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穿越500年,探秘唐卡中的汉风遗存

唐卡,是藏语的音译,大意为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是中华民族民间艺术中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被称为藏族的“百科全书”。

我想穿越500年,探秘唐卡中的汉风遗存

唐卡的流派众多,噶玛嘎孜画派便是其中影响较大的派别。

公元16世纪中后期,被称为第八世噶玛巴·弥觉多吉“化身”的南喀扎西从师于门孜派画师贡却班德的门下,学会唐卡绘制技法。后来,南喀扎西曾多次到汉地访学,从汉族工笔画的技法中受到启发,写出了《太阳镜》画技专著,创立了噶孜画派。从此,噶玛嘎孜画派唐卡与汉地工笔画便结下了不可切割的联系。

我想穿越500年,探秘唐卡中的汉风遗存

噶玛嘎孜画派在发展过程中,由于生存地域与中原汉地相连,在文化上的交往也相对频繁,尤其在绘画方面,多受汉地明代以后工笔重彩画的影响,佛像造型多为南亚梵式风格,画面主体人物的色彩、技法为本土格调,背景山水风景、花卉草木又多为汉式趣味的新画风,故又俗称为汉风画派,其特点是华丽、风采、恢宏、饱满。

我想穿越500年,探秘唐卡中的汉风遗存

虽然噶玛嘎孜画派唐卡受到了汉地工笔画的影响,但与汉地工笔画技艺仍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分属我国绘画体系中两个不同的支系。

我想穿越500年,探秘唐卡中的汉风遗存

唐卡不仅具有独特的藏族风味,且线条挺劲有力,疏密穿插得体,画面色彩十分考究,偏好于直接使用饱和原色,且多以固有色平涂为基础,云头、山坡稍加渲染,使整个画面对比强烈却没有浮燥之感——宁静、平和、高洁,成为藏传佛教特有的一种绘画艺术形式和宗教用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文化色彩和独特的地域艺术风格特色。

我想穿越500年,探秘唐卡中的汉风遗存

汉地工笔画,赋色则趋向于典雅沉着、清新朴素,使用的较多的是经两种原色调和而成的间色,减小了色彩的对比度,古朴优雅,达到抒情达意的效果。

我想穿越500年,探秘唐卡中的汉风遗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