駿利資管:史詩級市場波動下的“終局之戰”

市場已將衰退計入價內,未來風險和機遇在哪裡?駿利資管:史詩級市場波動下的“終局之戰” 

史詩級市場波動

這次的市場大潰敗堪稱世上最快,許多衡量股市波動性的指標都已經超過了08年金融危機。

而債市並沒有提供避風港,多數的政府債最近也在跟股市一道下跌。 美國長債剛剛經歷了有史以來最為動盪的10天。

圖:美國長債波動率創歷史之最

骏利资管:史诗级市场波动下的“终局之战”

而美國投資級公司債指數也出現了自創立以來20年間的最差周度表現;黃金也創造了1983年以來的最大周跌幅。

而油價的暴跌加重了市場的恐慌情緒:本來市場的關注點都在新冠對全球增長的影響上,如今油價暴跌對公司債和經濟的連鎖效應讓本以脆弱的市場學上加霜,進一步加劇了全資產類別的去槓桿。在所有人都在衝向門口準備逃跑時發現誰也跑不了,讓市場快速切換至恐慌情緒,繼而加劇幾乎所有資產的波動和頭寸出清。

市場全面潰敗讓系統性投資者如趨勢基金和風險平價基金同時狂拋股票和固定收益類資產,對所有類型投資者的操作進行梳理之後,我們發現其行為模式像極了08年金融危機。而我們大多數的頭寸和情緒指標都顯示,現在使用逆向投資策略將獲得豐厚的回報。

終局之戰

從股票暴跌規模和公司債與國債利差的暴升的程度來看,如今的市場已經將衰退計入價內。但這只是市場見底的必要不充分條件。市場情緒要出現可持續的改善,主要要看新冠病毒的感染人數何時見頂,很顯然我們離這一刻還很遠。

在過去幾周美國和主要歐洲國家的新冠感染人數每天都在快速上升,讓市場寢食難安。但在滿眼的壞消息背後,是被忽略的來自中國的好消息,韓國的感染人數也在下降。

中國採取的強力抗疫措施是有效的,亞洲看起來已經度過了疫情最為艱難的時刻。另外工業生產也逐漸恢復至正常,但國與國之間的商品流動、旅遊和交通業仍還需要相當長時間才能恢復。但中國在未來幾個月顯然佔據很好的主動權,政府正在為公司現金流壓力注入流動性支持,未來對地產加碼也很有可能。我們認為未來地產、建築、原材料和消費金融服務業將會出現顯著復甦。

而在歐美這方面,近日我們看到了一些政策,但對於市場情緒的影響非常有限:在美聯儲一下降息至零後,標普500仍然暴跌12%說明了一切。當然,央行還有子彈,但顯然其影響力已經遠不如前。

我們也認為市場現在需要強力的財政政策。許多國家已經宣佈了一系列財政措施,如信用擔保、工資補貼、延遲納稅和直接給家庭發錢等,但到目前為止整體規模和效果都很有限。這些措施只能解決局部的小問題,要對整個市場情緒產生實質性影響,需要更加大膽、更加強力的財政政策。

在這種改變整體局面的終局財政政策出現之前,整個市場情緒將持續受到新冠感染人數不斷增多的壓制。雖然很多人仍擔心最壞的情況才剛剛開始,但也要看到有些國家在抗疫方面取得的成就。

未來的機會

目前市場價格中充滿了消極情緒,我們認為在市場不斷下滑中建立倉位將在未來獲得豐厚回報,特別是消費和科技類特別具有吸引力。

我們對亞洲股票市場保持謹慎樂觀態度,其現在的估值對於全球市場而言具有明顯優勢。

另外,我們判斷利率很可能將繼續下滑,並保持在低位相當長一段時間。當一切塵埃落定後,低利率非常有利於高分紅類股票,因為老齡化的人口更加需要在低利率環境中,找到可產生持續現金流的資產。

在這種環境中,銀行股可能會受到利差進一步收窄的壓力,同時中小企業業將收到全球流動性擠壓而出現償債困難的情況。

最後,歷史告訴我們,在市場帶槓桿的頭寸加速出清時,往往會為長期投資者創造諸多機會。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來說,我們測算今年以來經典的60%股40%債的組合由於市場波動,其比例已經變成了大約52%股48%債。等金融市場恢復信心之後,投資者再平衡組合比例本身,就是很好的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