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一火成,濃淡出毫端:簡敘明代青花瓷的特徵

在明代,除青花瓷達到了又一個高潮之外,又創燒了新的彩繪瓷品種,如色釉青花、青花五彩、鬥彩等。洪武時期景德鎮正式出現了官窯。青花瓷仍然是明代彩繪瓷的主要品類。永樂、宣德以及成化時期是明代青花瓷質量最好的時期。永樂時,國力強盛,鄭和多次出使西洋,帶回波斯所產的青花鈷料。直至宣德後期基本使用國產鈷料。國產鈷料的品種很多,有石子青、平等青、回青、珠明料等,不同的品種,呈色也不同。明代各個時期用料皆不一致,因此青花呈色不一,給我們鑑定提供了依據。

青花一火成,濃淡出毫端:簡敘明代青花瓷的特徵

明洪武青花花卉紋執壺

一·永樂、宣德時期

青花瓷的胎體與元代相比變薄,器物的形體也相對變小。永樂的釉面潔白光潤,宣德的釉面閃青較多,或呈橘皮紋。鈷料多用進口,藍色濃豔。紋飾佈局與元代相比已相對稀疏,龍紋稍粗,但依舊威猛;花鳥果實紋和人物紋分別是永樂、宣德時期典型的紋飾。


青花一火成,濃淡出毫端:簡敘明代青花瓷的特徵

明永樂青花錦紋綬帶耳蒜頭口扁壺


青花一火成,濃淡出毫端:簡敘明代青花瓷的特徵

明永樂青花雲龍紋天球瓶

從永樂時期開始,青花瓷上正式出現了帝王年號款,但是比較少見。目前,發現在官窯青花壓手杯的內底,出現“永樂年制”四字雙行篆書款,圍以雙圈線、單圈線和花瓣飄帶。據明代谷應泰《博物要覽》記載:壓手杯中心有篆書“大明永樂年制”六字或“永樂年制”四字,字在獅球心者為上品,鴛鴦心者次之,花心者又其次。目前,傳世品僅北京故宮博物院有獅球與花心兩種四字篆款,鴛鴦心者及“大明永樂年制”六字款者未見實物傳世。民窯產品偶有“福、祿(錄)、壽”等款字。宣德款為楷書,四字、六字皆有,書寫位置不一,排列方式多種。


青花一火成,濃淡出毫端:簡敘明代青花瓷的特徵

明宣德青花菱形開光雙鳳穿蓮花紋長方爐


青花一火成,濃淡出毫端:簡敘明代青花瓷的特徵

明宣德青花松竹梅紋香爐

二·正統、景泰、天順時期

被稱為瓷器史上的“空白期”,但仍在燒造。一般來說,正統、景泰青花龍紋有宣德遺風,但略見粗放;天順年間的青花器造型、紋樣與成化時期風格相似。從此時期開始,鈷料全部使用國產料。這三個時期的青花呈色比較暗淡,胎釉質量不及前朝,紋飾以雲霧繚繞的仙人樓閣較為典型。


青花一火成,濃淡出毫端:簡敘明代青花瓷的特徵

明正統青花孔雀紋大罐


青花一火成,濃淡出毫端:簡敘明代青花瓷的特徵

明天順青花荷蓮大碗


青花一火成,濃淡出毫端:簡敘明代青花瓷的特徵

明景泰青花八仙慶壽紋罐

三·成化、弘治、正德三朝

上承永樂,下啟嘉靖、萬曆新貌,形成這一時期的獨特風格。成化時期,瓷質潔白、器型纖巧,釉麵肥潤潔白細膩;青花用料為國產平等青,呈色溫潤淡雅;紋飾筆劃纖細柔和,佈局疏朗;花草龍是成化時期的典型紋樣。弘治青花的風格與成化相近,正德青花用料為平等青或石子青,石子青呈色淺淡灰藍。


青花一火成,濃淡出毫端:簡敘明代青花瓷的特徵

明成化青花怪石茶花紋碗

鬥彩創燒於成化時期,用釉下青花勾勒輪廓,釉上五彩填塗,釉下青花與釉上五彩爭奇鬥豔,故稱“鬥彩”。成化鬥彩色澤豐富,一件器物上一般有三、四種,多達六種以上的顏色,主要有孔雀綠、葡萄紫、鵝黃、奼紫(色濃而無光)等,色彩透明鮮亮。紋飾主要有子母雞、葡萄紋、高士圖、花鳥、雲龍紋、嬰戲紋、海水飛馬等。子母雞多畫公雞一隻、母雞一隻、子雞三隻,並以牡丹湖石或蘭草湖石作襯。器形除個別大器外,多為小巧玲瓏的小件器皿,最負盛名的是雞缸杯、高士杯、葡萄杯、天字罐等。


青花一火成,濃淡出毫端:簡敘明代青花瓷的特徵

明成化鬥彩雞缸杯


青花一火成,濃淡出毫端:簡敘明代青花瓷的特徵

明弘治青花茅山道士圖三足香爐


青花一火成,濃淡出毫端:簡敘明代青花瓷的特徵

明正德青花嬰戲紋碗

四·嘉靖、隆慶、萬曆時期

從嘉靖時期開始,青花瓷的製作逐漸草率,器形以大器較多。嘉靖用鈷料為回青,呈色藍中泛紫;隆慶青花色澤鮮豔;萬曆青花使用浙料,呈色淺淡清新。這一時期的紋飾中,道教色彩比較明顯,如八仙、“福壽”、老子講經等。


青花一火成,濃淡出毫端:簡敘明代青花瓷的特徵

明嘉靖青花三羊紋碗


青花一火成,濃淡出毫端:簡敘明代青花瓷的特徵

明隆慶青花人物諸葛碗(長春萬古款)


青花一火成,濃淡出毫端:簡敘明代青花瓷的特徵

明萬曆青花經文觀音菩薩圖碗

除青花瓷以外,嘉慶、隆慶、萬曆時期成就最高的就是五彩瓷。其器物種類豐富,有碗、盤、壺、罐、瓶、方升等。紋飾色彩鮮豔,以紅、綠彩較為突出,青花已不佔主要比例。紋飾佈局繁密,題材以道教的八卦、八仙、靈芝、雲鶴為主。


青花一火成,濃淡出毫端:簡敘明代青花瓷的特徵

明嘉靖五彩雲鶴紋罐


青花一火成,濃淡出毫端:簡敘明代青花瓷的特徵

明隆慶五彩鷺鷥鴛鴦紋大缸


青花一火成,濃淡出毫端:簡敘明代青花瓷的特徵

明萬曆五彩鴛蓮紋提樑壺

五·天啟、崇禎時期

官窯生產基本停止。民窯燒造量增加,並大量出口日本、中東、歐洲等地區。這個時期青花呈色暗淡,紋飾中道教色彩減少,太陽、簡單的蕉葉、括號雲等是明末清初常見的紋飾,而《赤壁賦》全文並東坡遊赤壁圖、蘆汀野鴨、鵝掌葉的牡丹花等則是崇禎時期的特有紋飾。


青花一火成,濃淡出毫端:簡敘明代青花瓷的特徵

明天啟青花出戟花觚

明末清初時期,文學藝術繁榮,不僅為瓷器紋樣提供了豐富的創作題材,而且還深刻影響著瓷器裝飾畫面的藝術表現手法。民窯瓷器上的許多人物畫中除了常見的嬰戲圖、八仙祝壽外,表現戲曲故事也特別盛行,《三國演義》、《西廂記》、《水滸傳》等作品中的內容比比皆是,這與明代萬曆以來帶有版畫的戲曲劇本的大量流行有關。


青花一火成,濃淡出毫端:簡敘明代青花瓷的特徵

明天啟青花羅漢圖鍾


青花一火成,濃淡出毫端:簡敘明代青花瓷的特徵

明崇禎青花人物紋缸(饋寶說呂布)


圖片來源於網絡、故宮博物院等;文章內容參考自網絡、書籍;若有侵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