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多重性格的武松緣何骨子裡深藏著自卑感》文章的寫作談起

從《多重性格的武松緣何骨子裡深藏著自卑感》文章的寫作談起

從《多重性格的武松緣何骨子裡深藏著自卑感》文章的寫作談起

《隨想雜記之自留地》公眾號在2020年3月18日推出的原創文章,題目是《多重性格的武松緣何骨子裡深藏著自卑感》。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找來一讀。

這類文章,人物之間的關係來龍去脈要清晰,人物介紹和資料引用要詳實準確,使得對原著不熟悉的讀者也能讀懂你的文章。

當前對名著的解讀分析太多,名家之間就有爭議,網上各論壇的評論更是五花八門。所以,這類文章的寫作,即不能拾人牙慧,也不能牽強附會,必須提出自己的觀點,又能自圓其說,才能讓讀者信服。

這類文章寫作,不能低估讀者的知識儲備量和對原著的瞭解。對原著不感興趣的不會來讀你的文章,對原著不甚瞭解的,讀了你的文章,主動地去找來原著去讀,說明你的分析評論文章寫的好。就如易中天寫了《品三國》,引起《三國演義》熱銷。

武松到底怕不怕那三個人,從相互之間的稱呼上就可以得知,他們之間的關係,近距離接觸的話,從目光中就能讀出。語言可以假熱情,表情可以戴面具,眼神會出賣你。這也是直視逼問時常說“你看著我的眼睛”這句話的原因。有心理問題的人首先表現在目光上,微表情研究的重點也是眼睛。

名著之所以是名著,在於所有人都能讀出需要的東西。作者只講故事,人物評價多是讀者的事。作者受很多外部約束和影響,有些觀點需要讀者自己去領會。字面上作者讚美的,內心不一定是讚美。有些觀點不能直言,就假託神話傳說,與夢境和仙界掛鉤。比如《紅樓夢》開篇寫的神神道道。也正是這些原因,有些名著,有時提倡,有時禁止,有人提倡,有人禁止。各取所取,正是名著的魅力所在。你看,四大名著拍成電視劇以後,從目不識丁的老人到大學教授文學博士都喜歡看。但是,他們從中的體悟和感想,是不一樣的。

名著拍成電視劇,效果好壞質量高低,主要在編劇和導演,演員倒在其次。現在的演員,你要求他對原著感興趣和理解原著,很難。《水滸傳》第二次拍攝在東平縣,唱主題曲的人也在劇中扮演了角色,封鏡後,在東平水滸影視城搞了個儀式,辦個晚會,唱主題曲的人登臺講話時,說水滸傳講的是明朝那些事,臺下鬨笑一片。這不是傳說,當時我就在現場。那時還沒有微信和抖音,不然那哥們丟人丟大發了。不過,自那以後,那哥們再也沒有火過。編劇和導演對他也是徹底失望。當地政府大力支持,當地群眾熱情似火,剛剛封鏡,你水滸故里說水滸故事講的是明朝那些事,你對得起劇組發給你的錢嗎?多虧不是現場直播。但現場的觀眾近千人呢。

演員的水平不行,二次拍攝的《水滸傳》主題曲沒有流行,電視劇也沒有熱播。

《多重性格的武松緣何骨子裡深藏著自卑感》文章寫作的基礎是,對原著作品的粗略閱讀、對天涯論壇《水遊行傳》評論文章的閱讀、對《百家講壇》欄目相關視頻的觀看學習。

對名著作品的研討永無止境,也正是名著的魅力所在。可以探究學習,但不要無謂的爭吵。口水戰,浪費時間。

誰也不能搞一言堂。“專家”有專家的見解和視角,基層的文學愛好者也有個人的喜好。

各玩各的,互不干涉。

如果最終解釋權只歸一個人說了算,就沒意思了。

就是原著作者活過來,也會有爭議的。

況且,名著在抄錄流傳過程中,不知道經過了多少人的加工。

就連作者的老家,都爭來爭去。

更何況書上寫的呢?

善意提醒:最近,我收到陌生人加好友,加上後,對方發來圖片,上有二維碼的,說是讓我​關注他的公眾號。關注公眾號大家都會​。但是對方告訴我,識別二維碼後,填寫他給的密碼,然後我會收到短信,然後讓我把​收到的短信告訴他。百度後知道是騙子。關注公眾號,在文章最上端點​一下就行。不明鏈接和特殊二維碼不要​相信。我也接到過陌生網友拉入傳銷群的​事。

所以,在此提醒大家,在網上,注意個人隱私的保護​。添加陌生人,要小心​。​

武漢加油!中國抗疫必勝!團結起來,抗擊疫情。


從《多重性格的武松緣何骨子裡深藏著自卑感》文章的寫作談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