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強大,是從“小學教育”開始

當提到日本的學校時,很多人會聯想到校園欺凌、自殺等負面的消息。這些也確實存在,畢竟負面的消息傳播的比較快,而正面的消息對於日本以及日本媒體來說,也是一種“理所當然”,自然也不會過多的報道。其實日本的學校,有許多值得學習的制度,對於本國人來講,從小都是這樣的教育,也不會覺得這種制度的有多麼“優秀”,但是對於外國人,當參觀過日本學校,能夠明白許多優秀之處。

日本學校的“給食制度”:食育

日本的強大,是從“小學教育”開始

日本的小中學校,會提供飲食,雖然各個自治體的實施的方針不同,但是一般從幼兒園到中學都會有“定時制”的給食制度。這種制度解決了那些貧窮家庭孩子無法獲得健康飲食的問題,以“營養均衡”為目標之一的給食制度,從體能上給予更多學生保證,這也可以看做是日本的“食育”。

這種制度,在我國也有學校實行,為何認為日本的給食制度是值得參考的呢?因為日本的給食制度,不僅僅是餵飽學生,也是日本教育學生的一種方式。

日本的強大,是從“小學教育”開始

用健康的飲食材料,讓學生培養健全的“健康生活”意識,培養其良好的飲食習慣。我們都知道,日本人的平均壽命很高,胖人非常少,這與健康的飲食密不可分,很多日本人在學童時期,就已經養成了良好的飲食習慣與作風。

日本人在吃飯之前,會說一句“いただきます”,這句話在中文裡面被翻譯為“我開動了”,不過這個翻譯只是從動作上給與解釋,並不能讓很多人理解到其中的精髓。日語“いただく”(いただきます的原型)這個詞語,原本就有“自謙”的意思。之所以讓學生在吃飯之前說這樣的話,是想讓他們“感謝自然的恩惠,培養學生尊重自然和生命”的精神,讓他們更加尊重勞動成果。

日本的強大,是從“小學教育”開始

日本給食的料理方式主要有三種:單獨調理、共同調理以及外部委託,也有學校多種方式並存。在有的文章中,能夠看到日本學生自己做飯的場景,這就是“共同調理”的方式。其實很多日本學校,定期的會舉辦這樣的活動,讓學生自己做飯,在培養學生社交的同時,也讓他們理解“食物”的本質。

這種在制度並非是單純的“餵飽”學生,而是一種教育。

保留掃除時間,當番制度:培養責任意識

日本的強大,是從“小學教育”開始

上個世紀我國的小學以及中學,也是採用這種教育制度,不過逐步消失。日本現在依然保留了“掃除時間”,採取當番制度。日本人從小就會培養“清潔”意識,在學校有固定的掃除時間,學生會自己來打掃自己使用過的教室。很多國外的人反對這樣的制度,認為學校不負責任,其實我認為這種制度能夠讓學生自然的形成“團隊合作”“保持清潔”的意識。

日本的強大,是從“小學教育”開始

當番制度也是日本學校的特長之一,值日或者給食分配時,學生輪流當擔當。無形之中,就培養了學生的“責任”意識。日本人被認為是“負責”的民族,因為責任意識從小就印刻在日本人的腦中,可以說是“教育”的成果。

其他科目充實:培養興趣

在日本一般是有五門課,稱為“5教科”,分別是國語、社會(地理歷史)、數學、理科以及英語。在高中考試的時候,這五門課是主要的考試科目。但是日本的教育並非只重視這五門功課,音樂、技術家庭、保健體育、美術等科目也是會認真的教給學生的。

日本的強大,是從“小學教育”開始

日本很重視體育課,在體育課程上,會有很多項目,比如游泳、棒球等,日本就有高中生的棒球聯賽、籃球聯賽等各種不同的比賽。日本體育課程有著明確的分類,小學、中學以及高中的教育內容也不同,低學年是以一些基礎性運動為主,比如走、跳以及體育器材的基本使用等;高學年的學生多是以一些綜合性項目為主,比如綜合路上運動、球類運動等。其實這才是真正意義上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教育,並非只是讓他們去學習而已。這種全方位的教育,不僅僅增強了日本學生們的體質,也有助於培養興趣。

學校設施以及教育充實:如何“為人”

日本的強大,是從“小學教育”開始

日本小學雖然人數不多,但是教育設施十分完善。日本小學會有音樂教室、家庭教室、技術教室等不同的教室,每個教室當中的器材也十分完善。曾經到日本住所旁邊的一家日本公立小學去參觀,確實讓我吃驚萬分,一些國內只有大學才有的設施,這裡竟然十分完備。比如音樂教室當中,會有鋼琴、木琴、大鼓、打擊樂器、電子琴等。

讓我感到十分感動的是,日本小學的家庭教室。很多人都知道,日本孩子一般具有“獨立性格”,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這種能力大部分來自學校教育。日本小學的家庭科目,指導要領有8點(各個學校不同也不相同,以日本住所旁邊的小學為例):

  1. 使學生更加關心家庭生活,讓其能夠融入家庭以及家庭生活:實際教育中讓學生理解何為家庭,什麼是家庭成員以及不同家庭有著不同的境遇等;
  2. 關於服裝的教育,讓其能夠自我打理:比如為什麼穿衣服,怎麼穿衣服,在衛生上需要注意什麼,如何使用洗衣機,什麼情況下使用洗衣機等;
  3. 製作對生活有幫助的東西:分為兩個學年教育,從簡單的製作到用縫紉機或者針線製作,學習簡單的縫紉知識;
  4. 日常食物的教育:讓學生分清食物的種類和營養搭配,教育主要分為三部分,食物是組成身體之源,是能量之源,食物可以調整身體狀態;
  5. 簡單的料理:以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食材為基礎,對食材進行簡單的料理,教導學生如何使用刀具、調味品、火候等。魚類的處理比較難,是中學教育的課程;
  6. 居住問題:引導孩子解決現實居住中的問題,有效的利用居住空間;
  7. 金錢的教育:如何有效的利用身邊的物品,如何有計劃性的使用金錢,認清楚金錢與物品的關係;
  8. 與鄰居的相處:作為生活環境的一環,如何與鄰居相處也是日本家庭科目的教育方向。
日本的強大,是從“小學教育”開始

國內這部分的教育多是來自父母,但是父母的教育總歸有限,日本家庭方面的教育以學校為主體,在學校當中,不僅僅能夠學習到知識,也可以學習到作為“人”的基本常識。素質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經過多年教育而來。

平等教育

以前看過一篇報道,日本天皇的女兒同樣也在公立學校當中學習,與日本其他孩子一樣,接受學校教育。這種事情,在全世界都是非常難得。在日本義務教育階段,如果不是特別的事情,一般不會留級。但是跳級的事情也比較少,所以在日本很少出現所謂的“天才兒童”。關於此點,其實褒貶不一,但是在我看來,這樣的平等教育,至少保證了大部分孩子的教育公平,未嘗不可。

日本的強大,是從“小學教育”開始

體現日本平等教育的還有“學校制服”,日本從幼兒園開始一直到高中,一般都有統一的校服。這樣做是為了讓孩子能夠從小培養平等意識,不會在幼年就種下“差別化”的種子。

自己上學,下課自己回家

日本的強大,是從“小學教育”開始

這個事情或許很多國內家長無法理解,日本人就不怕孩子被拐走嗎?日本人還真的不怕,或者說日本人壓根不會這麼想,因為日本治安很好。每天早上走在小學生上學的路上,都會發現有一些“志願者”(社會團體或者自治體的公共機關的人)自發的在路邊引導孩子上學,這樣的場景,或許也只有日本才有。

日本的強大,是從“小學教育”開始

其實不僅僅在中國,一些歐美國家,孩子在12歲之前,一般都是父母送孩子上學。可是日本很多孩子在幼兒園時期,就是自己一個人上學。放學以後,一些小學生也會自己坐電車回家或者排著隊回家。

學校活動非常多

日本小學的活動,非常多,許多孩子能夠在“遊玩中成長”。在日本動漫或者電影當中,出現運動會、文化祭、合唱比賽等場景多次出現。除了這些活動以外,日本的“部活”也非常完善。在各個部門之間,能夠加深前輩與後輩的交流,養成學生的自律心與社會性,確保了學生除了學習以外,發揮自我的場合

日本的強大,是從“小學教育”開始

我覺得這一點真的很重要,因為每個學生的情況不同,有人擅長體育,有人擅長學習,有人擅長繪畫,如果只是讓孩子一味的發展學習,或許未來就會少了一位“畫家”,一位“運動員”。

結束語

學校是一個教育的場所,教育的不僅僅是知識,還有如何為人。

而教育也不是隻有一種,

教育播下的是種子,開出的是萬紫千紅的花朵。

每一朵花,都是不一樣的;

每一朵花,也都是獨一無二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