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西援鄂隊員姚豔萍:武漢留下了太多難忘的記憶

日前,筆者連線到陽西縣總醫院馳援武漢隊員姚豔萍,即將離開武漢返粵,她表示,自己和大多數隊友一樣,心情激動,現在努力地多看看武漢的樣子。畢竟,武漢留下了他們太多難忘的回憶。

“太突然了,沒想到自己會來!”

談到來武漢,姚豔萍說,太突然了,沒想到自己會來。時間回到2月9日凌晨,一通急促的電話將熟睡的她吵醒。“豔萍,去不去武漢?”

“好!去!”姚豔萍沒有想到,自己當初對主任口頭上的請戰竟然成真了,“沒想太多,通完電話我調了個鬧鐘,繼續睡到五六點醒來收拾行李,然後八點多就跟著大家出發了。”她直言,自己沒想太多,只知道武漢很冷,就把家裡所有的冬裝都帶上了。


現場連線 | 陽西援鄂隊員姚豔萍:武漢留下了太多難忘的記憶

臨近出發,她才跟家人道別,為了不讓家人擔心,她對家人謊稱自己是上廣州進修,“因為年三十剛從廣州進修回來,這次說再上去他們也沒懷疑。”紙包不住火,家人最終通過朋友圈知道了自己女兒去武漢的事情,“我媽在朋友圈跟風轉發我和隊友出征的文章,她也沒點開看,直到後來有親戚朋友問到我媽,她才知道我去了武漢。”說起媽媽發現自己撒謊的事情,姚豔萍笑道。兒行千里母擔憂,媽媽知道後第一時間聯繫還在飛機上的她,一下飛機,她便收到了老媽的連環call。

“本以為這只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沒想到會引起這麼大的反響和關注。”談到成為陽西縣首批援鄂隊員中的一員,姚豔萍滿滿的自豪,她表示,陽西總醫院裡很多人都請戰支援湖北,但沒想到經過層層嚴格篩選,自己能夠入選。


現場連線 | 陽西援鄂隊員姚豔萍:武漢留下了太多難忘的記憶

工作上不斷探索,步步改進

方艙醫院,在這次疫情之前,對眾人來說還是個陌生的名詞。短時間內,方艙醫院迅速建立,為大量患者提供了醫療和床位,極大程度上緩解了武漢緊張的醫療狀況。2月13日,姚豔萍第一次入艙,初次踏入病房,她內心五味陳雜。“有人說那不是數字,是一個個人,來武漢之前對這句話理解的並不是很透徹,真正踏進病房之後,看到數字上的人就在眼前,真的,任何一個人看到那種場面都會覺得很難受,會為他們心痛。”姚豔萍是個感性的人,一個月後聊起武漢肆虐的疫情,陣陣痛心還是掩不住。


現場連線 | 陽西援鄂隊員姚豔萍:武漢留下了太多難忘的記憶

除了心理上的震撼,在生理上,姚豔萍也經歷了一番艱難的摸索,第一次穿防護服時,她著實經歷了一次與防護服的“鬥爭”。因為穿著防護服時需要將自己完全與外面隔絕,不留一絲空隙,剛穿上防護服開始走入艙時,她回憶道,每走一步都處於缺氧的狀態,會有一種心慌、氣促的“瀕死感”。“後來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師指導我,在防護服內需要大呼大吸。”用鼻子大呼氣,是為了將二氧化碳儘可能呼出去,用嘴大吸氣,是為了增加肺裡面的含氧量,通過請教老師,姚豔萍發現,自己會出現頭暈心慌等症狀是缺氧所致。


現場連線 | 陽西援鄂隊員姚豔萍:武漢留下了太多難忘的記憶

第一次參與方艙醫院救助工作,是一邊嚴謹實踐,一邊細心摸索的過程。“大家都來自五湖四海,方艙醫院在全國也是一種新模式,所以每天,我們每個區的護士長每天都會開會總結經驗並改進。”姚豔萍表示,艙內大,人又多,要想做到精細化管理不容易。“這邊的患者早餐拿早了,那邊的患者拿遲了,也會有小小的爭議。為了照顧好患者的情緒,我們要不斷更進與完善服務,比如今天在這邊發,明天在另一邊發……”大到工作的安排,小到病人早餐的分發順序,這些都是每個區的護士長開會時會總結和改進的地方。

“連睡覺都戴著口罩,是保護自己更是保護他人”

回想在方艙內最難忘的一幕時,姚豔萍停頓數秒。她談到,值夜班時發現,艙內所有病患睡覺時都戴著口罩,以避免進一步交叉感染,“睡覺還戴著口罩,是很難受的。我們很難感同身受。”因為有的人已經處於康復期,有的人則在初發期,他們戴口罩是保護自己,更是保護他人。


現場連線 | 陽西援鄂隊員姚豔萍:武漢留下了太多難忘的記憶

現場連線 | 陽西援鄂隊員姚豔萍:武漢留下了太多難忘的記憶

為了能騰出儘可能多的病床,救治更多的病人,方艙醫院內的病床不大,床距也很窄,病人之間幾乎沒有太多隱私,加上對疫情未知的恐懼,“他們會很疑惑,也很無奈,為什麼是自己?”談到艙內的病患,她感觸至深,“一開始都會有點沮喪的情緒,但他們也明白心態需要放鬆,病情才能有好轉,平時大家聚在一起都會相互鼓勵,每天都會唱歌跳廣場舞,也很合理地安排自己的作息時間。”得知她來自廣東,病人們都會連連感謝,“就連我們給他們發水果和牛奶,他們都會感謝個不停,因為他們會覺得,是自己感染到了病毒才會麻煩到我們……”


現場連線 | 陽西援鄂隊員姚豔萍:武漢留下了太多難忘的記憶

“每個人都很樂觀,也很配合,只是有時候聊到家人,氣氛會有所變化。”姚豔萍在入艙初期曾接觸過一位大姐,因為身體有基礎疾病,原帶的藥物吃完了,加上當時艙內物資暫缺,暫時沒有她所需的藥,因此需要家人送藥過來。

“您到時候叫家裡人帶過來,我們去門口給你拿進來。”

“家裡人都住院了,誰給我帶呀?”

用姚豔萍的話來講,當時她看到的,是一個平時很樂觀活潑的人,突然間被什麼戳中了一樣……

“感謝組織還牽掛著我們這些沒入編的人”


現場連線 | 陽西援鄂隊員姚豔萍:武漢留下了太多難忘的記憶


3月5日,陽西縣人社局啟動了招聘“綠色通道”,通過直接考察方式,將姚豔萍聘用為陽西總醫院事業編制人員。姚豔萍自從2012年開始參加工作,雖沒入編,但很喜歡從事這個神聖的事業。:得知此消息,她很感動也很感激:“組織還牽掛著我們這些沒入編的人。”

目前,姚豔萍及隊友們正在為返程做準備,她表示,回到家後,最想去好好陪陪家裡人,這次疫情讓她愈加明白,珍惜眼前人,才是最可貴。“主任老是給我打電話,說我們醫院現在修整得多麼多麼好看,起了很多燈光,準備開一個廣場舞模式。”回到家,她還要在第一時間到總醫院好好看看院內那被主任反覆唸叨的燈光,到底有多亮。


<code>文字:楊世華  張琪琪  
編輯:申定發/<cod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