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中,別人誇你的話最多聽一半,罵你的話一定要聽進去,怎麼看?

時光瀲灩滴墨盛放1


人都喜歡聽好聽的話。人人都喜歡讚美詩。好話聽來甘之如飴,如蜜。良言一句三冬暖。好話確實有暖心的作用,也有激勵作用,也可以說裡邊有正能量。

可是糖吃多了容易得糖尿病。好話也有副作用。好話聽多了,人容易飄起來,飄飄然不知所以然。石頭沉入水底,就有底氣。樹葉漂在水面,不由自主,失去自我。人若漂浮,必是膚淺。膚淺可致傲嬌,傲嬌可致瘋狂,瘋狂可致滅亡。

更何況,人前說好話,唱讚歌,不知道里邊有多少是水分,真材實料能有多少。

良藥苦口,忠言逆耳。多聽直言,忠言,逆言,就像吃上了良藥,我們的身體才能少得病,不得病。



微一言


社交中,別人誇你的話最多聽一半,罵你的話一定要聽進去。守一瓣心香覺得,人貴有自知自明,別人說的話要有選擇的聽,不管是誇,還是罵,說的對了要聽進去,說的不對了就隨它去。

夸人的話,順耳,好聽,人聽了以後心情舒暢,人們樂意聽;罵人的話,逆耳,難聽,人聽了心情鬱悶,人們討厭聽。有人情商高,會說話,會夸人,有的人情商低,說話不好聽,會懟人。

社交中,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會接觸各種各樣的性格,語言是溝通和交流的主要方式。別人說的話,不管是誇自己的話,還是罵自己的話,說的對了要聽進去,說的不對了就隨它去。

夸人的話,不一定真誠,罵人的話,也不一定飽含惡意。每個人對語言的掌握程度不同,有人罵人不帶髒字,有人半天吭哧不出一句話;每個人對同一句話的含義理解也不同,語言有它的語言環境,脫離了語言環境,容易造成曲解,也有可能是言者無心,聽者有意。

人貴有自知自明,別人說的話要有選擇的聽。有時,夸人的話,是場面上的話,說者口吐蓮花,卻讓聽的人覺得浮誇,自己幾斤幾兩重,自己最清楚,他口中說的是自己嗎?莫做聽狐狸忽悠丟了肉的烏鴉。

罵人的話一定要聽進去,這一點我不贊同。不是什麼樣的被罵都可以容忍,更別說罵自己的髒話都要聽進去。具體情況要具體分析,做錯了事惹了禍,對事不對人的批評要虛心接受,可以幫助自己避免再犯同樣的錯誤。

腦子是個好東西,社交中,成年人都有自己獨立判斷的能力,自己好不好,不需要他人認可,誇的對了謝謝別人,誇的錯了一笑而過。罵的對了要聽進去,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罵的錯了就懟回去,自己又不是捱罵的器具,不需什麼髒話都受著。


守一瓣心香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我十分贊同這句話,誇你的話聽一半,罵你的話一定要聽進去。


這個社會中,人和人的交往是複雜,當別人在誇你的時候,這時你應該有自知之明,誇讚你時,往往會誇大其辭,甚至帶有一定的目的性,千穿萬穿馬屁不穿,人往往喜歡帶高帽,一旦被別人誇獎了,自已往往也洋洋得意,內心竊喜。豈不知,捧得高,摔得慘,當你把別人誇讚當了真,而去做一些力所不及的事時,我們往往後悔莫及,所以當別人誇你時,一定要認清自已,不可輕易承諾別人。

當別人在罵你時,你一定要注意聽,他在另一個側面也在告訴你不足的一面,肯定是哪裡有做得不夠,別人才會這麼罵。而當我們把這種罵,當作是一個逆耳的勸誡,我想你就會得到進步,改進自已的不足,從而不斷的完善自我。

最終,我們還是要時刻警醒自已,不驕,不躁。


外貿人老劉看足彩


這句話我完全不認同。

我認為別人誇你的話完全不要聽,而且要認真思考一下他的目的,因為每個人身上都有亮點,都有精彩的地方。如果想誇一個人,誇的內容可能並不是重點,重點在於為什麼要誇。

所以我說,別人誇你的話最多聽一半是不對的,應該認真思考一下對方為什麼突然誇自己,是單純地向你示好還是讓你在成功中沾沾自喜對你有所企圖甚至是別有目的地指桑罵槐,攻擊身邊的其他人。

而對於罵你的話呢,我覺得也不要太在意。在這個社會上,除了父母妻兒,別人說話都是帶有目的性的,有時罵你是為了攻擊你的自信心,讓你對未來失去方向,有時對方只是單純地發洩自己的情緒,找一個出氣筒而已,極少數的人是出於對你愛護,為了你的發展而真心地指出你的錯誤。

所以,當別人罵你時,一笑而過就好了,真正的人生道理是需要自己摸索的,渴望身邊貴人指點的機遇實在是太少了。


西窗輕語


別人說你罵你,不要聽,因為越有能力的人才會被越多人議論,而那些議論別人的人只會耍耍嘴皮子而已。

別人誇你,也別信,也別得意,有些人誇你只是奉承你,而背後的目標不是有求於你就是為了利益。

看清楚別人的真面目,不要輕易相信,免得上當受騙。人生做不到人人都喜歡。

有人喜歡你,有人看不起你,對喜歡你的人,你就對他好,對看不起你的人,一笑了之,不要因為他不中聽的言語而放到了心裡去。

放心裡去就輸了,你一定要有骨氣,靠自己才能贏天下,只要你不放棄,只要肯努力,天下就沒有你辦不成的事,你一定會得到回報的。

人生一定要懂得感恩,對幫過你的人,要記住這份恩情,別人幫助你都是因為你的人品,往後如果別人有難,應當毫不猶豫幫回人,不管大恩小惠,都不能丟棄,做人要有良心,行事要知感恩,給一分還十分,拿誠懇換情深!

人生就像喝酒席,聚散有時,大家只不過是這場酒席中的匆匆過客,即使重逢也會分離,不要傷心,命中有時終須有,命中無時莫強求,有些人註定是要分離,而能走到一起的人就要好好珍惜。

不要等到失去了才追悔莫及,在乎你的人,無論何時何地心裡都有你,會給你溫暖,給你安慰,給你依靠,與你相守相惜過一輩子。

生活,從來都是不盡人意,你只有懂得抓住機會,才能不會錯過,有多少人,從相見恨晚到分道揚鑣,有多少情,從心心念唸到不敢打擾,時間會過去,也會留下些什麼,是真的朋友,就會留下真情,是假的感情,就會留下痛苦,如果人生若只如初見,又何事秋風呢過悲畫扇呢。

交朋友,無需分高低貴賤,有錢的不巴結,沒錢的不看扁,看重的是將心比心,鄙視的是虛情假意,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掏心掏肺,相互傾訴,路過的都是景,擦肩的都是客,珍惜在乎你的人,不讓人生留下遺憾!


艾微拉vlog


別人誇你的話最多聽一半,但是別人罵你的話一定要聽進去。

因為,罵你的這些話裡面,有著幫你改進的建議。

從前有一個小和尚跟隨一個老和尚修行。

有一天小和尚問老和尚:師傅,您為什麼看見有人犯了錯誤,會有不同的做法?對有的人您是坦誠、直接的給批評;對有的人您是點到為止;而對有的人,您不但不給人家指出來,反而對人家畢恭畢敬,這是為什麼?

老和尚說:對於上等人,我們批評他,他知道是為他好,會自己改正的。對於中等人,我們點給他,他就明白了,也會改正,但是你要是說多了他會接受不了。但對於下等人,你怎麼說,他都會認為你是在罵他。佛家講:渡可渡之人。

君子“聞過則喜”。 ​誠然,被別人批評是痛苦的,那被別人認為是下等人會更痛苦。為了不讓別人指著鼻子罵自己是下等人,我們最好去學會接受別人批評的痛苦。

“聞過則喜,知過不諱,改過不憚。”是一種態度,更是一種修養。所以,我們要用人性的屬性來約束自己、修煉自己、管理自己,才能真正地提升自己。



人生之薦


前半句認同,後半句我認為得分情況

在社交中,一種人誇你是真心實意,另一種人多半是含了一些客套話在裡面的。不管是哪種情況,都不能全聽進去,否則容易染上沾沾自喜的毛病,人更應該時刻清醒而自知,而不是盲目的活在漂亮話當中。



而罵你的也同樣分兩種人,一種是站在長輩的角度,想苦口婆心給你一些建議的。這種時候可以根據自身判斷來選擇要不要改正,如果是對你人生有好處的,那麼聽進去也沒什麼壞處。



還有一種人就是嘴臭的人了,因為某件事或者某個原因對你破口大罵的人,不要猶豫,直接罵回去。罵不回去的,也不要把這種人的話當回事,轉身即忘最好。

我曾經也非常在意別人的評價,在社交上碰壁時經常反思是不是自己做得不夠好。但隨著年紀漸長才明白,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只能是你自己做決定。



別人的話就好比一面鏡子,我們通過鏡子,慢慢修正自己的不足,而不是最終活成別人想要你成為的樣子。


一週三生


少時聽人常說“我罵你時,說明你還有救”,其中之理,多年後方才明白!

人之相處誇你之言雖悅耳,口腹蜜劍、阿諛奉承、真心假意也未可知?故“好話聽一半”乃至理也!

或因“怒其不爭”或因“屢教不改”,便有了“罵人之語”雖方式可議,然語皆為“喚醒夢中人”。此等“苦口婆心”怎能不悉數接納?

故褒獎之語當“慎”聽,逆耳之言當“良藥”!古有以死諫言罵醒那當道“昏君”,佞語誤國、覆國等前車之鑑!此情此景,能不令今人三思?能不“用心聽話”明辨“是非”嗎?



留下生命的空白


啊,我時時真心誇別人,幹嘛不相信呢……

其實這個問題是要看你面對的是誰吧,我們簡單點考慮這個問題,比如公司範圍吧!

如果是你的下屬,那麼下屬誇你就算了,罵得話,你要考慮更多的應該是你的溝通方式是不是出了問題,而不是對錯吧。當然如果你自己犯錯還妄想硬蓋,那你也別怪別人罵你!

如果平級同事,我覺得,無論好話壞話,都先仔細回想最近乾的事情,一定有什麼觸動別人了,好的繼續加油,壞的還不快改。

如果是上級,好話一般需要你幫忙幹活了,事情多半有些難,哈哈!壞的嘛,要麼你事情沒幹好,要麼領導心情不好,只要不是辱人格,不殃及父母,你就看情況有選擇的聽聽吧,說不定還能發現什麼,畢竟一激動就有機會聽到些真話也說不定的……


葉成流


俗話說得好: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社交中,咱們會接觸形形色色、三教九流的人。這些人中,肯定會有些人阿諛奉承、誇獎讚賞你,也會有些人在背後裡大罵特罵、打擊諷刺你。

誰都喜歡聽奉承誇獎的話,反感譏諷辱罵的話。這是人之常情,更是人的本性。可在這裡,我要奉勸你一句:好話只聽半句,壞話要全聽!

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

這裡,我想借用一個故事來證明我的觀點的可取性,有效性,並以此和你共勉!

《戰國策》裡有一篇文章叫《鄒忌諷齊王納諫》,說齊國有個叫鄒忌的人,長相俊美。有天早晨,他穿戴整齊後,站在鏡子面前左觀右看,隨即問妻子:“我和城北的徐公相比,誰更美?”妻子不假思索地回答:“當然是你美了,徐公怎麼能比得上你呢?”

鄒忌半信半疑,又去問他的妾。妾笑盈盈地回應:“當然徐公比不上你了。”

巧了,有個客人來訪。談話間,鄒忌又用這個問題問客人。客人笑著回答:“徐公不如你漂亮!”

鄒忌仍不自信,偷偷對著鏡子觀看,始終覺得自己比不上徐公。

夜間,鄒忌輾轉反側,腦子裡不斷地在思考這個問題,最終他恍然大悟:“我的妻子讚美我漂亮,是偏愛我;我的妾讚美我美,是害怕我;客人讚美我美,是有事要求於我。”

第二天,鄒忌拜見齊威王,訴說了這個經過,並一針見血地指出齊威王受得矇蔽太嚴重了。

於是,齊威王聽從鄒忌的建議,立即頒佈新規:

“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們,能夠當面批評我的過錯的人,給予上等獎賞;上書直言規勸我的人,給予中等獎賞;能夠在眾人集聚的公共場所指責議論我的過失,並傳到我耳朵裡的人,給予下等獎賞。”

命令剛下達,前來進獻諫言的絡繹不絕,宮門若市,摩肩接踵,喧囂嘈雜。以後進諫的人越來越少。一年以後,即使有人想進諫,可也沒有什麼可說的了。

四周的國家,如燕、趙、韓、魏等聽說了這件事,都到齊國朝拜齊威王。齊國不用吹灰之力,無須刀兵相見,就讓敵國甘心臣服,自願效力。

怎麼樣,聽了這個故事,以後對於別人誇獎的話和辱罵的話,你該懂得如何處理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