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順毛壩鄉莓茶產業念出致富“真經”

3月17日,永順縣毛壩鄉東山村河壩溪莓茶合作社的基地裡,50餘名村民活躍其中,除草、施肥、整枝、育苗……忙得“有門有路”。

永順毛壩鄉莓茶產業念出致富“真經”

村民在莓茶基地裡除草 本組圖片均由余光龍 攝

從東山村村部樓出發,沿機耕道爬上鳳凰山,層層疊疊的梯田裡全是莓茶,場面十分壯觀。村民們把修剪下來的枝條成捆堆放在田埂上,遠遠望去,像一個個“士兵”守望著這片莓茶。

“對面山頭上是雨陽合作社今年新開發的基地,路已經拉通了,目前正在栽苗。”毛壩鄉黨委書記鄭巖清介紹道。“清明節前都要種下去,六七月份就可以採第一批茶了。”說起莓茶,鄭書記又變成了“田專家”,從種茶到採茶、製茶,他都瞭如指掌。

在毛壩執政期間,鄭巖清也見證了毛壩莓茶產業的發展壯大。

永順毛壩鄉莓茶產業念出致富“真經”

遠眺莓茶基地

據瞭解,2014年,毛壩全鄉種植莓茶600餘畝,其中一半基本上無人管護,處於拋荒狀態。今年初,毛壩鄉莓茶麵積已達8000畝,價格由50元每斤,提升到170元每斤,種茶戶由50幾戶,增長到1600多戶。

永順毛壩鄉莓茶產業念出致富“真經”

採莓茶 資料圖

為抓好莓茶產業,助力老百姓增收,毛壩鄉打好了一套“組合拳”,成立毛壩鄉茶葉協會,培育合作社,通過“發苗木、抓培訓、保底收”激發群眾內生動力,提高種茶積極性,採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做大做強莓茶產業,推進鄉域經濟發展。

藉助國家農業農村部、濟南市歷下區對口幫扶之力,深耕細作,規範化生產,著力打造“一鄉一品”,莓茶已成為毛壩鄉脫貧支柱產業。目前全鄉已有千畝園2個、百畝園7個,孵化莓茶公司4家、莓茶專業種植合作社11家,有一定規模的加工廠房9處,建成浙江大學產學研基地1處。全鄉總產量達150噸,總產值近4500萬元。

永順毛壩鄉莓茶產業念出致富“真經”

曬莓茶 資料圖

闖市場,做推廣,毛壩莓茶逐漸被外界認知和認可。2017年4月,毛壩莓茶喜獲“第三屆亞太茗茶”銀獎。2019年9月,永順莓茶獲評國家地理標誌保護農產品,保護範圍含毛壩、潤雅、萬民、萬坪、砂壩、石堤等11個鄉鎮122個村,種植面積達2萬餘畝。

永順毛壩鄉莓茶產業念出致富“真經”

毛壩莓茶獲“第三屆亞太茗茶”銀獎

莓茶產業發展之快,老百姓口袋有錢進是關鍵。

毛壩鄉毛壩村村民毛秋芳因病腿腳不便,孩子年幼,父母年邁,家裡沒有經濟來源。2015年,扶貧工作隊送來莓茶種苗和肥料,幫助解決生產方面的問題,當年夏季毛秋芳家就有了第一筆來自銷售莓茶的收入。現在她家有莓茶4畝,僅莓茶年收入32000元,一家人順利通過莓茶產業脫貧。

東山村68歲的全小妹老伴去世多年,3個子女都已成家,常年在外,全小妹靠賣點小菜為生,收入微薄。2015年,全小妹加入河壩溪合作社,流轉土地3畝,租金每年300餘元,她本人常年在合作社務工,一年收入2萬多元,逢年過節,不僅不要子女給錢,還能給孫子們包個紅包,全小妹很是開心。

“都是手上功夫,我們一把年紀都做得起。”東山村村民王臘梅已有74歲高齡,每年摘茶她都在,每天能掙90元工錢。

48歲的彭珍菊手腳快,幹活利索,合作社給她的工錢按小時計算,每小時達30元。

據統計,截至2019年底,毛壩鄉莓茶產業共帶動802戶3200餘人順利脫貧,年務工人數達2000餘人,發放工資1000多萬元。

永順毛壩鄉莓茶產業念出致富“真經”

驅車行駛在毛壩鄉境內,目所能及的坡坡嶺嶺都種上了莓茶,站在金剛利的山頭,原地旋轉360度,1200畝成塊連片的莓茶基地盡收眼底,讓人不由振奮。俯身細看,枝條上已吐出豆粒大的新芽,這一片片嫩葉子將為鄉親們換回一張張紅票子,莓茶已成為毛壩的脫貧茶、致富茶。

版權聲明: 凡本網註明“來源:湘西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湘西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註明“來源:XXX”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繫的,請在相關作品刊發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