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非洲蝗蟲大量捕捉後加工成豬飼料雞飼料不行嗎?

橫漂的胖子


蝗蟲是高蛋白昆蟲,炸而食之,味美之極,油香四溢,固此,它真正的價值是人類美食。


夢邑村夫


將蝗蟲大量捕捉後加工成豬飼料雞飼料不成嗎?

其實這個想法很不錯,我想首先要滿足"量"的需求這個條件,但是我們都不希望有這個“量“,如果這個"量”足了,也就是說蝗蟲成災了。

假設要做成飼料的話,最先選擇的是做成雞飼料。

記得小時候老家養雞都是散養,當然了家庭養雞隻是小量的,也就十幾二十幾隻。那時養的雞是散養,只要有草的地方就有小蝗蟲(俗稱螞蚱)。雞是喜歡吃的。如果用蝗蟲做成雞飼料,銷量應該不成問題。

蝗蟲現在也是一道美味的菜餚,我們在一些肉食店,超市等也經常看到。

記得小時候,幾個小朋友在一起玩耍,經常會做幾隻大些的蝗蟲放在火上烤,烤好的蝗蟲的肉鮮黃鮮黃的,香香的,味道好極了。


WHY勇哥


記得小時候我們都有吃螞蚱的習慣,也就是蝗蟲,雲南有些地區至今還有蟲宴,很多種昆蟲。那時物質還比較匱乏,蝗蟲卻是常吃的一道菜。一般是乾的蝗蟲,個體不大,用油炸熟,很香,也好吃。

那時莊稼地裡,到了某個季節也常見有很多的蝗蟲,啃食葉子和糧食,知道有害於糧食作物,蝗蟲有很多品種,非洲蝗蟲不知和小時所見的是否差距很大。

蝗蟲應該是一種豬雞飼料的好原料,蛋白質很高,富含一些微量元素、維生素。它的適口性很好,加之有小時候的印象,個人認為是可行的

還有一個記憶,小時家裡養著幾隻雞,我們晚上常去捉一種鐵豆蟲的昆蟲,具體學名不知。然後拿來餵雞,雞真的是特別愛吃,果園裡一晚上可以捉很多的鐵豆蟲,這個印象到現在都很深。

動物蛋白原料需要長期穩定

只是作為飼料原料,需要有長期、穩定的貨源,我們知道飼料的蛋白原料分為植物和動物蛋白原料兩種,魚粉、肉粉、蠶蛹、血漿蛋白粉、蚯蚓等都屬於動物蛋白原料,是配制飼料不可少的優質蛋白源。

但蠶蛹、蚯蚓畢竟量不是很大,局部地區如果量足夠可以考慮,作為市場流通那就無法滿足,因此飼料廠通常考慮常規的動物蛋白原料,如魚粉,以使飼料外觀和內在穩定。

動物蛋白原料注意安全性

血漿蛋白粉、肉粉原來常用,血漿蛋白粉通常用在乳豬飼料裡,有難以替代的作用,但是因為是豬血做的,考慮是同源動物製品的某些病原傳染的風險,就禁止使用,肉粉也是同理。

蝗蟲從營養成分來看,是一個很好的動物蛋白原料,但是根據安全性考慮,雖然不屬於同源蛋白,是屬於野生昆蟲,在不清楚非洲蝗蟲是否會成為某種病毒攜帶者時,最好不要輕易考慮使用。

蝗蟲現在也有人工養殖的,投入小,收穫比較大,據說一斤蟲卵可以繁殖出幾百斤重的蝗蟲,主要在大棚裡養殖,主要喂草。假設真是要作為飼料原料的話,可以考慮人工養殖方式的蝗蟲,但需要考慮成本。

簡單核算蛋白原料的成本方式是這樣,用購買的價格除以蛋白含量,所得到的就是單位蛋白的價格

非洲蝗蟲屬於野生,捕捉、加工和運輸成本綜合起來會偏高,也許還有作為病毒攜帶者的風險,類似的來源建議慎重使用。

草木七舍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草木七舍


非洲蝗蟲氾濫成災,過去的一年半中非洲的蝗蟲數量已經翻了20倍,目前4000億隻蝗蟲正在肆虐巴基斯坦和印度,將會導致兩國糧食產量大幅下降。

有人說蝗蟲這麼多,為什麼不把蝗蟲捉起來做成豬飼料雞飼料呢?如此一來不僅可以消滅蝗蟲,還可以減少豬飼料雞飼料的投入並且給豬和雞提供大量的蛋白質,讓它們可以很快地長肉。這個想法的確是很好的,不過呢,你能想到的東西,難不成中國人從幾千年來治理蝗蟲的經驗中得不出這個想法嗎?答案顯然不是。

這次的非洲蝗蟲已經在我們的鄰國印度和巴基斯坦了,所以對於一般人而言,可能覺得蝗蟲距離咋們這麼近,不會有一天它們也會跑到中國來吧,實際完全不用如此擔心,蝗蟲蔓延到我國的可能不太大。不過網上總有一些有意思的網友說,蝗蟲來了也不怕,來多少吃多少,的確,現在很多的大排檔上的確有不少的蝗蟲,炸的、炒的甚至是曬乾了的都有賣,一般我們吃的蝗蟲個頭都不是很大,而且很多都是人工養殖的,但是這次的蝗蟲就不太一樣了,它們的體型要比一般的蝗蟲大得多。


雖然蝗蟲可以吃,但是敢去吃蝗蟲的人畢竟是少數,那些說將蝗蟲吃光的人是不知道這次的蝗蟲數量有多麼驚人嗎?超過4000億隻蝗蟲是你想吃就能吃的光的嗎?中國14億人,如果都來吃的話,那麼人均也得吃幾百個,再算上那麼多不吃蝗蟲的人,你覺得一個人需要吃多少才能將它們吃光呢?光是人去吃當然是不行的,所以不妨將它們捕捉起來做成飼料餵豬餵雞,不過如此一來又忽視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捕捉蝗蟲的成本。

蝗蟲畢竟是一種會飛的昆蟲,不可能你人上去打它們還不跑,只要它們飛起來的話,想要捉住它們就非常困難了,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捉蝗蟲,捉不到幾個不說還會耗費大量的人工費,再加上加工的費用,這個蝗蟲飼料也不便宜。再說了,如果人去捉的話那得耗費多少的時間啊,有這個時間蝗蟲早把莊稼啃得乾乾淨淨了,而且吃完它們就飛走了,你想抓還抓不到呢?另外糧食的損失又該怎麼算呢?所以說一般治理蝗蟲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用飛機噴灑殺蟲劑,如此才可以大規模快速有效地殺死蝗蟲,但是這種被毒死的蝗蟲,肯定是沒有辦法拿來做成飼料的啊,所以說做成飼料這個方法不太現實,小規模可以,大規模就不可行了。



鏡像科普


大家好,我是尋味陝西,我的答案是不行。將蝗蟲(螞蚱)餵雞不好嗎,答案是很好。那麼豈不自相矛盾,其實不然,想法是好的,小時候我們家養雞,我也常常捉螞蚱給雞吃。

這次為啥不行呢?因為蝗蟲太多了,跟本捉不過來。非洲蝗蟲一年可發生多代,遇合適氣侯條件,就會成幾何數字增長,一旦起飛,就會形成蝗災,蝗蟲過境,遮天蔽日,所到之處,草木無存,中國歷史上曾發生多處蝗災。



此次非洲蝗災,已形成了長60公里,寬40公里的蝗蟲帶,如果控制不力,若干天后可擴大500倍(專業估算),啥概念,你要捉蝗蟲,準備好袋子,從蝗蟲來向張開,幾秒鐘便自動裝滿,然後源源不斷的蝗蟲前赴後繼,張開袋子的人目之所見,除了蝗蟲再無其它。幾百億只蝗蟲,你抓多少也無所謂,但是加工運輸儲存卻成難題,總需要晎幹或曬乾消毒吧,很難滿足。如果在蝗蟲過境的路線上埋伏几億飢餓的椋鳥或公雞,或許還有一戰,想想而已。


消滅蝗災,還是要科學的方法,首先再未起飛階段就要控制,
集群起飛後,目前最有效的方法是飛機低空撒藥。


尋味陝西


首先,我先給出答案:可以加工成豬飼料雞飼料,但是利用目前的技術手段,加工成飼料的性價比不高。

有許多科學家嘗試過將蝗蟲加工成飼料,變害為寶,反哺農業。例如:

俄羅斯的車里雅賓斯克國立農業工程學院的研究人員就曾經發明瞭一種可移動機器。該機器能收集蝗蟲,並將其研磨成可供家畜食用的飼料。科學家們稱,目前市面上已有的解決方案效率相對較低。這是因為其主要收集的是蝗蟲成蟲,而此時的蝗蟲已長出翅翼,大部分的營養價值都已經喪失。發明者們認為:應在蝗蟲長出翅膀前就將其加工成飼料粉。這項新技術在俄羅斯南部的測試獲得了相當理想的結果。

但是,請注意,捕捉蝗蟲製成飼料存在許多問題。

一、捕捉成本高

蝗蟲一旦成災,滿山遍野都會是蟲子,蟲子的範圍能達到1.5到2公里寬,地面上的蝗蟲厚度能達到20到25釐米。而且蝗蟲是會飛行的,所以捕捉難度很大。

二、產量不穩定

每一年,全球的畜牧業所需要的飼料量非常龐大。而蝗災出現的時刻是不固定的,將蝗蟲作為飼料來源,非常的不穩定。總不能讓牲口等著蝗災出現,再製成飼料吧?而且誰也無法預測下一輪蝗災會在哪裡,運輸成本可能會很高。

三、殺蟲劑如何清洗?

通常情況下,一些地區發生了蝗災,就需要噴灑殺蟲劑。不少蝗蟲身上勢必攜帶殺蟲劑。如果將這些蝗蟲製成飼料,那麼勢必會影響到牲畜的健康。

所以,綜上所述,蝗蟲可以作為補充飼料的一種,但是大規模生產蝗蟲飼料得不償失。


探知一會


理論上可行,但是實際上並不具備實用性,成本太高昂。

這次非洲爆發大規模的蝗災,根據蝗蟲的生活習性,雄性蝗蟲交配後不久將會死去,而雌性蝗蟲將會在產卵後死去,但是一隻雌性蝗蟲一次可以產生下90枚蝗蟲幼卵,而且蝗蟲的生命週期只有短短的2——3個月左右。


所以此次的非洲爆發的蝗災有望達到4000億隻,而且蝗蟲體內富含豐富的蛋白質,能夠被人所食用,那麼家禽類的動物也能夠食用。

但是能食用卻並不代表能夠製作成飼料,當然不是技術問題,而是成本問題。

從蝗蟲到飼料,包括捕捉、運輸、煉製飼料、銷售等等。

首先,單單是以捕捉來說,蝗蟲雖然量飛蟲多,但是體積小,只能夠人工去捕捉,這樣的效率太慢,而且人工一天捕捉的蝗蟲還沒有人工費用高,所以這是歸本買賣。

其次,蝗災不是常有的,這次蝗災結束後,這就意味著工廠裡面開發的生產線只能用這一次,蝗災結束後,工廠裡面的機器就要停用了,所以生產成本也是十分高的。

要知道企業生產飼料最終的目的是要賺錢的,而生產蝗蟲如此高的成本,可定是沒有企業願意去接受的,而且還是不穩定的生產。

我認為於其將蝗蟲製作成飼料,還不如專門捕殺一些蝗蟲直接投放給家禽類動物食用,直接省去了多項開支。


這個歷史很正


最近一段時間,在東非地區爆發的蝗災,已經來到了印度和巴基斯坦。而這次蝗災的嚴重程度,可謂是幾十年不遇。有人更是分析,等這次蝗蟲災害過去後,東非地區將會出現饑荒現象。

有人提出建議,是否可以廢物利用,把蝗蟲當成豬飼料哪?想法確實是好的,但是實現起來有很多麻煩,需要明白下面的這些問題:

蝗災到底是怎麼形成的?為什麼總感覺來無影去無蹤?為何爆發的突然,消失的也突然?

蝗災歷史悠久,翻找史記可以發現,春秋時期就爆發過蝗災。有意思的是,單個的蝗蟲比較溫順。而蝗蟲數量一旦聚集到100只以上,將會變得異常暴躁。

這些暴躁的蝗蟲,不僅會啃食同類,而且異常飢餓,就連顏色也會從綠色變成灰色。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蝗災爆發的時候,感覺蝗蟲到處亂飛,根本無法控制。

不過還是沒有解決蝗災是怎麼發生的,想要搞清楚這個問題,不得不解釋兩個知識——蝗蟲的產卵以及蝗蟲的適宜環境。

其實瞭解蝗災的朋友會發現,蝗災每次爆發的時候,多是在乾旱或者洪澇之後。這是因為蝗災喜歡乾燥的氣候,蟥蟲卵也容易在水分較低時孵化成功。

一般情況下,蝗蟲的壽命很短,只有兩三個月的時間。但是繁殖能力強,每次可以產60~90顆蟲卵。雖然孵化率並不高,也足以在下次爆發的時候,讓蝗災規模呈倍數增長

剛剛孵化出來的蝗蟲,還沒有翅膀,可以被稱作是若蟲,也不喜歡群居。倘若資源匱乏,迫使這些蝗蟲互相見面,會進一步刺激他們,讓他們性格狂暴,長出翅膀。

隨後飛向其他蝗蟲的聚集地,進一步引發資源匱乏,形成蝴蝶效應。中間需要多久呢?可能在短短几個月,就能爆發一場上億規模的蝗災。

而這次東非地區的蝗災,其實早在2019年上半年就已經出現端倪。只是當時沒有足夠重視,造成如今的徹底爆發。正是蝗蟲的這種習性,也解釋了蝗災為何會突然出現。

▲消滅蝗蟲卵

那又是怎麼消失的呢?這也和蝗蟲產卵有關。原來,雄性蝗蟲在和雌性蝗蟲交配之後,雄性蝗蟲很快就會落地死去,而雌性蝗蟲在產卵之後也會死去。

正是因為蝗蟲的這種習性,給了我們一種會突然消失的感覺。是不是消失了就高枕無憂了呢?並不是的。因為沒過多久,蝗災很可能會捲土而來。

正如我上文所說,一隻蝗蟲的壽命普遍在兩三個月左右。但是蟲卵孵化時間也短,暖和的時候半個月就夠了,冷的話也就一個月。

這就造成,在溫暖地區,一年時間可以繁殖4代蝗蟲。就算冷一點,一年也可以繁殖個兩三代。隨著規模的倍增,造成每次爆發都比之前還要嚴重。

正如這次的蝗災,粗略估計,數量可能高達5000億隻。假設每隻蝗蟲每天要吃兩克糧食,造成的消耗也將會是巨大的。為此,有人提出很多建議:

把蝗蟲抓來吃,或者可以當成豬飼料。是否可以抓來吃呢?確實可以,但是杯水車薪。如上文所說,大量蝗蟲聚集之後,將會異常暴躁,喜歡東飛西跑。

這就造成捕捉困難,就算勉強捉了一點,存下來的數量也彌補不上損失糧食的數量。是否可以當成豬飼料呢?確實可以,但是問題也和糧食一樣,實在是不好捉。

除了不好捉之外,其實成年的蝗蟲並不適合做飼料。早在十幾年前,就已經有人提出來將蝗蟲當做豬飼料的想法了,並且還付出了實踐。

經過科學研究發現,蝗蟲幹當中含有75%的蛋白。從某種程度上來講,要比同等質量的豬肉(17%的蛋白)或者羊肉(21%的蛋白)的營養價值高。

但是這個蝗蟲幹有要求,一般是選擇沒有長出來翅膀的若蟲曬成的。所以,想要抓蝗蟲當豬飼料不是不可以,只是成本高收效低。與其如此,還不如直接購買養殖的蝗蟲。

那如何才能消滅蝗蟲呢?其實一般情況下,蝗蟲一旦成災,很難通過人工的方式去撲滅。最常見的方法是撒農藥,但是面對類似5000億隻蝗蟲來襲的局面,到底需要多少農藥才能消滅?

最好的辦法,其實是儘可能地破壞蝗蟲的聚集地。正如上文所說,蝗蟲喜歡乾旱的氣候。因此,我們可以通過大面積植樹造林,來改變蝗蟲的棲息地,將災難扼殺於搖籃當中。


史之策


一九四三年初秋,安𡽪三河古鎮有一場大的蝗災。親身經歷之後,才體會到“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恐怖景象。蝗群蔽日,振翅為風,悉悉作響,聲同狂暴。落入稻田之後,歷時不久,葉片已被噬盡,植株斷折,一片蒼涼敗景,致使秋收絕望。農民敲鑼驚嚇,毫無效果,捕捉圍打也只是傷及億一。當然,我亦見到雞鴨捕捉,畢竟所食有限。

蝗蟲遷飛,來去無定,速度很快,人工大量捕殺,實是難題。多年來,我國新疆,內蒙,山東,河北都曾有過蝗災預警,和消滅成蟲雙翅未及豐滿之時的報道,未及釀成大災,這也是國家科學發展的重要成果之一。


信敏498


如果非洲蝗蟲大量捕捉後加工成豬飼料雞飼料不行嗎?

非洲蝗災四處蔓延,人吃不完,大量捕捉加工成飼料不行嗎?信息滯後比較嚴重的年代已經離大家遠去,不同於以往,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我們對除了自己身處的環境比較瞭解之外,就連國門之外的世界也可以有所涉獵。

2019年底到2020年初,不得不說給我們留下了與眾不同的記憶。澳大利亞連續燒了幾個月的山火終於熄滅,非洲的蝗災不僅造成當地過千萬級的人們糧食受到影響,更開始向非洲之外的地方印巴蔓延。

很多人都將2020歸為不平凡的一年,因為,似乎很多災難都在這一年發生。但實際上,即便是這一次非洲的蝗蟲爆發,其開始的時間也是2019年,只是直到現在才引起我們的關注罷了。而且,雖然這一次的非洲蝗災愈演愈烈,但這對於當地人來說也並不是首次遭遇。

比如,2004年的時候,非洲爆發了十年內的最大蝗災;2017年的時候,非洲上百億隻得蝗蟲襲擊了它們的農田和城市。簡而言之,對於當地人而言,蝗蟲並不會引起恐慌,只是當這樣的災難到來,勢必會造成一些不可避免地損失,以及他們應該如何應對的問題而已。

相信很多人都對蝗蟲不會感到陌生,尤其是對於像我這樣打小就在山裡長大的孩子來說。只是我們經常將其稱呼為螞蚱,一些膽量大的小夥伴還會將其用火燒烤之後吃掉。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而蝗蟲本身所含有的富含營養也逐漸廣為人知。

所以,不少人的餐桌上又多了以到綠色野味蝗蟲。那麼,非洲蝗災已經四處蔓延,既然生活在當地的人吃不完,難道將捕捉到的大量蝗蟲加工成飼料也不行嗎?

通常情況下,飼料都主要是用來飼養家禽,除了營養補充之外,就是通過這樣的食物增加能讓動物更快的生長。並且,飼料也是多種多樣,首先會根據不用的動物種類,然後根據不同的材料選擇來進行製作。

具體來說,哪怕只是豬的飼料那也是有講究的,製造飼料所選取的材料包不同,營養價值和價格都會存在很大的不同。

非洲之所以被蝗蟲所青睞,主要也跟當地的自然環境有關,尤其是氣候條件佔據了主要因素。每當蝗災爆發的時候,人很難在它們聚集活動的區域自由行走。由於蝗蟲並不怕光,所以它們的活動時間總是在白天的時間。

如果要將這些破壞農作物的蝗蟲全部捕捉,這無疑需要耗費很大的人力。而這些蝗蟲在被抓獲之後,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將其當作食物,並且,這也不是幾個人花幾天時間就能全部吃掉的。

於是,有不少人料想到了飼料,比如,雞或許就會喜歡以蝗蟲為食材製成的飼料。不錯,這看上去似乎的確是一個不錯的法子,但實際運作起來卻又要耗費較高的製造成本。

從抓捕蝗蟲,到飼料的生產,這涉及到許多人力的消耗,而飼料也不可能小批量的專門製造。試想一下,如果非洲的蝗蟲都能夠被批量用於飼料生產,那這將意味著有多少蝗蟲在這片土地上肆虐成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