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護航駛向“春天”——懷化深入推進貧困勞動力就業側記

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指引下——

“以總決戰的攻勢幹出總決戰的成果”系列報道②

用心護航駛向“春天”

——懷化深入推進貧困勞動力就業側記

春意濃,返崗忙。

3月中旬,來自芷江侗族自治縣大樹坳鄉扎牛坪村的貧困戶尹慶友與另外30多名貧困群眾搭上了返崗專車去往浙江杭州務工。

開展農村勞動力返崗信息排查、開通返崗復工綠色通道、提供點對點直達包車運送到崗、採取“送出家門、送上車門、送進廠門”一站式服務……大樹坳鄉的“各項操作”,是懷化各地推進貧困人口就業的一個側面。

不論是“送出去務工”,還是“家門口就業”,不論是“點對點”,還是“一條龍”,在全面復工復產號角吹響的時刻,懷化,多措並舉,用實際行動讓更多的貧困勞動力駛向就業的“春天”。

信息“摸透”用“巧勁”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我市是勞務輸出大市,其中貧困人口中的務工人員佔全市貧困人口的40.5%。

為了促進全市勞動力返工就業,早在2月21日,我市出臺了《做好農民工返崗需求、企業用工需求“兩需求一貫通”的十條措施》,成立了就業“兩需求一貫通”工作集中攻堅作戰辦公室,其中一項重要的工作就是推進貧困勞動力就業。

貧困勞動力想去哪裡務工?他們想在哪裡就業?他們需要什麼培訓?他們更喜歡什麼樣的工種?等等。一個個實際問題擺在了集中作戰辦公室全體“指戰員”的面前。

通過開發出“農村勞動力返崗需求服務二維碼”,我市用了不到一週的時間解決了貧困勞動力信息摸排的問題。

“我們在摸排的過程中力求做到‘四清’,即勞動力人數清、外出務工地點清、電話號碼清、務工意願清。”鶴城區黃金坳鎮三元村扶貧工作隊長李楊告訴記者,“同時,我們依靠人民群眾的力量,與鎮村兩級幹部一起參加摸排,極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

“小小二維碼”並不簡單,是採用大數據分析和網格化管理相結合的方式,依託“四支隊伍”集村部(聯村縣級領導和聯村縣直聯村幫扶單位負責人、包村鄉鎮幹部、駐村幫扶工作隊隊員、村“兩委”幹部“四支隊伍”),以村為單位,對大數據分析結果進行“點對點”比對,全面摸清核實 39.6萬貧困勞動力基本情況、就業意願、返崗需求、務工去向、實際困難等情況。

服務“用心”動“腦筋”

在就業“兩需求一貫通”工作集中攻堅作戰辦公室裡,一副“作戰圖”引人注目。

“作戰圖”上,清晰地顯示著貧困勞動力的就業人數、就業意向、就業種類等等信息。

既是“作戰”,就需要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力量。為了促進貧困勞動力就業,全市抽調人社局、扶貧辦、發改委、交通局、商務局、工信局等單位28人組建起的就業“兩需求一貫通”辦公室,堅持“戰時思維”,堅持“掛圖作戰”,紛紛當起了貧困勞動就業的“服務員”。

“我們建立起了輸入地清單、穩崗清單、任務清單、責任清單,並通過‘兩需求一貫通’援企穩崗政策服務口袋書等形式,加強了對貧困勞動力外出務工人員點對點服務。”市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局副局長米敏才告訴記者,“然後,我們對貧困勞動力返崗需求和企業用工需求的動態變化進行挖掘分析,主動通過電話、發函或者派員等方式進行聯繫,做好信息匹配、告知和對接等服務,打通了企業和貧困勞動力需求對接通道。”

全市還組建起51個招工小分隊,前往13個縣市區開展點對點勞務協作,重點優先保障促進貧困勞動力與用人單位對接。

全員覆蓋下“苦功”

“感謝村支兩委和扶貧工作隊給我們提供了這麼多就業信息”“早日去上班,心裡踏實”“健康證明開好了”……連日來,會同縣若水鎮望東村的就業群裡“熱鬧非凡”。

為了幫助全村村民復工復產,望東村開展“四個一”助村民復工復產,即“做一次大摸查”、對村民務工需求進行一次“零接觸”摸查、“建立一個就業微信群”、“安排一次專車接送”。

為了實現全員覆蓋,為了讓貧困勞動力盡快就業,我市切實做到“五貫通”,即做好交通出行、健康證明、就業對接、政策保障,組織管理等五個方面的“貫通”。

截至3月15日,全市累計開通集中返崗大巴專車(客運班車)1993車次,高鐵和火車專列18列223車廂,累計集中輸送5.86萬人。全市已經實現23.8萬名貧困勞動力返崗就業、返崗率達到91.3%。對貧困勞動力實現就業到崗的,按照省內200元/人、省外300元/人標準給予交通補貼。

為了避免人員聚集而產生風險,今年的春季招聘會,各地紛紛選擇了線上招聘會的方式。如今,全市已舉行線上招聘會72場次,發佈崗位數28.1萬個,達成就業意願人數10.9萬人,其中貧困勞動力2.1萬人。

3月16日,沅陵縣明溪口鎮高砌頭村扶貧車間一派忙碌,26名就近就業的員工正在抓緊生產電子產品線圈,車間要趕在月底前交上今年的第一批貨。為助力精準扶貧,沅陵縣開展“百企幫百村”行動,鼓勵企業開辦扶貧車間,吸納更多的貧困人口就業。據瞭解,沅陵已累計為扶貧車間發放各類獎補資金131.2萬元,就業人員人均年增加工資性收入2.4萬元,“小車間”推動了“大脫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