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總是司馬遷,屈原了,作文素材要從這裡找!

教學中發現,每到作文課,學生總是難以下筆成文

。究其原因,是學生缺生活的感悟,少素材的積累,在不少的學生看來,生活中沒有什麼事值得去寫。每天走重複路,做平淡事,平平凡凡,普普通通,既沒有驚險刺激,也沒有令人心動的事發生。其實,如仔細去觀察生活,體會生活,從生活中悟出道理,那就是很好的寫作素材。那麼,如何從生活中尋找寫作素材呢?

一、要用心觀察生活

我們生活在一個非常充實的世界,家庭溫暖、校園飛歌、同學友誼、虛擬網絡……生活就象萬花筒,一枝一葉一世界,天天都有新花樣,月月都有新變化。舉凡脫穎而出的美文,都是仔細觀察生活的結果。

別總是司馬遷,屈原了,作文素材要從這裡找!

校園畢業生

魯迅先生曾經說:“靜觀默察,爛熟於心,然後凝神結想,一揮而就。”因此,“一粒沙子看世界,半瓣花上說人情”,生活中處處充盈著寫作的素材。在觀察生活的同時,還要要養成積累的習慣,勤動手、動腦 。

老舍先生說:“要天天記,養成一種習慣,刮一陣風,你記下來,下一陣雨,你也記下來,因為不知道哪一天,你的作品裡需要描寫一陣風或一陣雨”。

茅盾也說:“時時刻刻身邊有一支鉛筆和一本草簿;無論到哪裡,你要豎起耳朵,睜開眼睛,像哨兵似的警覺,把你所見所聞隨時記下來,你要和你的生活圈子以外的人做朋友,和他們多談,記錄他們的談話,寫下你隨時隨地對他們觀察的所得。”這樣長久的堅持下去,勢必能夠積累多許素材,成為寫作中的材料。

三、要關注身邊事情

語文與生活有天然不可割捨的聯繫,生活是語文學習的源頭活水,不到生活的源頭活水中去學語文,不為生活而學語文,語文就失去了固有的生命活力。作文更是如此。其實我們每天的生活就是在一個大的語文環境之中,

諸如國內外的各種新聞、國內外發生的事件、國際交流中的熱點,身邊發生的小事、學校開展的一些活動、個人的生活、學習及交往,或者解決某個問題的過程、所讀書籍文章的介紹評價、網絡聊天的內容和體驗等,這都是作文中的好素材,如新冠肺炎,奮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感人事蹟,如果天天堅持把所見或聽到的值得注意的事、物、景、人及自己的感悟及時地記錄下來,日積月累,則會形成豐厚的文章素材,為寫作打下良好基礎。


別總是司馬遷,屈原了,作文素材要從這裡找!

奮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

二、要用情體悟生活

對日常生活中的某些人或事有所感悟,發現其中的真、善、美,也不失為寫作的素材。發現生活中的真、善、美就像沙裡淘金,看到樂事便高興,見到苦難生悲哀,把所感寫出來,也可以為寫文章積累素材。例如:

當我們看到藍天,就應想到大自然的和諧美妙;看到流水,就要想到時間之一去不復返;

看到落花,就要想到“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看到小草,就要想到默默的奉獻精神。注意挖掘事物的內涵,倘若做到以景寫情,借物說理,文章就會很有深意。把作文與生活密切聯繫起來,就一定能夠寫出好的文章來。


別總是司馬遷,屈原了,作文素材要從這裡找!

生活如一條悠長的小巷,狹窄而又漫長;生活如一杯醇酒,芳香而綿長;生活如山間小路,崎嶇而坎坷;生活如初升的朝陽,灑下紅霞萬丈……生活五彩繽紛,生活無比美好。生活處處是素材,只要用心觀察,深入感悟,不愁寫不好作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