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豫川情懷:樂為川茶架金橋

編者按 四川是產茶大省,茶葉品質上乘。近些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川茶產業有了長足的發展。2018年:茶園面積達到561•3萬畝,產茶30•1萬噸,實現毛茶產值272億元、綜合產值816億元。這些成績雖然可圈可點,但還不盡人意,離省政府〖2014〗1號文件提出的到2020年川茶年綜合產值達到千億元的目標差距不小。其主要原因:一是品牌叫的不響,影響了營銷和消費;二是銷售渠道不夠暢通,內銷、出口都不理想。時任成都晶利恆市場管理公司總經理、現任綿陽“西部國際茶城”總經理的董豫川,看在眼裡,急在心裡

董豫川情懷:樂為川茶架金橋

樂為川茶架金橋,助力川茶出困境,董總情懷已久。十年前,他在負責運營管理彭州雨潤濛陽國際農產品交易中心時,就在該中心開闢了茶葉銷售專區;還申請加入四川省茶葉行業協會任副會長,希望通過這一平臺為促進川茶發展盡一份責任。“川茶要走出困境,務必‘促進品牌建設、拓展營銷’。”董總心裡當然明白,因為他專業從事多個農貿市場運營管理多年,且走一處紅火一處名揚全川,先後榮獲“中國農產品批發市場行業發展30年優秀經理人”、“四川省優秀創新企業家”,被誠聘為“成都市食品流通協會名譽會長”。他進一步想:既然自己有要為川茶的發展盡一份責的宿願,何不將多年運營管理農貿市場的經驗在茶城實踐;再說,省裡近年又把茶產業作為四川現代農業的特色優勢產業和精準扶貧的重要產業促其發展,正該出一份力。

董豫川情懷:樂為川茶架金橋

“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去年五月,綿陽西部冷都的一幢三樓加附一樓共3萬多平米代電梯的市場,尚未安排具體業態。於是,董總通過調研並博採省內外眾家茶城之長形成建議,報經相關部門同意設為茶城,如願以償。

為了辦好這座茶城,董總可謂殫精竭慮、功夫到家:首先,本著“創新實用、現代大氣、便於經營”的原則,組織專業人員對茶城的內外佈局、裝修裝飾進行了幾經修改完善的精心設計,室內開闢了名優品牌茶葉專區、特設了茶藝培訓與茶文化及民族風情體驗館。已竣工的茶城地處綿陽市黃金地段的涪城區龍門古鎮,是“一帶一路”的重要支點、川茶出川出口的新通道,更是川北唯一的茶葉集散中心。茶城既有高速、快速、航空、鐵路之便,又有三條和爾後新增三條連接茶城與綿陽市區的公交車;投巨資11億建成的集冷鏈倉儲、物流配送、檢驗檢測、電商網絡、進出口貿易等10多項功能的冷鏈商貿綜合體,服務功能齊全,可滿足茶商的各項配套服務;系省重點招商項目,各級政府重視,運營方提供優惠政策支持,加之食宿方便,入駐商戶的經營成本大大低於川南及周邊茶城;毗鄰經營多年的3大農產品大市場,商圈成熟,乃四川茶城後起之秀。

董豫川情懷:樂為川茶架金橋

其次,帶領他的團隊並誠請了兩位熟悉茶行業的資深人士作顧問,不管酷暑難耐,顧不得嚴寒襲人,輾轉東西南北,起早貪黑,不遠千里地深入全川近30個茶葉主產區及部分大、中型茶企業宣傳動員、參觀訪談,邀請名優茶產品企業考察、入駐西部國際茶城,共謀叫響川茶品牌、擴大川茶銷售。有一次,他和副總經理李培忠、經理龍聰,剛從成都驅車300多公里抵達巴中,就接到招商部經理康凱的電話,稱第二天上午十點有茶商來茶城考察,三人二話沒說於次日天不亮就出發,馬不停蹄地提前趕回茶城。今年春節期間,學習中醫專業的他,在按規定要求做好個人疫情防護的前提下,兩次從雙流驅車到茶城督促疫情防控與茶城開業籌備工作。至2020年1月中旬前,已有省內外的一批茶企業簽約準備入駐,大部分茶企業將在疫情結束後陸續入駐。

董豫川情懷:樂為川茶架金橋

第三,千方百計開闢川茶新通道。在全力抓好招商工作的同時,積極組建服務於入駐茶商的外貿公司,已與老撾、哈薩克斯坦、尼泊爾、菲律賓、日本、韓國等多個國家的外貿機構建立或取得了聯繫;特地邀請“新絲綢之路”商會、四川省對外友協、省茶葉行業協會、省農科院茶研所和廣西商務廳等單位的領導座談,專題研究川茶出口事宜並形成了合作共識;還與四川省“一帶一路”促進會、農業國際交流協會、食品文化研究會、餐飲文化協會加強了聯繫;加之茶城主管單位所屬的外貿板塊已成功起航。這些舉措,必將為川茶的“品牌建設、拓展營銷”發揮積極的推進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