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什么不着重培养自己的儿子?而要把自己的衣钵传给姜维?

黎顾百年


不是不着重培养自己儿子,是因为诸葛亮去世的时候,他儿子还小,挑不起这个重担。诸葛亮也非常清楚当时蜀国的政治格局,蜀国内部分益州派和荆州派,益州属于本土势力,荆州派属于外来派,诸葛亮还是有点忌惮这些本土势力的,如果诸葛亮在长寿一点的话,把益州势力打压下去的话,也不是没有可能。

就像司马懿掌握魏国大权的时候,刚开始他也不敢有篡位的野心呀,慢慢安插自己的势力,安插几十年,才把那些魏国大将,名仕整死之后,才让儿子接了自己的班呀。


百里无风


诸葛亮有两个儿子,一个是养子诸葛乔,另一个是亲生的诸葛瞻。诸葛乔是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的次子,当时诸葛亮还没有自己的孩子,就请求哥哥把诸葛乔过继给自己养。

诸葛乔还有一个哥哥叫诸葛恪,兄弟两个在东吴名声都很响亮,不过很多人都认为诸葛乔才能不及诸葛恪,诸葛亮其实对诸葛乔很注意培养的,一直把他当成自己的亲生儿子,任命他为驸马都尉,诸葛亮去汉中也把他带在身边,就是想让他好好历练。

诸葛乔最后没有什么建树,一个是因为天资有限,另一个是因为早死,据记载他死时才二十五岁,虽然有诸葛亮的培养,依然不能成为一代名臣。

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出生太晚,诸葛亮死的时候他才八岁,所以诸葛亮基本上是没有什么机会培养他的。诸葛亮常年在外带兵打仗,不可能把这么小的孩子带在身边。诸葛亮对诸葛瞻的评价是“聪明可爱,但恐怕他会早熟,成不了大器。”

提问者可能问的是诸葛亮为什么没有着重培养诸葛瞻,那么这里总结出来的答案就是诸葛瞻出生比较晚,他出生的时候诸葛亮已经四十六岁了,又常年在外领兵打仗,而诸葛亮死的时候,他才八岁,根本没有机会得到诸葛亮的悉心培养。姜维就不同了,他既有天资,又有带兵的经验,又常年跟在诸葛亮的身边,所以能得到诸葛亮的青睐。


秦曰汉云


巧了,前几天刚对三国几个名人儿子们做过比较,恰好就有诸葛亮儿子诸葛瞻。诸葛亮培养诸葛瞻属于隔代(二三代人)教育,不现实。

这里要注意年龄问题,诸葛亮属于老年得子,诸葛瞻出生时(227年),此时诸葛亮已经46岁了,诸葛亮病逝时(234年),诸葛瞻只有七八岁,这年龄段属于启蒙教育阶段,目测还在学习四书五经,谈不上学习高深的兵法谋略,诸葛亮即使重点培养也没有什么效果。诸葛瞻战死绵竹(263年)仅36岁,正值壮年,纵然有能力领悟精妙阵法也呜呼哀哉了!

而诸葛亮北伐(228年)收姜维也大概是46岁左右,此时姜维26岁左右,正是青年时期,加之颇有谋略,所以诸葛亮费尽心思把姜维招降,后又把平生所学如数传授。

古人早婚,生儿育女时本身年龄并不大,所以他们的交集是诸葛亮46岁、姜维26岁、诸葛瞻刚出生。他们之间至少相当三四代人的关系,诸葛亮54岁就挂了,哪有时间和精力进行隔代教育。





维摩诘de花雨满天


据《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诸葛亮死的时候,是蜀汉建兴十二年八月,这时诸葛亮的亲生儿子诸葛瞻才八岁。这么小的儿子,诸葛亮没办法把他带在身边培养。蜀汉建兴十二年,诸葛亮在给哥哥诸葛瑾的信中说“瞻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诸葛亮担心儿子过早地表现出非凡的智力,反而将来成不了大器。

诸葛亮年轻的时候没有儿子,把大哥诸葛瑾的次子诸葛乔带在身边,作为自己的嫡子培养,刘禅拜诸葛乔为驸马都尉,蜀汉建兴六年,二十五岁的诸葛乔就死了。诸葛乔的儿子诸葛攀,官至行护军翊武将军。诸葛瑾的儿子诸葛恪全家被杀以后,诸葛攀回到东吴,重新做回诸葛瑾的后代。诸葛攀也很早就死了。

所以诸葛亮只能培养他很满意的姜维。他需要给蜀国培养人才。在《三国演义》中,姜维本是魏国小将,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攻打天水郡的时候,姜维看破诸葛亮的计谋,令诸葛亮的蜀军受挫,姜维的智谋令诸葛亮刮目相看。诸葛亮下定决心收服姜维,让他做自己的弟子,继承他的衣钵。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是蜀汉建兴五年三月,这一年,诸葛亮的亲生儿子诸葛瞻刚刚出生,不满一岁。所以,诸葛亮只能让姜维继承自己衣钵。

姜维虽然没有让蜀汉统一天下,但他延缓了蜀汉的灭亡,姜维屯田沓中避祸,魏国立刻有了进攻蜀汉的机会。所以,诸葛亮之后,姜维是蜀汉安宁的保障,刘禅听信黄皓谗言,姜维最后不得重用,这是刘禅自取灭亡。








牡丹梅花鑫森淼


各行各业本来也不是父亲做什么,儿子就要做什么。更不是父亲厉害,儿子就一定厉害,这个都不用举例的。

当然,诸葛亮不是不重视培养儿子,只是时间没有能够配合起来。

诸葛亮的第一个儿子是兄长诸葛瑾的次子诸葛乔。当时诸葛亮一直没有儿子,就向诸葛瑾请求,让诸葛乔做自己的养子,诸葛瑾禀告孙权以后,让诸葛乔到了蜀汉。诸葛亮其实是把诸葛乔真的当作自己的嫡子来培养的,不但把他的字从仲慎改成伯松,任命为驸马都尉,还把他带去了汉中参赞军务。只是很可惜,诸葛乔20多岁就去世了。这个培养计划也就意外终止。

诸葛亮的第二个儿子就是大家比较熟悉的诸葛瞻了。但对于诸葛亮来说,诸葛瞻生得太晚了,在诸葛亮去世的时候只有8岁,诸葛亮培养他,也只能一些入门的知识,远不到传衣钵的时候。

三国演义里没有写过诸葛瞻的出身,一上来就是诸葛瞻战死的那段故事。所以只看小说的朋友可能会觉得,诸葛瞻是个没什么本事的人。其实,行军打仗治理国家这些能力,诸葛瞻因为没有来得及得到诸葛亮的亲自传授,确实不能和父亲比较。但诸葛瞻在艺术上的成就是很不错的,是当时有名的书法家和画家。如果不是赶上蜀汉末年的动乱,可能会有不错的作品传世的。


闲聊三国


诸葛亮,是蜀汉的丞相,被刘禅称为“亚父(相父)”。而姜维,则是诸葛亮之后的蜀军领军人物,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投降,而后因其军事才能被诸葛亮所看重,一直带着身边亲自教导。至于儿子诸葛瞻,诸葛亮并没有像司马懿那般,把儿子带到战场上教导。

一、诸葛瞻出生于建兴五年,诸葛亮逝世于建兴十二年,两者相差仅八年

诸葛亮也许是幸运的,因为“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的预言,使得二人的名声得到了大范围的传播。也因此,在诸葛亮隐居南阳之时,新野的刘备便三顾茅庐,给足了诸葛亮面子。甚至在诸葛亮答应出山的时候,便被刘备委以重任,领军师之职。


但诸葛亮也是不幸的。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因为诸葛亮身上肩负着蜀汉安危,以及“匡扶汉室”的重任,让诸葛亮没有一刻能放松。而且,在刘备逝世于白帝城之后,诸葛亮身上的担子更加的沉重了。

我们也知道,古代的医学条件和经济并不发达。所以,古人的寿命大多数都是短暂的。因此,整日处理政务,大小事都要亲力亲为的诸葛亮,到了四十多岁都还没有孩子。因为担心自己后继无人,还从自己的兄长诸葛瑾那里把诸葛乔过继过来。

对于诸葛乔,诸葛亮甚是喜爱,但也因此管教甚严。在诸葛亮屯守汉中时,还把诸葛乔带到身边教导,让其和士兵们同甘共苦。奈何天不遂人愿,诸葛乔在公元228年去世了,仅在诸葛瞻出生的一年之后。诸葛乔的去世,让诸葛亮很受打击,也许这也是他以后没有把诸葛瞻带到战场的原因之一。

诸葛瞻出生于建兴五年,这一年的诸葛亮也有46岁了。所谓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46岁的诸葛亮,以古代的年龄阶段看来,年纪也不算太轻了。也许因为劳心劳力,诸葛亮在第五次北伐的时候,最终于建兴十二年的时候在五丈原逝世。这一年,诸葛瞻也就只有8岁而已。

二、诸葛亮已是丞相,更是刘禅的“亚父”,要时刻注意避嫌

从一介白身到一代丞相,诸葛亮已经跨过了很多人所不能逾越的天堑。在白帝城之时,虽然有刘备的试探成分,但诸葛亮还是有惊无险的经过了刘备的考验,成为托孤大臣,更是二代蜀汉皇帝刘禅的“亚父”。

有着“亚父”这么一层身上,再加上丞相之职,诸葛亮手中的权力不可谓不大,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况且,还有诸葛亮火烧新野、联合江东、夺取益州,平定南蛮等等耀眼的功绩。换句话来说,诸葛亮已经是功高盖主了。也就是因为蜀汉的特殊情况,诸葛亮才能够安然无恙的继续下去。

但是,诸葛亮在世的时候还好,没有敌人敢和他作对。但是,当诸葛亮百年之后,这事情就不好说了。所以,诸葛亮为了自己的家族考虑,也为了自己后世的名声所考虑,就不能把诸葛瞻再培养在军中让其拥有兵权。毕竟,诸葛亮也不确定自己的儿子能否斗得过费祎等人。到时候,如果刘禅受到蛊惑,对诸葛家族给个莫须有的罪名就不好了。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诸葛亮在世的时候,只是注重对诸葛瞻的道德品质方面的培养,而对军事谋略方面,诸葛瞻根本没有过多的接触。这样的后果,也就让诸葛瞻在后来的绵竹之战中,军事谋略方面表现的如此不堪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蜀汉当时需要一个合格的军事领军人物,而诸葛瞻的年纪却不允许

蜀汉在经过关羽失荆州,刘备的夷陵之战失败后,蜀汉军中的中基层将领形成了青黄不接的局面。而且,在诸葛亮的北伐途中,赵云,张苞等人的去世,更是让蜀汉无将可用。

另外,虽然蜀汉还有魏延这等威望的武将,但奈何诸葛亮对其不喜。再加上魏延的用兵胆大和冒险,一直让诸葛亮很不放心把兵权交给他。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诸葛亮就必须物色一个能够带领蜀汉渡过难关和崛起的人才。因此,姜维这一员从曹魏投降过来的军事人才就入了诸葛亮的实现。

在姜维通过了诸葛亮的考验之后,姜维就一直跟随在诸葛亮的身边,深受诸葛亮的教导之恩。至于诸葛瞻,因为他年纪的幼小,使得诸葛亮并没有像司马懿那般,把其带在自己的身边。何况,诸葛亮还要避嫌,不能使得君臣方面出现猜忌。

总而言之,不是诸葛亮不想教导诸葛瞻,而是的因为诸葛瞻的年纪并不足以让诸葛亮放心的带到军队。另外,因为诸葛亮的身份,让其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所以,诸葛亮选择的衣钵传人是姜维,而不是自己的儿子诸葛瞻。


韶华倾梦


诸葛亮为什么不培养自已的儿子而培养姜维接班人。这问题就向小时看的什么外国电影,流浪者什么的,小偷的儿子必是小偷。法官后代必是法官一个道理。雄才大略是天赋也是后天的磨练,并不是老子英雄儿好汉的逻辑。你就是老子英雄儿好汉的思维,历史很少出现这种现象


用户989313728249


父母的工作能力思想感情和的儿女的工作能力思想感情是不同的,世界各国每个朝代有名气的人,父母儿女没有名气,穷不过三代,富不过三代,辈辈穷,辈辈富的家族不多。每个人一生的穷与富都有不同的变化,能挣钱的时候就富,没本事挣钱了就穷了。


我爱中国


因为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年龄太小,诸葛亮死时他才八岁,而姜维当时已成年,武艺高强且足智多谋,善于用兵,深得诸葛亮的喜爱,所以诸葛亮将平生所学尽传姜维。使姜维继承其志,为蜀国效力。


根285927616


历史上名人大都生儿不象贤。诸葛亮也是如此,姜维有才 ,天水关收了他。诸葛亮当然有伯乐的眼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