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初霽,又到春茶季

春茶

春雨初霽,又到春茶季。茶友們早就開始翹首期盼春茶了,為什麼春茶總會得到那麼多的關注呢?


從古時候來看,在茶聖陸羽之前,品茶多以“食”為主的粗放式,直至陸羽倡導品飲風習後,品茶的方式才逐漸精細起來。宋代梅堯臣的詩句“自從陸羽生人間,人間相事學春茶。”陸羽在所著的《茶經·三之造》開篇便提到採茶的時機:“凡採茶,在二月、三月、四月之間。”


春雨初霽,又到春茶季


一年之茶在於春,初春的時候雨水多,陽光溫柔,茶樹在溫暖柔和的天氣里長大,從頭到尾都沾著這座江南小城的溫潤之氣。加上茶樹經秋冬季較長時期的休養生息,營養成分豐富。因此,春季芽中肥壯,色澤綠翠,葉質柔軟,白毫顯露。同時,春天氣溫相對較低,有利於含氮化合物的合成與積累,氨基酸和多種維生素的含量也較豐富,造就了春茶季製成的白茶有別於他季的鮮爽口感。


春茶期間一般無病蟲危害,無須使用農藥,茶葉無汙染,因此春茶,特別是早期的春茶,往往是一年中品質最佳的。


春茶的好可以用“少、鮮、嫩、美”四字形容,也因此春茶的上市成為眾茶友們心底的一個期盼。


春雨初霽,又到春茶季


春風撩撥綠茶園,最美人間山野天。在青山綠水間,採茶的茶農提著竹簍,往山頭趕去採茶。


關於採茶,唐代有講究的採茶規定,“其日有雨不採,晴有云不採”,最佳的採摘時機是“凌露採焉”。如此嚴苛的標準只為了採摘到最飽滿、新鮮的茶葉,烹製一碗最具春意的茶飲。而福鼎白茶特別是白毫銀針的採摘更為嚴苛。


春雨初霽,又到春茶季


白毫銀針的採摘

採製銀針以春芽的頭一兩輪品質最佳,其頂芽肥壯,毫心大。白毫銀針的的採摘要求極其嚴格,一般要選擇晴天,又以北風天最佳。有十不採的規定,即:雨天不採,露水不幹不採,細瘦芽不採,紫色芽不採,人為損傷芽不採,蟲傷芽不採,開心芽不採,空心芽不採,病態芽不採,霜凍芽不採。


高級白牡丹的採摘

對鮮葉原料的要求十分嚴格,一般是採茶芽和一芽一葉初展以及一芽二葉初展的細嫩芽葉。要求採得早,採得嫩,一般在清明前後開採。這類採摘標準要求高、季節性強、花工多、產量低。


春雨初霽,又到春茶季


採摘下來的鮮葉茶青質量好壞,直接影響製茶品質。製茶師一般會從三個方面進行評判。


鮮葉嫩度

是指芽葉發育的成熟程度。茶葉種類不同,對鮮葉嫩度的要求也不同,如白毫銀針要求芽葉肥壯,白毫多,以肥壯單芽為佳。鮮葉質量越高,所生產的白茶等級越高。


鮮葉勻淨度

包括鮮葉的勻度和淨度兩個方面。勻度是指鮮葉理化性狀一致的程度, 即品種一致,嫩度一致,含水量一致等。淨度是指鮮葉中茶類夾雜物和非茶類夾雜物的含量。茶類夾雜物有菜籽、老葉、病枯葉、枝梗等。非茶類夾雜物有蟲體、蟲卵、雜草、砂石等。白茶生產要求有較高的鮮葉勻淨度,否則不利於萎凋程度的控制。


鮮葉新鮮度

是指鮮葉保持原有理化性狀的程度。新鮮度好的鮮葉,在製茶中能使內含物充分轉化成對茶葉品質有利的物質。鮮葉從茶樹上採收下來後,生命活動仍在進行,隨時間的延長,葉內水分不斷蒸發散失,葉溫提高,呼吸作用隨之加強而使內含物分解消耗而減少。白茶鮮葉要求氨基酸含量高。


春雨初霽,又到春茶季


春茶鮮,不負人間三月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