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書單式閱讀真的有用嗎?


反思:書單式閱讀真的有用嗎?

疫情期間,不少公眾號都推出了適合大家閱讀的書單,種類豐富,從文史哲到物理化,恨不能讓大家博古通今,縱橫宇宙。

但是這些書單真的適合我們自己嗎?

在這裡我分析了七個公眾號的書單,包括廣西師大、六神磊磊、新京報書評、單向街、理想國、one文藝以及某豆瓣某大V的書單。


反思:書單式閱讀真的有用嗎?

六神磊磊的書單適合的是喜歡看歷史和武俠的人;而理想國的大塊頭著作則適合那些喜歡探討思想理論的讀者;one較為文藝,包含小說和散文,偏文學;豆瓣的大部分和瘟疫有關,多為小說,比較符合當下環境,對症下藥;新京報和單向街對應的是歷史上的瘟疫、混亂,不過類型多為理論和歷史;廣西師大的則包含了醫學思考、作家傳記和旅遊三部分,較為包容。

公眾號的書單其實反映了這個公眾號的氣質、讀者類型,或者說公眾號作者本人的品味。

一直看武俠和文學的人,你能想象他去讀《槍炮、病菌與鋼鐵》 的痛苦嗎?而經常讀《烏合之眾》、《論自由》這些思考著作的人,也不大會喜歡讀《走夜路請放生歌唱》這種文學性質的散文。

書單閱讀,我們需要照單全收嗎?有些不喜歡讀的,難道硬要啃下去?


反思:書單式閱讀真的有用嗎?


在《如何閱讀一本書》,作者對讀書的態度,值得借鑑。他說:“最聰明的做法是從你最感興趣的書開始讀。我們已經說過許多次,主要的目標是要讀得好,而不是要讀得廣。如果一年當中你讀不了幾本書,其實不必覺得失望。書單上的書並不是要你在特定時間裡讀完的。”

這裡有兩個重要的觀點:第一,跟著自己的興趣來,第二,不一定在特定時間讀完。

比如六神磊磊,專讀金庸,簡直都出了人生無限來,這便是會讀書的絕好例子。

還有紅學劉金武老師,三國易中天,讀透了這一領域。他們也是讀書,我們也是讀書,可見書不在多,讀好就行。

怎麼讀好書,不再書單式閱讀,而是按興趣來。

你喜歡武俠的,會看金庸,然後古龍,再然後可能會讀讀梁羽生和溫瑞安吧;愛好推理小說的人,起初肯定看看愛倫坡,然後是福爾摩斯和阿加莎克里斯蒂,跟著去讀埃勒裡·奎因,雷蒙德·錢德勒,日本推理松本清張、橫溝正史、島田莊司、東野奎吾和京極夏彥,好了你說,這樣自然而然的讀下去,你還需要別人推薦書單嗎?

盡信書,不如無書。盡信書單,不如不讀。

但是有一點必須要講的是,讀書的順序太重要了。如果一開始你看的品格較差的著作,可能你根本沒機會讀經典著作,因為你的口味已經被慣壞了。所以我們的閱讀應該從經典開始,也就是先去讀一讀那些死去的人的著作,莎士比亞、羅素、蕭伯納、普希金等等。

作者之間往往借鑑和致敬,而書本之間亦有補充和聯繫,我們要做的就是拿著一把興趣的鑰匙,找到他們之間關聯的線索,按圖索驥,不斷往前走,直到繪製出閱讀王國的地圖。

有作家提了三點關於閱讀的建議,我覺得很是受用。

1、去讀你喜歡作家他喜歡的書。

2、讀已故作家的經典。

3、年輕的時候多涉獵,不限題材。

現在我就想讀一讀漫畫,難道不可以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