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唱唸的湖廣音與中州韻

京劇唱唸的湖廣音與中州韻


京劇的唱唸所用的語音與普通話有所區別,必須瞭解京劇使用聲韻的特殊規律,才能聽懂。

京劇的唱唸不完全用京音,而是採用湖廣音、中州韻。湖廣係指湖南、湖北。因京劇形成時期湖北籍的演員很多 如:余三勝、譚鑫培等都是湖北人,故京劇唱唸多用湖廣音,有些字的讀法和普通話不同,很特殊,像湖北話,叫做“上口字”。如“成”讀“臣”,“青”讀“親”,“喊”讀“險”,“臉”讀“簡”,“河”讀“活”,“賊”和“摘”讀“則”,等等。

中州即今河南一帶,京劇裡所謂的“中州韻”,實際上指的是中原地區的尖團字音。尖字用舌尖發音,位置靠前,如:“既”、“妻”、“西”、“修”、“將”、“槍”、“相”、“趣”等;團字發音,位置較靠後,如:“即”、“期”、“喜”、“休”、“江”、“強”、“香”、“屈”等。


上口字和尖團字都是在京劇形成、發展過程中產生的,也是京劇的一個特色,聽多了,掌握了其中的規律,就能聽懂了。從以上的介紹來看,“唱”和“念”在京劇裡是十分重要的。唱功戲裡有唸白,做功戲和武戲裡也有唱唸,雖然唱和念在各個劇目裡所佔得比重不同,但總的來說,都是必不可少的。即便是像《長坂坡》那樣兒的大武戲,唱唸不多,只唱幾句《搖板》、《散板》或崑曲曲牌,但對錶現人物、交代劇情也是不可或缺的。《長坂坡》中,趙雲搭救簡雍的那場戲,趙雲為保護被曹操大軍追殺而失散的劉備家眷,匹馬單槍,闖入重圍,四處尋覓。只聽趙雲用響堂的高音在幕後念一句“馬來!”臺下就有掌聲響起。趙雲上場後,舞動馬鞭、長槍,邊走邊前後瞭望,轉身亮相,唱(西皮散板):“黑夜之間破曹陣,主公不見天已明。”只念一句,唱兩句,就把趙雲忠義忘我、驍勇無敵的性格特徵刻畫出來,足見唱唸之重要,京劇演員必須在唱唸上下功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