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祥 中華第一豪門琅琊王氏的奠基人——《世說新語》雜說第十六

《世說新語》德行第一篇第十四章

【原文】王祥事後母朱夫人甚謹。家有一李樹,結子殊好,母恆使守之。時風雨忽至,祥抱樹而泣。祥嘗在別床眠,母自往暗斫之;值祥私起,空所得被。既還,知母憾之不已,因跪前請死。母於是感悟,愛之如己子。

【譯文】王祥侍奉後母朱夫人非常小心。他家有一棵李樹,結的李子特別好,後母一直派他看管著。有一次風雨忽然來臨,王祥就抱著樹哭泣。有一次,王祥在另一張床上睡覺,後母親自去暗殺他;正好碰上王祥起夜出去了,只砍著空被子。王祥回來後,知道後母仇恨他無止盡,便跪在後母面前請求處死自己。後母因此受到感動而醒悟過來,從此就當親生兒子那樣愛他。

這是關於“孝道”的故事,二十四孝中“臥冰求鯉”故事的主角就是王祥。“舊時王謝門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琅琊王氏是中國世族豪門的代表。琅琊王氏也正是從王祥開始興起。

王祥發達靠的正是“孝”。

王祥的爺爺名叫王仁,官做到漢朝的青州刺史,父親叫王融,朝廷也曾徵召過,王融自己沒去。王祥不大的時候,母親就過世了,父親新娶朱氏為妻。後媽對待王祥和王祥妻子很是不好,王祥卻是始終孝順恭敬。父母一旦有病,王祥每每衣不解帶的伺候著,湯藥必先自己先嚐冷熱。

朱氏有一次故意難為王祥,在大冬天說想吃魚。河流被冰凍住,王祥砸冰砸得身體發熱,脫衣服繼續砸,砸出窟窿,窟窿處水含氧多,魚聚集到窟窿邊上。王祥也就得到了魚。故事流傳中,變成了王祥用體溫化開堅冰,魚兒被王祥孝心感動從河中躍出。類似的傳說還有,朱氏又想吃黃雀,黃雀也受感召,自動飛進羅網中。最不可思議的是朱氏有次趁王祥晚上睡覺,趁黑拿刀砍他,幸好他正好起夜,才倖免於難,真是離奇的故事。

王祥的弟弟王覽,是琅琊王氏代表人物王導王敦的祖父、王羲之的曾祖父;他是朱氏的親兒子。王祥是孝順,王覽則是“孝悌”,名列“二十四悌”。

王覽很小的時候,看王祥被他母親鞭打,就抱著王祥哭泣。長大以後,經常勸自己母親待王祥要好一些。每次朱氏處罰王祥,王覽便和王祥一同認罰。朱氏曾經在酒中下毒,王覽搶著要先喝,王祥也要搶著喝,最後朱氏只好倒掉酒。從此以後王覽為了防止母親把王祥毒死,每次飯前他都要先嚐一遍。

總之,因為有了這些離奇的故事,特別是朱氏不停的、想盡辦法、毫不計較自己名聲的做法,讓王祥王覽兩兄弟的“孝悌”名聲越來越大。

有“孝悌”的名聲,就有官做。

快四十歲的時候,王祥出仕了,經過十多年的努力,進入中央為官。

曹魏天子曹髦拜其為師。曹髦,因為不甘心做傀儡,被司馬昭所弒殺。王祥雖然年紀大道德高,名聲也不錯,卻在政治上沒有硬實力,無力阻擋司馬家。王祥可以看透世事,秉持著與世沉浮又不隨波逐流、順應時代又不同流合汙的宗旨。司馬家也正是看透了王祥,才能容忍王祥,作為吉祥物存在。“忠孝”兩道,司馬氏自身篡逆,無法提倡“忠”,只能提倡“孝”。

西晉建立之後大封功臣,王祥也在封賞之列,太保官銜和郡公爵位已經是位極人臣了。但是王祥很快就堅決辭掉官職,遺囑訓誡子弟說:“我生在末世,被朝廷選用。擔任過許多不同的職務,卻沒有護衛輔佐的功勞,死後無以報答。在我氣絕後只洗手足,不必沐浴,不要以布帛纏身,根據季節,穿平時洗過的舊衣服。陛下所賜的山玄玉佩、衛氏玉玦、綬笥等,都不要帶入墳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