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沖買刀用一千貫,武松打虎知縣賞一千貫,一千貫相當於現在多少元?

春日之虎


注意一千貫可不是一千文,一貫是銅錢串成的一串,一貫=1000錢,一千貫那就是100萬錢,約合現在的近百萬元了。雖然宋朝是高收入高消費的社會,但是《水滸傳》中這個一千貫的設定我覺得非常的不合理,有些太高了。



《水滸傳》裡並沒有具體說林沖的收入有多少,但是林沖的身份是“八十萬禁軍教頭”,(八十萬是虛數,實際上沒有這麼多),而這個教頭都算不上是官,而是吏,沒有品階。宋代的官與吏是有本質區別的。而且教頭的數量實際上也是有很多的,所以,林沖這個教頭的含金量並不高。他的損友陸虞侯就更是個小吏了。



而宋代各個階層的工資大致如下:

宋代宰相的月薪是300貫,加上各種補貼每個月差不多可以拿到500貫,但是一個知縣的月薪只有18貫


林沖的教頭的月薪肯定比不了一個知縣的。林沖也不是個貪吏,應該是沒什麼灰色收入的。但具體能有多少呢?


我們可以再參考一下宋代的其它職業的收入。一般來說小商販一天的收入在幾百錢左右,抄書的一天寫2500字,可以拿到100多錢。就拿武大郎來說吧,他是一個賣炊餅的,他一天最多能拿到300錢左右,一個月就是9000錢,也就是9貫。他的自己是過得挺不錯的,娶漂亮媳婦,租二層小洋樓住,可見,這個收入是可以的。



林沖也是有娘子的人,家裡還有個丫鬟,一個月的開支應該比武大郎多。參照宋朝知縣的月薪,武大郎的消費,可知林沖一個月也剩不了幾貫錢的,他也不過30-40歲,積蓄應該不多,買一個一千貫的刀應該是很吃力的。


武松打虎知縣賞一千貫,前面說到了知縣一個月的月薪為18貫,一千貫這就相當於知縣4年的收入,這個懸賞是不是有點太高了。


那麼,北宋的一千貫相當於現在的多少錢?


這個有點難換算,但是米價歷來都是穩定的,所以我們可以以米價來換算。宋朝的米價1石需要300-600錢,一石=66公斤。1公斤米就需要4.5錢-9錢。現在1公斤的米差不多要5元-20元。


這樣看來宋代的1000錢估計和現在的1000元沒差太多,稍微少一些,所以,宋代的1000貫雖然達不到現在的100萬元,也至少有現在的70萬元-80萬元了。一把刀就幾十萬元,林沖鐵定是被賣刀的宰了!


我是阿斗,文物考古聊歷史,歡迎點贊關注!


文物考古聊歷史


宋朝時宰相、樞密使的月俸祿的300貫,觀文殿大學士、資政殿大學士、三師、三公月俸祿是120貫,河南、洛陽縣令月俸祿30貫,萬戶以上縣令月俸祿20貫,縣主簿、縣尉月俸祿12貫。\r根據《三朝北盟彙編》的記載,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1兩黃金=20貫。1000貫銅錢等於50兩黃金。1兩黃金為1.76盎司,50兩黃金就是88盎司,黃金現價1553元每盎司,88盎司就是13.6664萬元。


陶然忘機


《岳飛新傳》中曾經提到朝廷在給岳飛的省札中有:“支付*萬石米,四十萬貫錢,以做軍需。四十萬貫錢以十萬兩銀和五千兩金折支。”可見南宋40萬貫銅錢,相當於10萬兩銀子和5000兩黃金。

古代金銀兌換率大概是是1:10,四十萬貫銅錢所以相當於15000兩黃金,那麼一千貫銅錢相當於37.5兩黃金。

宋制一市斤為640克,一市斤有16兩,所以宋代的一兩為今天的40克。

37.5×40=1500克,現在黃金價格大約為400元每克,1500×400=60萬元。

所以一千貫大概為60萬元!


一路向前鄔


回答這個問題,直接簡單的以黃金或者白銀進行換算肯定是不行的,我認為以購買力來衡量應該是最科學的辦法。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不論古代還是現代,維持基本的米價、麵價是一個政權穩定繁榮的先決條件,所以以米作為購買力的判斷是最公平的。



回到題主的問題中,林沖、武松是《水滸傳》中的英雄好漢,其歷史背景設定在北宋宋徽宗時期。而此時,由於皇帝宋徽宗昏暈無道,政治腐敗,內憂外患,先有宋江、方臘起兵造反,後有金兵入侵,靖康之恥。百姓生活在水生火熱之中,而老百姓息息相關的米價也較和平時期漲了好幾倍。

據史料記載,北宋初年米價大概是300到600文一石,宋仁宗時期是600文到700文之間。到了南宋初年米價瘋長到2貫一石,從宋仁宗到宋高宗這其中一段時期,期間幾十年最主要的時期就在宋徽宗在位時,天下大亂導致米價飛漲,據此判斷此時米價也在一貫以上。



講完了當時的米價,在這裡還要給大家普及兩個單位,一個是"石",一個是“貫”。

據沈括的《夢溪筆談》記載:凡石者以九十二斤半為法,乃漢稱三百四十一斤也”。意思就是宋朝時期的一石米相當於92.5斤,而宋朝一斤是640克,也就是一石等於現今的59.2公斤。

而一貫錢就好理解了,等於一千文錢。

那麼迴歸正題,林沖買刀花了一千貫錢,如果用這筆錢購買米,大概能買多少呢。

我們就以宋徽宗時期一石米要花1.5貫來算,一千貫也就是能買666石大米,相當於今天的39466公斤大米。而且不管北宋還是南宋地理位置都屬於中國偏南方地區,咱們就以今天南方大米的價格來計算。



如上圖顯示,南京和江蘇大米都在四塊多一公斤,我就以四塊五一公斤來算,購買39466公斤大米大概需要花177597元。

也就是說,北宋時期的一千貫購買力相當於今天的十八萬元人民幣的購買力,而林沖買一把刀花了一千貫,放在現在相當於一把刀花了18萬左右,只能說這把刀真是把好刀!

怎麼樣不知道我以購買力來進行換算得到的結果,大家認不認同啊。


大侃聊歷史


古代的錢為了方便使用、保留就穿成串,一般每串一千文銅錢,漢朝叫做 一緡 ,宋朝的叫做一貫,清朝叫做 一吊(後期也有100個一吊的,我們以主要時段的1000一吊為準),也就是說他們三個是一個意思(忽略因朝代不同造成的一枚銅錢的重量不同)。而這一千個銅錢就是一兩銀子。那麼現在只要搞清楚一文銅錢、一兩銀子跟能換多少人民幣其他的就都清楚了。

古代的貨幣比較混亂,每個朝代都有所不同,我們就大概來分析一下:

唐太宗貞觀年間一斗米只賣5文錢,通常一兩銀子折1000文銅錢(一貫),就可以買200鬥米。10鬥為一石,即是20石,唐代的一石約為59公斤,以今天一般米價2.5元一斤計算,一兩銀子相當於人民幣5500-6000元的購買力,一文銅錢就是6元人民幣。到了明萬曆年間,一兩銀子可以購買普通大米二石,當時的一石約為94.4公斤,一兩銀子就可以買188.8公斤大米,就是377.6斤,因此得出明朝一兩銀子約合人民幣900到1000元之間,一文錢相當於1元人民幣。據清朝光光緒年間統計,平均每石米計銀一兩四錢六分,1石=100斤=70公斤計算,清朝1兩白銀約值200元,1枚銅錢約值0.2元。

根據以上的分析得出:

唐朝:1兩銀子≈6000元人民幣 1文錢≈6元人民幣

明朝:1兩銀子≈1000元人民幣 1文錢≈1元人民幣

清朝:1兩銀子≈200元人民幣 1文錢≈0.2元人民幣




安徽小來


林沖花1000貫買刀,相當於現在的25萬。這一點都不誇張。 你不信的話,不妨跟我一起來算算,在宋代1000貫到底是多少錢。


貨幣兌換率專家黃仁宇先生和吳思先生對於宋代一貫錢值多少人民幣做過深入的研究。 在討論古貨幣時通常都用這個假設:1兩黃金=10兩白銀=10貫銅錢=10000文銅錢。 雖然金銀銅的相互兌換率一直在浮動中,但這個假設基本上是合理的。二位先生說出了三種計算方法來解釋宋代的一貫合今天多少人民幣。 黃金基準:金價基本在400美元一盎司周圍波動。一盎司為28.3克,宋代1兩為今天的40克。這樣一算,宋代一兩黃金相當於565美元,以今天美元對人民幣6.48元來算,相當於3661元。所以,宋代一貫銅錢約相當於366元。



白銀基準: 銀價基本上在6美元一盎司周圍波動。同金價基準的換算方式相仿,一兩銀子也就是一貫銅錢,相當於70元人民幣。 米價基準: 宋代1市斤是640克,1石合92.5宋斤,因此一石大米就有59.2公斤。北宋初期的米價大約在每石300-600文之間,中期在600-700文之間,南宋初期米價則在2貫左右。那麼以此推算北宋末年徽宗期間,大約每石1貫左右比較合理。如果按現今大米價格每公斤2.5元來計算,宋代一石大米就合148元,也就是1貫銅錢合148元人民幣。 那麼,宋代一貫錢到底是366元、70元還是148元呢? 由於工業化後提煉銀子的成本大幅度降低,顯然以今天的銀價作為參照很不合理。相反黃金產量穩定,直到今天仍被各國作為重要硬通貨儲備,所以用黃金作為基準比較合理。

此外,雖然現代雜交水稻使得糧食產量大為提高,但今天消費糧食的人口也大幅度增加了。根據宋史地理志,北宋大約不到5000萬人口,而今天中國已經有13億人口。民以食為天,糧價應該還是一個重要的基準。因此,我們就取了個金價基準366元和米價基準148元的平均值257元,我們化零為整,將1貫銅錢定為250元人民幣。 從而我們得到下面換算公式: 1兩金=2500元人民幣 1兩銀子=1貫銅錢=250元人民幣 1文銅錢=0.3元人民幣 。 照這個換算公式來說,林沖的刀=1000貫=25萬人民幣。 這時可能你會說了,一把刀25萬也太離譜了吧?這個1000貫是不是施耐庵先生隨便寫的?

那我們再來看看《水滸傳》中裡其他東西的物價如何,看看他對物價的定位是不是合理。 吳用讓阮小七用了一兩銀子買了一甕酒,二十斤生熟牛肉,一對大雞。 按照一兩銀子換250人民幣的樣子,還是合乎情理的,說明上面的計算方法基本沒有問題,那我們下邊面就來看看刀了。 牛二喝道:“甚麼鳥刀,要賣許多錢!我三十文買一把,也切得肉,切得豆腐。 就是說,牛二買把菜刀要30文,就是9元。 所以,施耐庵先生在《水滸傳》裡對物價的定位還是合理的。


徐小米123


i宋代一貫銅錢不應是一千文,而應是一百文。如是一千文的話,一個人出門帶一貫就很費力。有本古戲叫《十五貫》,講一個秀才帶十五貫錢放搭鏈裡搭在肩上步行出遠門,住旅店被小偷盯上,趁其熟睡偷走搭鏈和線。故事圍繞此案展開。這裡可清楚,如一貫錢是一千文,秀才得僱一頭壯馬才能駝得起,而不是輕鬆放在搭鏈裡搭在肩上四處走動。如果一貫錢是一百文,十五貫有十五斤重,一個成年秀才帶在身上不太難,才能說得通。

那麼武松打虎的賞錢一千貫,按一貫銅錢約為一兩銀,一兩銀約為時下三百元計,一千貫可為三十萬元,贊同此推測。


老謝1983725


一千貫不是個小數字,但也並不是天文數字。一貫等於一千文,底層民眾一天的收入也就兩三百文。一兩銀子相當於兩到十貫。因為銀子與銅錢的兌換是波動的,有時是北宋後期和南宋,銅錢貶值較為嚴重。白銀的購買力書中也有交代,陸謙四人在小飯店一兩銀子可以有酒有肉吃一頓,大概相當於今天的三五百塊。一千貫也就是幾百兩銀子。宋江給李逵賭錢出手就是十兩銀子。一千貫也就是幾百兩銀子,摺合今天的購買力,大約是十萬到三十萬人民幣。真正的大數字是生辰綱,十萬貫。


讀書班


宋朝:1兩銀子=1貫錢≈1000至1500元

根據《宋史·食貨志》提到“熙、豐以前,米石不過六七百”和《宋史·職官志》“每鬥(米)折錢三十文”的記載,以當時1000個銅錢折銀一兩計算,太平時期米價是1石300錢至600錢(靖康之亂前後到南宋初期有一兩銀子一石米的,不在正常計算範圍)。1兩銀子基本上可以買到2石到3.5石大米,以平均2.8石米計算。古代一升米約等於現在1.6斤,一斗米16斤,一石米160斤,現在米價2.5元至3.8元一斤。一石米約400元人民幣。1兩銀子相當於人民幣近1100元左右;,1兩銀子等於1貫等於1000錢等於1100元。

所以,古代一千貫錢約等於現在的110萬元人民幣。

還有個《十五貫》的故事。內容大概是說有位大叔向別人借了十五貫錢,準備做生意。喝醉了回家哄16歲的女兒說是十五貫錢把她賣給別人當小三,結果鬧出了人命。

十五貫也就相當於現在的1萬6千元左右吧!現在的美女太金貴了[呲牙]


牧牛22


古代男人喜歡武器。現代男人喜歡汽車。古代壯士都有一把稱心如意的寶刀(劍),而如今有識男士都有一臺車。如此比較,林沖花一千貫錢買下一把寶刀,那如果現在一個相當於八十萬禁軍教頭的軍官怎麼也得是大校。大校應該一個月兩萬多津貼。應該駕駛奧迪a6l或者寶馬5系和奔馳E300差不多。如此說來,這類車按照中檔配置應該在五十萬上下。所有當時林沖那一千貫應該相當於如今五十萬——六十萬之間差不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