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四年紫禁城不聞嬰兒啼,清末三帝無子嗣原因何在?

清朝從努爾哈赤算起,共經歷了12帝,如果從順治入關算起,共有10帝,皇帝除了統治天下,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開枝散葉,延續後代,因為子嗣的興旺直接決定了王朝的命運,在清中期以前,皇帝的生育能力還是相當旺盛的,進入後期,逐漸減少,古人云“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愛新覺羅家族入住中原200多年,最終出現了三帝無嗣的驚人現象,當時國人稱為“宮荒”“國統三絕”,在老百姓看來,這是大清氣數要盡的徵兆。

我們首先梳理一下清朝歷代帝王的子嗣情況。

順治帝,入關的第一位皇帝,8子6女,第一個兒子出生時,順治才12歲,要不是死的早,恐怕還會生的更多,大清最年幼的皇阿瑪是當之無愧。

康熙帝,在位61年,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35子20女,牢牢佔據歷史子女最多皇帝排行榜第一名,生第一個孩子的時候,康熙才13歲。

雍正帝,10子4女,一心撲在工作上,廢寢忘食批閱奏摺,影響了造人,第一個女兒出生時,雍正15歲。

乾隆帝,活了89歲,既是最長壽的皇帝也是掌權時間最長的皇帝,60年皇帝,3年太上皇,生下17子10女,17歲當爹。

嘉慶帝,生了5子9女,19歲當爹,孩子數量直線下降,問題已經有了苗頭。

道光帝,生了9子10女,26歲當爹,是清朝皇帝中當爹最晚的,從道光帝,開始,生育正式出現問題了。

咸豐帝,生了2子1女,24歲當爹,最後出生的1個男嬰只存活了1天,唯一存活的兒子就是慈禧的兒子同治帝愛新覺羅·載淳。

咸豐之後的同治帝、光緒帝、宣統帝再也生不出孩子了,不要說男孩,女孩兒也沒有。

1858年,咸豐最後一個孩子出生,一直到1912年清朝滅亡,最後三位皇帝再沒有生過一個孩子,54年,紫禁城不聞嬰兒啼,這一現象的出現,直接導致雍正帝確立的“秘密立儲”制度成為一紙廢文,更讓慈禧太后藉機用懿旨確立嗣君,左右晚清政局48年,成名大清的實際掌門人,連續三代皇帝沒有子嗣,是基因遺傳問題,還是各有不同的原因,這個問題值得我們進一步探究。

最常見的觀點是“近親結婚論”和“亂倫婚配論”,這兩個觀點站得住腳嗎?

有觀點認為,滿清皇族自古以來就有寡妻轉嫁亡夫弟兄、叔侄的傳統,為加強對蒙古的統治,滿蒙聯姻也較為頻繁,近親結婚的現象屢見不鮮,經過幾代人的積累,遺傳問題在最後幾代皇帝身上得以爆發,所以才導致後代清帝的生育能力弱化。

事實真的是這樣的嗎?我們首先來看寡妻和亡夫的弟兄、叔侄之間,我們會發現他們之間是沒有血緣關係的,對他們後代的子孫肯定也不會產生影響,他違背的只不過是中原民族的傳統倫理道德而已。

我們再看姐妹同嫁一夫的問題,這才清朝十分常見,皇太極娶了孝莊和她的姐姐海蘭珠,甚至還娶了孝莊的姑姑中宮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哲哲。順治帝也緊跟老爹的步伐,他的第一任皇后孟古青是自己的表妹,降為靜妃後,又娶了另外一個表妹悼妃,英年早逝,接著又娶了孟古青的侄女孝惠章皇后,還娶了孝惠章皇后的妹妹淑惠妃,真亂呀。

康熙娶了四對姐妹花,他的第一任皇后孝誠仁皇后姐妹(索尼的孫女)、第二任皇后孝昭仁皇后姐妹(遏必隆的女兒)、第三任皇后孝懿仁皇后姐妹(佟國維的兩個女兒,康熙的兩個表妹),都是親姐妹,第四對是郭絡羅氏宜妃和妹妹(官佐領三保的女兒),光緒帝的珍妃和瑾妃也是親姐妹。

清朝入關後,受到中原倫理道德的影響,對近親結婚逐漸採取了限制,順治、康熙的近親結婚很大程度上是政治婚姻,當時多爾袞、鰲拜對皇帝造成威脅,順治娶母親孝莊的蒙古族侄女、康熙娶當朝重臣的女兒都有加強皇權的需要。

順治和他的幾個近親后妃沒有生育一個子女,康熙帝和他的兩個表妹只生了一個女兒還夭折了,由此我們可以得出,順治和康熙雖然都近親結婚,但是沒有留下後代,也就不會對後代造成影響,康熙之後的雍正、乾隆、嘉慶後代繁衍也沒有出現問題。

有人認為清中期皇室子女的早夭現象是“生育力下降”導致的

的確,清中期以前的皇帝雖然子女眾多,但是存活率並不是太高,早夭現象比較嚴重,但就此把他作為生育率下降的佐證似乎並不可信。我們通過下表來看一下清帝子嗣的成活率(以18歲為成年標準):

五十四年紫禁城不聞嬰兒啼,清末三帝無子嗣原因何在?

從這張表中我們可以看出,歷代清帝子嗣的成活率起伏並不是非常明顯,到了嘉慶帝、道光帝時子女成年率反而有了提升,其實,在那個時代,因為醫療條件非常有限,子女早夭是一種正常現象,尤其是天花,在清朝好比現在的艾滋病,人人談虎色變,清王朝兩百多年的歷史中,天花一直像鬼魂附體一般,為了躲避天花,順治帝不敢上朝,連續六年不敢接見蒙古王公,康熙剛出生不久就出宮避痘,兩歲時染上天花,躲過生死劫後才允許回宮,他之所以能當上皇帝,與出過天花有了終身免疫力有非常大的關係。從圖中我們還可以看出,皇子的成年率普遍要高於女兒,從而印證了古代重男輕女的思想就是在皇室也是比較嚴重的,對女兒無論是重視程度還是生活待遇都比兒子差。

我們重點分析一下道光,因為沒有子嗣的同治、光緒是他的孫子,宣統是他的曾孫,都是一脈相承,道光的19個子女中,17個是他35歲以後生的,他45歲、55歲之後生了兒子14人,女兒7人,而且,他50歲以後生的6個兒子全部長大成人,由此可見,從子女早夭現象並不能推出生育力下降的結論。

那麼,同治、光緒、溥儀三帝無子嗣的原因在哪兒?

五十四年紫禁城不聞嬰兒啼,清末三帝無子嗣原因何在?

同治帝

同治帝載淳是咸豐帝唯一活著的兒子,母親慈禧太后,他6歲登基,16歲大婚,在位13年,19歲去世,婚姻生活兩年三個月,1後4妃沒有一個生育子嗣,娶一個妻子沒有懷孕,可能不知道是誰的問題,娶五個妻子都不懷孕那絕對是同治帝的問題無疑了,民間傳說,皇后阿魯特氏曾經懷有身孕,因為慈禧不喜歡她,最終被折磨而死,這個絕對都是空穴來風,查無實據,慈禧作為親祖母,就算是狠毒,也絕不會逼死有身孕的兒媳婦,做出自斷血脈的事情來,她就算敢這樣做,慈安太后恐怕也不會答應。

同治帝三年無子嗣,並不能由此說明他天生不能生育,因為他的歷代祖先連續三年沒有生育後代的現象非常頻繁,從下圖就可以看出。

五十四年紫禁城不聞嬰兒啼,清末三帝無子嗣原因何在?

從這張圖中我們可以看到,清朝歷代皇帝生育間隔超過三年的比比皆是,所以,我們只能從同治帝的生活環境來找原因。

同治帝無子嗣應該是壓力所致。同治帝資質平平,雖然他百日抓周第一個就抓到了書本,但是他卻不是一個愛讀書的好孩子,翁同龢日記中記載,皇帝上課時或嬉笑不停,或倦不可支,讀書非常吃力,慈禧也那這個兒子沒辦法,只好降低要求“以後須字字斟酌,看折要緊”,但是同治帝連閱讀奏摺都成問題,一個平庸少年承受如此重擔,實在是難為他了,經常被慈安、慈禧教訓,心理壓力可想而知。

同治帝從小就逆反,被慈安、慈禧兩個老媽管的死死的,他的一切都被安排好了,稍有的幾次反抗也被慈禧和大臣們駁回,例如他和慈安看中的皇后阿魯特氏,一直和惡婆婆慈禧搞不好關係,同治帝被逼著去寵幸慧妃,最終,他索性不召任何嬪妃侍寢,一個人住在乾清宮。後宮不順,同治帝像搞一點政績露露臉,打算重修圓明園,結果遭到太后和大臣的一致反對,再加上財力不足,唯一想幹成的一件事也只能半途而廢,內外諸事都不順心,讓他自卑、煩悶,經不起堂兄載澄的誘惑,經常微服出宮胡作非為,最終19歲就一命嗚呼了,有人說天花、有人說梅毒,成了一樁懸案。

五十四年紫禁城不聞嬰兒啼,清末三帝無子嗣原因何在?

出轎者為光緒帝,這是光緒帝唯一一張實拍照片

光緒帝和宣統帝則是過早的喪失了生育能力。光緒帝的的五弟載灃有11個孩子,七弟載濤有8個孩子,就是六弟載洵,也有1子3女,所以,光緒帝的基因應該是沒有原因的,36時光緒帝在《病原述略》中承認“遺精之病將二十年,前數年每月必發十數次,近數年每月不過二三次,冬天較甚,近數年遺洩較少者,並非較愈,乃系腎經虧損太甚,無力發洩之故”,由此可見,光緒帝大婚之前已經患病,這才導致不孕不育。

光緒帝只有1後2妃,作為皇帝來說,規模是非常小的,光緒帝是慈禧妹妹的女兒,他的皇后隆裕是慈禧弟弟的女兒,也就是說,隆裕皇后是光緒帝的表姐,隆裕皇后,瘦骨嶙峋、臉色發黃,還有蛀牙,性格唯唯諾諾,從新婚之夜開始,光緒帝就沒有碰過這個表姐,兩個人是有名無實。

在光緒帝的子嗣問題上,慈禧太后似乎並不著急,她並沒有繼續給光緒充實後宮,來分珍妃的寵愛,光緒帝對皇后沒感覺,慈禧也沒再從孃家選女子進宮,這也從另一方面說明了她知道光緒無子嗣與后妃無關,問題出在光緒身上,他的病佈置好,選多少秀女都沒用,光緒19歲大婚,38歲去世,在位19年,病始終沒有治好,也可能是慈禧根本就不想給他治。

五十四年紫禁城不聞嬰兒啼,清末三帝無子嗣原因何在?

宣統和婉容

宣統帝溥儀同樣是身體出問題了。他一生有五個妻子,皇后婉容、妃子文秀、譚玉玲、李玉琴,妻子李淑嫻,文秀和溥儀離婚,成為與皇帝離婚第一人,當年各大報紙紛紛揚揚,溥儀身體上的毛病也被揭了出來。

光緒、宣統二人從小抱進宮去,缺乏父母的關愛,受到嚴格的管束,而太監、宮女都是應付差事,溥儀的自傳《我的前半生》中大段文字描述了太監們對他的虐待,光緒帝從小營養不良,他的遺體才1.64米,而溥儀自小被太監、宮女所害導致喪失生育能力的說法流傳的也比較廣。

清朝皇帝們的作息時間也是極不合理,早上5點就要起床早讀書,沿襲東北滿族生活習慣,一天早晚兩次正餐,清朝皇帝被這樣的規矩約束著,都非常勤奮,但是對於正在長身體的幼年皇帝來說,這絕對不是什麼好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