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光谷院區改造奇蹟 徐巧:在武漢做白衣天使的守護者

在眾多援鄂的醫務人員中,有一位近30年軍齡的老兵,她是麗州女兒徐巧。在武漢,她踐行黨員使命職責,參與湖北省婦幼保健院光谷院區改造奇蹟;排查各種院感防控風險點,築起醫務工作者防護牆,譜寫了一曲麗州女兒的讚歌。

参与光谷院区改造奇迹 徐巧:在武汉做白衣天使的守护者

徐巧(左二)在湖北省婦幼保健院光谷院區參與院感防控

參與光谷院區改造奇蹟

徐巧是永康市江南街道溪口村人。2月中旬,她作為軍隊第二批援鄂醫療隊醫護部助理員進駐湖北省婦幼保健院光谷院區,主要負責院感防控督導工作。

對許多人來說,院感是一個非常陌生的名詞,它其實是醫院感染的簡稱。徐巧的工作職責就是降低和控制感染髮生、管理和干預易發生感染環節。具體來說,徐巧要負責消毒隔離、佈局流程、傳染病防控、管理醫療廢物等。“醫生保護的是患者,而我們不僅保護患者,也要保護醫生。”徐巧說,在新冠肺炎疫情之下,院感工作尤為重要。

進駐光谷院區,對於徐巧來說,首要的工作就是如何將基礎建設尚未完工、配套設施不足的院區改造成治療新冠肺炎患者的專科醫院。原來,光谷院區原計劃5月才投入使用,現在不得不提前使用。在徐巧看來,這樣的院區環境離院感規範還差得很遠。

時間緊、任務重,如何快速又保質保量地完成任務?“只要大家齊心協力,付出更多的時間和努力,總能創造奇蹟。”徐巧說。

在醫護出入通道嚴格劃分區域、張貼醒目標識、保障消毒液充足……徐巧每天都在嚴密細緻地排查各種流程上的院感防控風險點,做到發現一處、整改一處、消滅一處,力爭把感染的風險降到最低。

徐巧參與了光谷院區僅僅用時4天的從“無”到有的改造——14個感染科室、820張床位正式運轉起來,開始收治新冠肺炎確診患者。

築起醫務工作者防護牆

隨著湖北省婦幼保健院光谷院區開始全面收治患者,徐巧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工作節奏也越來越快。“一有患者出院,馬上就有其他患者入住,醫院一直處於滿員的狀態。”徐巧說,在這樣的背景下,保護醫務工作者不被感染的任務更加艱鉅了。

為了更好完成防控任務,徐巧還經常深入院區的角角落落,查看各個區域的佈局流程是否合理,醫務人員防護工作是否規範,科室消毒隔離是否到位。

由於新冠肺炎的突發性,大家在實際工作中防護技能還不熟練,特別是志願者、保潔人員對傳染病防護知識知之甚少。時時給醫務工作者進行培訓,成為徐巧的另一項工作。每次培訓結束後,她都會反覆叮囑他們做好防護,保護自己。

工作非常辛苦,但她直言一切都是值得的。“保護醫務工作者是我們院感人的職責。”徐巧堅定地說。

勇擔黨員職責使命

疫情之下,敢於逆行。說起逆行的理由,徐巧說得簡單卻堅定:“我是黨員,也是穿軍裝的人,到一線抗擊疫情就是我的使命!”

其實,早在部隊成立首批援鄂醫療隊時,徐巧就報名了。但由於當時所在單位也在開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她未被組織批准。與此同時,遠在永康的父母得知了這一消息,也給徐巧打去了電話:“在單位也能服務人民,不必非到湖北。”

面對父母的勸說,徐巧默默堅持初衷:“我作為一名黨員、一名醫務工作者,在這種情況下,理應到戰疫最前線。”很快,她再次提出申請,最終如願奔赴“戰場”。

直到馳援武漢10天后,徐巧父母才從外甥女那兒得到了徐巧援鄂的消息。

日前,市人武部、市退役軍人事務局主要負責人,江南街道人武部、市關愛退役軍人協會工作人員前往溪口村慰問徐巧父母。看著照片中的女兒穿著寫有“光谷徐巧”四個字的防護服,徐巧母親說:“女兒覺悟高、責任心強,我們很自豪。現在最希望的就是她能早點平安回家。”

採訪最後,徐巧告訴記者,疫情之下,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分工,作為軍人,最重要的就是在本職崗位上做好自己的工作。在武漢的日子裡,全國各地醫務工作者奔赴武漢,讓她深刻感受到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大愛。多地新增新冠肺炎患者數量清零,也讓她感受到了眾志成城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