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洲国"的首都为什么要设在长春,而不是沈阳或者哈尔滨呢?

大家知道“为什么‘满洲国’的首都要设在长春吗?而不是沈阳或者哈尔滨呢?”。好,今天的小编就为大家解答并讲述这一段长春故事……


伪满洲国定都长春原因

日本关东军最初是计划把“满洲国”的首都设在沈阳,可是他们商讨后觉得沈阳离关内太近,遇事没有回旋的余地便放弃了这一想法;而哈尔滨虽然距关内较远,但多年来一直都是苏俄的势力范围,关东军害怕不牢靠;当时还有一个考虑是吉林省的吉林市,但是吉林市当时有一定数量的满族人,而且市区太小,又不是交通要冲之地,不适合定都,也被关东军否定了。几经考虑,最后决定将“满洲国”国都定在长春,改名“新京”。

"新京"规划

“国都新京”被确定为“满洲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的中心。经过十年大规模城市建设,初步奠定了长春作为一座现代化都市的基础。《新京都市计划》用地规模初定为100平方千米,人口规模50万人。1942年调整为200平方千米,人口规模100万人。至1944年,长春人口突破82万,实际建成面积达80平方千米。如今,这块“新街市”依旧作为长春核心区得以完整保留。



“新京”都市规划借鉴了近现代西方城市规划理念及中国皇城营造传统,形成广场统领、轴线放射、恢宏大气的城市格局,是近现代规划理念在中国实践的重要范例。

“新京”大同大街(今人民大街)路西建筑施工场面 (1936年拍摄)


1942年先后提出了五个城市规划方案,最终在第四方案甲种的基础上,形成了《新京都市计划》方案。该方案采用单中心规划布局,明确了“大同大街”(今人民大街 )作为城市中轴线的地位,进一步强化了“放射轴线+圆广场+方格网”的城市路网结构,城市外围设环形路。城市绿地公园水系紧密联系,基础设施和城市交通现代化,城市建筑风格多元,街路绿化层次丰富。


伪满洲国新京都市规划的实施,使长春迅速成为近代化程度很高的城市,对长春城市总体风貌的形成起到了导向作用,奠定了后来很长时间内长春的城市空间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