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精准脱贫 江西2020年全力以赴实现建制村通客车

近年来,江西省推进建制村通客车工作作为服务民生、精准脱贫和实现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不断延长农村客运班线,不断增加农村客车数量,大幅提高乡镇、村通班车率,使农民出行越来越方便快捷,有效满足了人民群众“出家门、上客车、走得了、走得好”的美好愿望。

截至目前,全省共有1413个乡镇,通客车率达到100%。新增通客车建制村407个,全省建制村通客车率达到了99.52%。农村群众的出行更加便捷、安全、实惠。

惠民实效改善农村群众出行条件

在赣州市安远县汽车南站,一辆微公交缓缓驶出,家住欣山镇古田村的村民杨某面带微笑地招手上车,“微公交的开通,可以直接从县城坐到村里,现在来县城买东西、办事来回4元钱,要是在以前,没有十几块钱不行。”

像这样的微公交,安远县一共有12辆,途径18个乡镇,81个行政村,运营总里程108.3公里,成为广受老百姓依赖的出行公共交通工具。

此外,安远县还推出了电话预约响应等典型客运服务,极大改善了农村广大群众的出行条件,镇村公交的开通运行,加快了城乡客运交通一体化建设步伐。

高效推进加大农村客运扶持力度

相较于通路和通邮,通客车的目标更为艰巨。截止目前,江西尚有3个建制村未实现建制村通客车,分别为九江武宁县泉口镇芭蕉村,萍乡芦溪县张佳坊乡杂溪村和瞿田村,究其原由皆因公路通行条件不具备而未通车。

建制村通客车是保障广大人民群众便捷出行的民生工程,面对诸如此类难题,江西依托“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和“镇村公交”示范建设等项目,引导各地加大对农村客运市场政策资金扶持力度,有力支撑建制村通客车工作高效推进。

多措并举推进建制村通客车“可持续”

推进建制村通客车,“开得通”是基础,“留得住、可持续”才是关键。江西部分通村客运客源少、成本高难以持续的问题困扰着乡村客运的发展,为此,江西从推进客运企业深化供给侧改革入手,优化运营结构、创新运营方式,实现了兼顾民生与效益,确保了建制村通客车工作任务的有效完成。

通过实施对通村客运发展落后地区在运力投放和经营期限给予更多自主和优先的政策,为通村客运持续发展创造了宽松的环境;指导农村客运经营者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出发,从农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出发,创新组织方式和经营模式,对于客流量稳定、客流规律明显的通村客运线路,实行定线定班客运经营。

同时,对于地广人稀、客流量小但存在区域性和个性化出行需求的区域,实行循环运行、区域经营或班车加包车混合经营;对客流不大,出行规律明显的地区,采取周末班车、赶集班车、干支接驳、包车、电话预约等其他客运组织方式;对于客流量大、出行需求旺盛、道路条件设施完备、运行距离适中的区域,鼓励实行公交化经营。

村村通,通的是路和客车,联系的是党心民心,助推的是精准脱贫,带动的是乡村振兴。江西省将全力以赴抓好建制村通客车工作,确保实现具备条件建制村100%通客车的目标,让广大农村群众“行有所乘”,共享发展成果,脱贫致富奔小康!(记者谢梦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