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生命运思考和感叹——《项链》主题新解


对人生命运思考和感叹——《项链》主题新解


莫泊桑的著名短篇小说《项链》多年来被我国选入中学语文教材。关于它的主题,教材提示说是讽刺了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和追求享乐的思想。应当说,这一理解有一定道理,因为小说确实用颇为夸张的笔墨表现了女主人公虚荣心的可笑与可怜。但是,作品的主题并非如此简单。细读文本(从作品角度),认真反思阅读体验(从接受角度),可以发现作品的意蕴其实是很复杂的。其中当然有“讽刺小资产阶级虚荣心”的因素,但如果把它定为作品的基本主题,恐怕不够妥当。

什么是主题?主题是贯穿全篇的中心思想。而“讽刺虚荣心说”只能解释主人公参加宴会前的一小部分,而不能解释后半部分,因此不宜视为主题。

通读全文,笔者认为作品的中心意蕴或者说主题应该是:对人生命运的思考和感叹。退一步,折中一点或许可以这样说:“讽刺虚荣心说”是作品的局部意蕴,“人生思考说”是作品的整体意蕴即主题(可解释全文)。

人生,命运,是人人共有、人人必须面对的永恒话题。因为它与人们的生存现实紧密相关,所以人们迫切渴望勘破它的真相,于是吸引了古往今来无数作家艺术家为之苦思冥想,当然也吸引了莫泊桑的深沉思考。具体到《项链》这篇小说,笔者认为作者对人生命运的思考和感叹主要表现于以下几方面:

一、命运的不合理性

命运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不公平。按“理”(理念、理想、理性)说,世上的每个人都是上帝的子民,上帝对他们应该一律平等一视同仁,给予同样的命运。然而,事实却相反,上帝并不按“理”行事。一个人的命运从起始点——出生——就开始了诸多不公平。

例如人一生下来就有了家庭出身、性别、相貌美丑、智商高低、健康程度等多方面的差别,而这些差别与人的命运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这一切因素在出生时就被决定了。如果生下来聪明漂亮健康占有了各种被视为幸福的因子,倒也罢了;如果生下来就弱智丑陋残疾,那怎么办?如果你能证明我上一辈子杀了人或放了火,你让我怎么不幸我都认了;如果不能证明,你凭什么让别人幸运而让我不幸?

好,质问得有理!然而你找谁说理去!上帝在让一个人出生的时候就把这些先天的不公平强加给你了,“生你没商量”,你愿接受接受,不愿接受也得接受,你别无选择。这就是先天的不公平。上帝是不讲理的,命运是不公平的。所以史铁生曾无比沉痛无比悲愤地说,就命运而言,休论公道!

莫泊桑对命运的不公平性显然也有清醒的认识。《项链》第一段就是对这种不公平的感慨:“世界上有些既漂亮又迷人的姑娘,由于命运不济,出生在一个小职员的家庭里;她就是其中之一。她没有陪嫁,没有可以得到遗产的希望,没有任何可以让一个高贵而有钱的男子来认识她,了解她,爱她,娶她;她只好任人摆布,嫁给了教育部的一个小科员。”(中学语文教材)莫泊桑的意思是说,如果玛蒂尔德不是出生于一个贫寒之家而是出生在一个贵族家庭里,她的命运就不会是这样,也就不会发生后来的故事。——命运对她不公平!

二、命运的偶然性(或随机性)

什么是命运?简单说即一个人生命的运动轨迹、运动形式、运动方向,是生命在特定时空里的渐次展开。这一轨迹,从外表看环环相扣,其来有自,好像自有必然的内在联系;但深究起来却发现,有时候在有的问题上,环与环之间有必然的内在联系 ,而在另一些时候另一些问题上环与环之间往往并没有必然的内在联系,其间起作用的往往是一些非常偶然的因素。偶然,成为操纵人的命运之神。

我们可以设想,如果玛蒂尔德不出生于小职员家里(人出生的时间、地点、性别、家庭等一切关乎人的命运的重要因素都是偶然的因缘和合而成的),如果她不嫁给教育部的一个小职员而嫁给了别的什么人,如果她没有得到那张参加舞会的请柬(一向很少发给普通职员),如果她不丢失那串项链或失而复得,如果当初她还项链时向朋友说明真相或朋友亲眼过目发现她还回来的项链是假的,如果……

如果上述诸多链条在一个地方错失、脱落(那完全是可能的啊!),那么,玛蒂尔德的命运就不是现在这样了。然而,这一连串偶然都无可避免地发生了,环与环之间戏剧性地相连了,于是玛蒂尔德的命运就这样被决定了。正如作家史铁生所说,偶然——你说不清它,但是得承认它。事实正是这样。细想每个人的人生,谁的路上不充满了许许多多的偶然呢!

三、命运的荒诞性

命运的荒诞性在西方现代哲学中指的是,人的出生是人生命运的头等大事,对于如此重大的事情,父母竟然不征求一下当事人的意见,就把人给“抛”到这个世界上来了,实在是件荒诞透顶的事。西方人重视个人的人权,因此有如此观点。笔者在这里所说的荒诞性,主要是指命运的庄严神圣性与导致命运变化原因的微不足道性的巨大反差,让人啼笑皆非,是为荒诞。

“命运”两个字的分量在每个人心里都是沉甸甸的,每当听到这两个字,心中立刻生出一种神圣感,庄严感,肃穆感。然而,往往一个极其微小甚至是极其荒唐极其不可思议的原因,就会将其颠覆,就可以使人生改变方向。当然,所谓改变方向,可以向好可以向坏或不好不坏,总之是命运被改变了。

如史铁生小说《宿命》,写一个青年正在命运的巅峰上,忽然被汽车撞断了腰椎,从此跌入命运的低谷,究其原因竟是一声发闷的“狗屁”。

在《项链》中,导致玛蒂尔德命运发生巨大转折的,是一串价格低廉的假钻石项链。狗屁和假项链颠覆了神圣庄严的命运,让人哭笑不得无话可说。上帝决定借你演出一出荒诞剧,你别无选择,只有接受而已。莫泊桑对此大为感慨。他写道:“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事实正是如此。总之,命运的庄严神圣性与导致它变化的原因的微不足道性极大悬殊,形成极大的反讽,让人感到命运的无常与荒诞。

四、命运的辩证性

为一挂最多值五百法郎的假钻石项链,付出了整整十年的辛劳,玛蒂尔德幸耶?不幸耶?难以说清。用世俗的眼光看,她肯定是不幸的。因为这十年辛劳从道理上讲本来是可以避免的,是冤枉的,所以说是一场大灾难。但用超世俗的眼光看,也可以说她是幸运的。丢失了项链,出于虚荣,当然也可以说因为自尊,她不好意思当面承认,于是只好忍痛借钱,以极其高昂的价格买了串真钻石项链还给朋友。借钱还债,这是千古不易的道理。这样一来把她逼上了绝路,因而逼出了她的“英雄气概”,逼她走出了精心编制的生活幻景,从而开始真实地面对严酷的生活。

为了还那笔巨债,她辞退了女佣人,搬了家,租住一间价格低廉的屋顶室。她干起了繁重的家务活和厨房里的所有脏活,她完全像一个普普通通的下层妇女一样地劳动、生活,一分一分地攒钱、还钱。她丈夫心甘情愿地陪她艰苦奋斗。这样的生活过了十年,他们还清了全部债务,包括高利贷的利息和所有利上滚利的利息。她现在看上去老多了,她变成了一般穷人家庭里那种强壮健康的女人。

玛蒂尔德用辛苦的劳动换来了充实健康的生活,找回了真实的自我,活出了自己的尊严,净化了自己曾被虚荣心污染的灵魂。所以十年后她敢于坦然面对以前因贫穷一想起就令她自惭形秽的贵妇人,并主动与之打招呼。她不再有因贫穷而备受伤害的虚荣心,她不再因没有华丽的外包装而感到低人一等。她的心灵舒展了,自由了。

这是多么大的变化啊!这一变化是她的“不幸”带给她的。也就是说,她的“不幸”转化成了她的“大幸”。她丢失了项链,却找回了健康的生活,赎回了高贵的灵魂。在命运的棋局上,没有绝对的幸与不幸,“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幸与不幸常常是相对的而且是相互转化的。这就是命运的辩证法。

五、人生选择的严肃性

这里说的选择主要指价值观念、生活态度的选择。十年前的玛蒂尔德与十年后的玛蒂尔德,社会地位和物质生存境况没有实质的变化,然而她的精神面貌、心理感觉却有了本质的区别:十年前的她痛苦不堪,羞于见人;十年后的她坦然平静,颇有自豪感。原因何在?就因为她的价值观念变了,生活态度变了。十年前她生活于可笑可怜的虚荣心中,时时处处以上流社会的价值标准看自己,越看越痛苦,越觉得自己没法活;十年后她抛弃了以往的价值观念与生活态度,因而活得坦然自信,幸福充实。

看来,同样的生活境遇,用不同的价值观念去衡量就可以导致不同的生活态度,不同的生存感受。幸福是一种内心体验,人生的幸福与否,常常并不决定于金钱与物质等外在因素,更决定于价值观念、生活态度等精神方面的内在因素。

换句话说,人生幸福的前提,是要具有领悟人生意义的健康而高贵的灵魂。玛蒂尔德换了一种价值观,也就换了一种人生态度。她具有了一颗健康而高贵的灵魂,也就获得了一种靠得住的幸福。她的幸福来自内心,她自己感到幸福,那才是真正的幸福!

人生是复杂的,命运是多变的。为了更好地把握自己的人生和命运,为了更深刻地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生活、真正的幸福,听一听莫泊桑的思考和感叹,应该不是多余的。

]\\�`]P\u001ev��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