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窮人,別持續給物質上的幫助”你認同這句話嗎為什麼?

時光瀲灩滴墨盛放1


還是那句老話,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對於懶人,給在多得魚都沒用。


我的傳奇128


同意這個觀點

一粒米養恩人, 一石米養仇人。

還有一句話,幫急不幫窮

一直持續的給別人物質上的幫助,時間長了,人就會形成依賴性,覺得是理所應當的,當不再給物質上的幫助時,立馬就翻臉,成愁人了。

之前開車去公司,有一個同事住的離我很近,所以經常開車帶著他上下班。剛開始時,感恩戴德的,我有時沒空買早飯,他在上車的時候還拿個麵包給我。時間長了,就覺得理所應當的。他不回家,出去吃飯也讓我送他,繞點路我也就給送過去了,也沒啥大不了的。後來經常讓我送他去不同的地方,這個時候我就有點煩了,畢竟這種事不能做的太頻繁。有一次他讓我送他到一個很遠的地方,我有事著急回家,就沒答應他,結果他立馬就翻臉了,說,以後我不坐你車了,這點小事都不幫。

然後他就買再坐過我的車,我也省了很多事。

雖然他不是窮人,我也沒給他物質上的幫助,但道理是一樣的,幫助不能一直持續的幫,要有底線


背頭哥


“對於窮人,別持續給物質上的幫助”

我認同這句話

1.對於身窮志不窮的人來說,你有可能幫助他們擺脫貧窮,他們有擺脫貧窮的願望。對於身窮志短的人來說,你是幫不了他們的,他們沒有擺脫貧窮的動機,只能幫助他們度過眼前的災難。



2.我的一個同學,他們家裡條件和我們家一樣,但是他每一次都去寫貧困補助,開始能夠申請的到,後來他就申請不到了,他就開始抱怨,說家裡那麼窮為什麼沒有給他補助。他的補助是他的父母要求他去寫的。這讓我很是詫異。長久的救助已經讓他養成了習慣,認為這是他應得的東西。



3.我的大學教授她就給我們講了她的故事,在她上大學的時候,家裡不想讓她唸了,因為家裡窮,後來她就說服了家裡,就是家裡只用給她交學費,生活費她可以自理。她所在的學校當時是二線城市,消費水平還是比較高的,她讀的是公辦重點大學,學費沒多少。

當時她的老師知道了這件事,就讓她申請了助學金,加上加上獎學金夠她一年的生活費了,後來成績優異的她就兼職做了家教,她就主動向老師申請了取消助學金,上面寫的是:“本人家庭雖然貧困,但是現在生活還能自理,特此把助學金讓給真正需要的人。”她一直勤奮刻苦,畢業後幾年努力,成了我們學校最年輕的教授。只有身窮志堅的人,你的幫助才會對他們起作用,才可能讓他們從此告別貧窮。



4.南昌地鐵一號線上,一位年輕的媽媽突然大聲責備自己的孩子,並動手打了他,原來孩子不小心將5塊錢的地鐵票弄丟了,我們很難想象為了5塊錢歇斯底里的人。她說:“5塊錢很多了,錢難賺,錢真的很難賺”。思想上的貧窮才是最可怕的,對於他們,你再多的幫助都會無濟於事。



5.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你給他們的物質幫助,倒不如給他們一個工作的機會,教會他們一些技能,特長,讓他們可以靠自己的雙手活下去。這樣的生活會讓他們更有信心,有尊嚴的生活。



6.借三不借二,救急不救窮

第一個能借的是紅白喜事用的錢,對於農村人來說紅白喜事是要請人吃飯的,這是傳統,這個錢可以借。第二個能借的就是孩子上學需要用錢,從古至今,人們都知道教育的重要性,所以這個錢可以借。第三個能借的是缺錢治病,別人治病沒有錢可以借,畢竟世事無常。

第一個不能借就是沒有信譽的人不能借。

第二個就是犯法的是不能借,例如沾上了“黃,賭,毒”找你借錢,這是在害他。

對於窮人,別持續給物質上的幫助,這隻會讓他們產生依賴性,產生惰性。正確的物質幫助能夠幫到“窮人”,不正確的幫助只會害了“窮人”。


艾特文無


窮人之所以窮,他是個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俗話說“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我們可以把窮人分為三類:

(老農幹活)

1 甘於受窮的窮人——破罐子破摔,沒有上進心,你越是幫他,越是害他。

2 精神上的窮人——物質上的貧窮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上成為窮為,沒有想法,沒 有改變的慾望,才更可怕。

3 自暴自棄的窮人——如果一個人自己都看不起自己了,那是徹底的沒救了。

(疫情當前,幹部還不忘扶貧工作)

對於以上這三類人,你給再多的錢,再多的物資都沒用,扶得了一時扶不了一世。扶貧先扶志,人窮志不窮。特別是這幾年來,在國家精準扶貧政策的指導下,到2020年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被列為今年的首要任務。中央一號文件明確,不折不扣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到2020年確保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防止盲目拔高標準、吊高胃口,杜絕數字脫貧、虛假脫貧。”中央一號文件要求,攻堅期內貧困縣、貧困村、貧困人口退出後,相關扶貧政策保持穩定,減少和防止貧困人口返貧。

所以說,窮人到富起來,必須從精神扶持,解放他們的思想。


茶人吳老三


對於窮人,別持續給物質上的幫助,非常認同這個觀點。

持續的物質幫助,有可能換不來感恩

俗話說“習慣成自然”,你在好心幫助他人的時候,第一次他會感激你,等第二次,感激的心情就會淡了,等第N次的時候,他已經習以為常了,會認為你這樣幫他是理所應當,是你應該做的。

對於窮人,持續的給物質上的幫助,雖然表面上看你是在幫他,實則不然。這樣容易讓他養成依賴的習慣,認為反正有人幫他,就此不思進取,得過且過。

都說“升米恩鬥米仇”,當有一天你因為種種原因,不能再提供給他幫助的時候,他如果不是那種感恩的人,會認為你是故意的,對你會非常不滿,甚至仇視。

救急不救窮,幫人不幫懶

我們常聽這句話“救急不救窮,幫人不幫懶”。人有急事了,我們在力所能及的範圍之內,伸以援手,幫他度過難關是應當的。

如果是因為懶惰,不務正業導致的貧窮,我們一味的持續提供物質上的幫助,就有點縱容他了。

中國有句古話:“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講的就是這個道理,直接地持續地給窮人物質上的幫助,不如引導他找出受窮的原因,幫他找到脫貧的方法,讓他儘快擺脫貧困。

結語:幫助別人。助人為樂是優良的品質,但一味的給予不可取。對於窮人,不要持續的給物質上的幫助,因為你幫得了一時,幫不了一世,最關鍵的是找對方法,幫他擺脫窮困才是最好的幫助。

我是:青桔時光,一個喜歡簡單生活,生活簡單的人,歡迎您的關注。


青桔時光


非常贊同這句話。一個人,意識到自己是窮人很容易,但意識到自己是窮人思維卻很難。

有一種窮人是暫時性物質上的貧窮,這一類人內心裡面一直在尋找機會,非常渴望成功,有自己的理想和野心。對於他們來說目前物質上只是暫時的。但是還有一種窮人就不是單純的物質貧窮了,比貧窮更可怕的是,隱藏於他們內心的窮人思維。

國外曾經有個人做過實驗:他們給窮人供養了很多錢,買過幾十萬斤大米,一萬多雙鞋發給窮人。後來他們發現,送這些物質能幫助多少個家庭,能讓多少家庭脫貧呢?十萬斤的糧食發下去,一個人能分到多少?兩三頓飯就吃完了。這麼龐大的經費灑下去,和灑到大海里一樣,根本看不到,反而養了一批懶人。由窮人變成懶窮人,這就更嚴重了。他們只會問:“下一次大米什麼時候發,下一次還有沒有衣服可以送,有沒有其他東西送”,這些事,他們就指望你能繼續去做,這是一個惡性循環。這類型的窮人物質的貧窮並可怕,可怕的是他們思維的貧窮。

這類窮人我們要注重的是他們思維的改變,在物質上幫助的同時,也要改變他們的思維。持續物質上的幫助只會讓他們變成懶窮人,我們應當教會他們如何自立更生,學會賺錢養家,學會立足於社會的一技之長。只有他們改變了這種”懶窮人“思維,才能脫離貧窮。


鄉村特派員


對於窮人,別持續給物質上的幫助。因為這樣做幫不到他,最終只會害了他。

對於窮人,你想幫他,是要用他的能力換取到他要得到的物質,而不是直接了當的給他物質,

如果有兩個地方可以得到麵包,一個是有人直接給的,別一個地方是我要幫老闆打掃衛生才給麵包,我相信所有的人都會去選直接就給的。長期下去,直接給的那個,那些人就什麼都不做,只是到餓了就去領麵包就好了,對這個給的人,你的經濟是否能夠支持得住?而得到麵包的人,什麼都沒有學到,只會伸手,習慣只地伸手,哪天這個伸手就得到了麵包沒有了,他就活不下去了。而要他打掃衛生才給麵包的那個,長期下去,他會習慣於用按勞付酬這個想法,他今天來拿麵包讓他掃掃地,明天來了讓他擦擦桌子,然後擦窗戶,我想信不用多久,這個人就可以直接去找個家政的工作了。

我知道我們之前有很多人在助學一些貧困地區的失學兒童,我不知道會有多少人是有好的結果,當然這個好的結果不是單純的看表面的,表面看當然是好事,失學的人得到了學習的機會,但從這孩子的思想人品人是不是有好的結果呢?有感恩的心還是認為這些幫助是理所應當的呢?

這裡要說一個非常著名的事,就是孫儷助學一個山區的孩子,每個月就會給錢,一直到大學,直到這個孩子要各種過分的要求,然後孫儷就停了給他的資助。這個孩子就反目成仇了,寫文章給記者詰責孫儷,他已經忘了這些錢本來就不是他的,以為這些錢是他應得了,從表面來看,這個勤學而貧困的孩子得到了學習的機會,這當然是個好事,但因為這種幫助,把他培養成一個這樣的人。相信他如果還是這樣的想法,出來社會也不會有好的結果,從這一點來說,捐助了他是害了他。

我們有沒有能力也好,當然都應該去幫助別人。這個幫助是要等價交換,那樣才不讓自已受損,也幫到了他,這才是雙羸的。比如我想去幫一個山區的人,我只有五百的能力,那我可以讓他拿相應的家產品來換,比如他們那家家戶戶有紅薯的,平時只用來餵豬,那我們大可以讓他每個月給我一點這個產品,我高價幫他買,比如四百的產品,我給五百,那他就得到了這五百的資助。而我也得到了產品,我還可以賣掉,我只出了一百而已,我本來計劃的五百塊,我就可以連續的資助他五個月了,沒準因為這產品來自山區無機的,我還可以得到更高的收益,我也賺錢了,那樣我就可以幫更多的人,而更多的人也為我賺錢了,而得到了我的幫助,對他來說這是他用按勞付酬得到的幫助。他應得的。

所以我認為,對於窮人,我們要幫助他們,但我們要用正確的方法去幫助他們,不能一腔熱血就直接給到金錢這種物質幫助。對他來說可能是有害無益。


熱愛生活的偉少


對於窮人,別持續給予物質的幫助,你認同嗎?我認同這句話,理由如下:

(1)長貧難顧,對於窮人給予持續物質的幫助,只是治標而不治本,要教會他們生活的技能,學習的本領,激勵他們的意志,靠雙手自力更生去工作,這才是最可行的方法。當現在社會上都有一些培訓機構,可以安排他們先去學習,再去工作。

(2)持續性給予物質幫助,會讓他們變成一個依懶性和懶性的人,喪失去勞動的意志,只願收穫不願付出。

(3)持續性給予物質的幫助,讓他們與社會和人際關係脫節,心理上一直處於弱者和窮人的角色,陷入待救助狀態無法自強自立起來。

窮,不是理由,只要有上進心,靠雙手努力和拼博,總會有一天改變貧困的生活。


wenny2020


有句話叫“救急不救窮”,每個人都有困難的時候,如果有能力就伸出援手幫助一把;但是不能一味地幫助,否則只會幫出一個“東郭先生”。

人可以窮一時,但不能窮一世。別人能幫助一時,但不能幫助一世。還是得自己努力,改變現狀,如果自己在坑裡不願爬出來,別人再怎麼拉你也沒用!

還有,如果對方甘願活在貧窮中,坐等別人救助,也可以說明這樣的人沒有幫的必要啊!




一許平生


我認同這句話。

俗話說,幫得了一時,幫不了一世。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給窮人物質上的幫助,只能緩解其一時之需,但對長遠,卻是鞭長莫及。

有鑑於此,對於窮人的幫助要有長遠目標,就像我們國家現在正在進行的脫貧攻堅戰,找到幫助的根本,比如說,建大棚,種蔬菜水果,藥物等,這樣,才有解決問題的實質。另外,還要d幫助窮人的心智,讓其明白,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靠著勤勞的雙手,智慧的頭腦,恆久的努力,終將不再是窮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