生極大同情的童年經歷。


在病人被汙名和歧視的今天,更需要這種理解。


她十九歲,身後是福州的四月和五月


雖然塔魯和裡厄醫生相處不多,但卻成了好友。他們要從疲憊的狀態中紀念自己的友誼,跳入城市的海邊開始游泳。海水吸收了整個夏季陽光的能量,顯得更加暖和。


在月色中,「二人齊頭並進速度相當,力量相當,遠離塵囂,獨自遊蕩,終於擺脫了這個城市和鼠疫......他們穿好衣服,一句話未講離去了。然而,他們有了同樣的心情,回憶起這個夜晚倍感溫馨。他們遠遠望見鼠疫區的哨兵,裡厄知道塔魯像他一樣,心裡在唸叨,疫病剛才把他們忘掉了,這樣很好,現在他們必須重新開始。」


她十九歲,身後是福州的四月和五月


一字一句,構造成一個真實的幻境,故事中精妙的場景,壘成一個肅穆的紀念碑。突然發現,似乎有很久很久沒能這樣沉浸在故事裡了,也發現自己,錯過飯點也很久了。


直到讀完故事的悵然若失,才喚醒了你遲到的飢腸轆轆。


該做飯了呀。


知 味


她十九歲,身後是福州的四月和五月

外賣佔據了很多人闖蕩城市的軀殼,便利、高效、卻終究佔據不了做飯所代表的靜好,就像《海街日記》裡說的:「活著的東西都是很費工夫的。」
省去奔波的今年春天,這些費工夫的事終於可以提上日程。雖然要買菜、思考菜單、洗、切、炒,最後還剩下一大堆要洗的碗,但你知道,你是幸福的,尤其是為在乎的人做飯的時候。

她十九歲,身後是福州的四月和五月

還記得小時候,母親準備出門買菜,都會叫上我,菜單好像總是臨時起意。看這條魚挺新鮮,就問我要不要吃這個,哪怕我挑食討厭青菜,都會整上一把,說吃青菜才健康。
在春季,我唯一喜歡的蔬菜就是春筍了。每一個食物,都有最佳賞味期,有些食物只有春天才有。春筍,在《爾雅》裡被叫做「竹萌」,南方,最適合喜溫怕冷的筍生長,鮮嫩清脆,煎炒煨燉,都是絕妙的美味。

她十九歲,身後是福州的四月和五月

母親習慣在炒筍里加薄薄的五花肉,煎至焦香,放大蒜提味,加蠔油提鮮,自家熬的豬油,就是與餐館和外賣區別最大的地方。她還愛吃空心菜,這種青菜在春天最嫩,咀嚼時沙沙作響。
這個特別的假期,給了我們這些奔波異地的人一個難得的機會,去品嚐大學之後再難吃到的,母親的味道。原本還不到初六,就要匆匆作別,難能吃到母親做的這些時令菜。

她十九歲,身後是福州的四月和五月

陳曉卿說:「記憶在我胸腔裡發酵,情感的菌絲也攀援在我的腦際:飄滿奇異味道的校園,清貧寂寞的暑假,父母的操勞,少年對食物的渴望。」
做菜的動機和情緒,是一種重要的調味料,熱愛美食的我們,收集美食攻略、探店,又怎會不珍惜這種最神奇的味道呢?

她十九歲,身後是福州的四月和五月

這裡,想要援引小說《憂傷的時候,到廚房去》的句子:

「真的,憂傷的時候,就到廚房去,對著菜譜仔仔細細做一道菜,看到食物在熱湯裡咕嚕咕嚕地翻滾,你會會心一笑。」
希望我們能找到那樣一個人,想為對方做飯,並且因此感到快樂。


【 萌 動 】


她十九歲,身後是福州的四月和五月

春天來了,萬物復甦,又到了動物交配的季節。《動物世界》裡的配音,依舊猶言在耳。
春天是感情的季節,是萌動的季節。這股年輕的熱望,就像顧城詩裡寫的:「她十九歲,身後是四月和五月。」

她十九歲,身後是福州的四月和五月

蕭殺的冬掩蔽了生機,在春天它們重新開始,由頭來過。萌動的春天,印象裡是從櫻花開始的,離開家讀大學的卯月,躺在新房間的榻榻米上,窗外,櫻花如雨,搬家公司的貨車載著她的行李經過,一隊送葬的隊伍紛紛撐起傘,為亡者引出一條路,上學的孩子適時的出現,在道旁跑動。


一切浸潤在粉色的朦朧裡,講述著開始與消逝。

她十九歲,身後是福州的四月和五月

卯月開始了她的新生活,和鄰居打交道,參加以前從未嘗試過的釣魚社團,去書店找她曾經暗戀的學長,在公園裡捧著《武藏野》,髮絲飛揚。故事像是溫吞的糖水,指向了那個充滿可能性的未來。

她十九歲,身後是福州的四月和五月

在春天,親情也會萌芽,導演陸慶屹拍攝電影《四個春天》時,只有春節才能回家。他在同名書《四個春天》裡,記下給母親熬中藥的神態。父親不在房間裡熬,怕味道大。在天井裡,木鏟子在鍋裡一圈圈地劃,電磁爐滋滋的聲音從門縫裡鑽進來,陸慶屹說,這樣的景象安詳得令人心顫。
於是心中一動,又架起了相機。

她十九歲,身後是福州的四月和五月

春天是個適合戀愛的季節,情人節拉開春天的幕布,520作為夏初給春天的收尾,現代人的感情裡,林林總總都會找到這樣一些紀念日。不過說到浪漫,印象最深的還是朱生豪的情書。


他在給宋清如的信裡寫道:「要是在暮春時節,看滿山暴雨打落花,一定很熱鬧。可我總覺得不對,彷彿缺了點什麼,噢,想起來了,要是在暮春時節,同你攜手看滿山暴雨打落花,一定很熱鬧,你看花,我看你。」

她十九歲,身後是福州的四月和五月

現在,在陽光的催化下,花開正豔,公園也陸續開放了,烏山的花翹首以盼了一些日月,終於見得人煙。
短暫的春天容易消逝,就像被歲月壓縮的過往,只剩下珍貴的點滴,而這些,就是延續我們自己的動力。一種難以言喻的朝氣,催促著我們相信可愛的明天,未來。

她十九歲,身後是福州的四月和五月

合上書,關閉手機,到街上去,清風拂面,像《小森林》的市子一樣看見了春天,像《海街日記》裡一樣,騎車穿過春天的坂道。
你眼中的春天,究竟是什麼模樣呢?



-END-

她十九歲,身後是福州的四月和五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