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陽縣:千年古村話靈泉(保護文物)

在合陽縣城東15公里處,有一個古老的村落——靈泉村。在距離黃河水道西4公里的旱塬上,古洽合公路從村旁穿過。

靈泉村因有口靈泉而得名。相傳很久以前,村莊東南溝岔有一眼泉水,泉邊林壑優美,鳥語花香,蘆葦蔥鬱,隨風作響。天旱時,在泉邊祈雨,雨水瞬間而降;人有眼病,滴一滴泉水,病便見好;孩子有病,喝兩口泉水,病即好轉,靈驗之極。後來因地震溝垮崖崩,水土流失,泉眼漸堵,泉水消失,但“靈泉”的名字卻流傳下來。

初到靈泉村,映入眼簾的是古老的城門和高大滄桑的城牆,讓人即刻感受到村子悠久的歷史,令人肅然起敬。據說兩千多年前,這裡已形成村落,至唐初村落已有一定規模,是王氏人家的居住地。元末,黨氏家族從山西遷來。明清時期,黨氏家族發展商業,生意茂盛。至清末,靈泉四大商號:義聚合、義聚正、豐號等名噪一時,遍佈西安、太原、漢口、廣州、香港等地。財富的積累為大興土木奠定了基礎,村民築城牆、建廟宇、修豪宅大院,精美的磚雕、石雕、木雕普遍用於建築,巷院規劃整齊,房舍建築豪華,於是靈泉村出現了一座座具有特色的明清民居。

渭南文壇 | 合陽縣:千年古村話靈泉(保護文物)

城門題額

據瞭解,靈泉村古建築群圍牆依溝畔夯土而建,呈不規則形狀,總長約3000米,包括靈泉城址、靈泉黨氏祖祠、黨氏南祠堂、寨子、靈泉鋪面房、井房、民居、澇池等,以上均建於清代,是合陽目前保存較為完整的建築群。村莊分城內城外兩部分,城內三面環溝,並修有城牆保衛村莊,內城殘存的一段城牆據說是康熙年間修建的。城門一共有三座,東西南各一座,城內巷道井字形建置,有四條東西豎向主巷道。

從南城門走進靈泉村,南門甕城內有一座三義廟,如今演變成人們演戲的戲臺,聽村裡人說,在這裡拍過的電影不下十餘部。

在村口甕城的第二道南門上,原先刻有“漢淮陰侯木罌處”。據說,漢高祖三年,魏王豹反漢,給正在河南成皋與楚霸王激戰的漢高祖劉邦背上插了一刀。劉邦命韓信渡河征討魏王,韓信“木罌渡軍”大破魏王豹,在此建得的指揮所後世稱為“韓信城”,操練兵馬的校場後人稱為“齊王坪”。

朝北走,路西有一座坐西向東、飛簷斗拱的建築,這便是黨氏祖祠。門口的八字牆上磚雕一副對聯:“受姓西來,瓜緜椒衍;修祠東向,山峙河橫。”上聯說出了該村黨姓的歷史。細緻觀察該祠堂的外觀建築,磚雕、木雕工藝精良、細膩,可窺當年工匠的高超技藝。

靈泉村的古民居中,裝飾題材主要包括文學典故、民間傳說、民俗風情等,隱含著深厚的傳統文化、民風民俗、宗教觀念,蘊含著人們祈求生活美滿幸福、吉祥如意的美好夙願。民居大部分仿照北京四合院形式建築,因此昔日靈泉村還有“小北京”之稱。那白淨的窗欞,別緻的堂屋,座落有致的小院以及院落大門外的上馬石、拴馬樁,仍不失古樸的風格和昔日院落的旺盛薪火。

歷史上,靈泉村有數次劫難,商業活動大受挫折,到上世紀初年,靈泉村四大商號徹底衰落了。

渭南文壇 | 合陽縣:千年古村話靈泉(保護文物)

黨氏祖祠

隨著時間的推移,由於眾多歷史人為因素,村內的古建築很大程度上遭到了無法挽回的破壞。2014年6月9日,靈泉村古建築群被陝西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第六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據靈泉村黨支部書記黨中鋒介紹,近年來,靈泉村在民居保護、旅遊開發等方面持續發力,申請專項資金,更好地保護這些遺產。同時,利用村子緊挨洽川、福山景區的自然優勢,發展特色旅遊產業,靈泉村也被授予“陝西省鄉村旅遊示範村”稱號。

行走在村道上,品賞著古與今的碰撞。如今,這裡關於明清商賈遍村的故事已經久遠,關於韓信木罌渡軍的傳說也已塵封,許多歷史遺蹟只能在老人們的記憶中拾遺一二。但作為不可再生的文化遺產,它反映了當時社會整體面貌,體現了歷史文化的積澱,我想,對於古村落的保護工作只有進行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