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的越多越吃亏?“鞭打快牛”不可取,能者多劳反滋生平庸之辈

一个努力干活的员工与偷奸耍滑的员工,一个月的工作量差别有多大?举个例子:就拿搬砖来讲,至少是一辆大卡车的区别。

干的越多越吃亏?“鞭打快牛”不可取,能者多劳反滋生平庸之辈

在部门里,一个努力干活的人工作量能够占到部门的50%以上,一个人顶四个不是传闻,一个人的效率,积极者和消极者,差出几十倍很正常。

努力干活人的成绩展示给老板,老板以为是员工的工作职责,没什么惊讶,认为这是员工应该做的,努力的人工资待遇没有明显提升,久而久之愿意做的也不会在做了。

干的越多越吃亏?“鞭打快牛”不可取,能者多劳反滋生平庸之辈

真实案例:申请加薪失败的小王

李建是公司的老员工,在公司干了好几个人的工作,质检,技术支持,研发,出差拓客,甚至公司的电路和电脑维修,设备维护也都是李建干。

随着物价上涨,李建感觉工资待遇不够用,李建了解其他公司的待遇,自己的工资偏低,向老板申请加薪到4500老板不同意,说李建还需要更加努力,以后公司会考虑加薪。

李建辞职找到新的工作,薪资待遇给到5000,只负责技术,非常轻松。后来,老板找了四个员工来替代李建的岗位,每个人的薪资给到4000元,但干的话还不如李健一个人干的好,无奈老板只好打电话让李建再回去工作,李建拒绝了。

干的越多越吃亏?“鞭打快牛”不可取,能者多劳反滋生平庸之辈

这种现在职场中被称为鞭打快牛

干工作越快的人发现,总会有更多的工作安排下来;而那些慢悠悠的人,却一直工作量比较少。

能够克服困难的人,总是在不断地克服困难;不善于克服困难的人,却总是可以得到较容易完成的任务。

工作业绩突出的人,总是会迎来更高的业绩目标;而那些业绩目标低很多的人,一样可以靠任务完成率拿到不菲的回报……

慢慢的,“快牛”也没了心力和动力,变成了“慢牛”,或者干脆“愤蹄”离去。更有甚者,有的“快牛”在情绪影响下,成为团队的离心力和破坏力。

干的越多越吃亏?“鞭打快牛”不可取,能者多劳反滋生平庸之辈

“鞭打快牛”的悲剧,实质上是领导力不足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不追究“慢牛”为什么是“慢牛”

在故事中,我们看到了黄牛不愿干活,农夫就鞭打水牛。农夫是否想过:黄牛为什么不干活?是不会干还是不愿干?为什么不愿干?

在团队工作中,我们要想一想“慢牛”为什么是“慢牛”,确保不要把“快牛”变成“慢牛”。

把工作分给不擅长的团队成员,并且不加指点,就是把“快牛”变成“慢牛”;

把工作分给身体精神状态不好、主观意愿不强的“快牛”,一样会变成“慢牛”;

工作分配不公,“快牛”心生芥蒂,同样会变成“慢牛”。

2、不能及时激励

“快牛”在故事中,水牛多干了活,却没有得到激励,反而多挨了鞭子,最终“挣脱犁枷跑了”。

在团队工作中,对“快牛”的激励要及时。不公平感源于付出与回报价值的衡量比对。

对于做出贡献的“快牛”,一定不能不闻不问,甚至认为理所当然。

否则,“快牛”心有不满,“慢牛”乐得其所,团队就会变得愈加懒散,负能量占据上风,这就是向“慢牛”团队看齐的前兆。

3、对“慢牛”鞭策不足

确定“慢牛”是“慢牛”以后,就是两种结局了。农夫训练黄牛学会干活,或者农夫鞭策黄牛迫使其干活;再不然,就是杀之或卖之了。

在团队工作中,不能任由“慢牛”一直存在。“慢牛”的无改善的存在,一定会影响团队的合力,形成反向作用力,降低团队工作效率。

干的越多越吃亏?“鞭打快牛”不可取,能者多劳反滋生平庸之辈

提升团队领导力,避免“鞭打快牛”的不良影响,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让“快牛”不要变成“慢牛”

让“快牛”不要变成“慢牛”,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基于工作特长分配工作与控制过程,是科学;针对团队成员个性特点分配工作与优化过程,是艺术。

让“快牛”不要变成“慢牛”,其核心是其需求的洞察和满足。一切能够满足其需求的行为都是对其有价值的行为。

只有设身处地从每个团队成员的角度出发,在工作组织过程中及时洞察其需求及情绪,才能防范于未然,保持团队的战斗力。

2、使“快牛”变成“快快牛”

使“快牛”变的更快,就要对“快牛”进行及时激励。激励一般包括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

物质激励一定要及时兑现,不要给团队成员不切合实际的许诺,否则,一旦最后没有达成所愿,不但“快牛”会有种“卸磨杀驴”的愤慨,恐怕团队负责人也会从此失去了威信。

在矫正价值观和情绪影响方面,物质的诱惑远远没有精神的引导来得有效。给予团队成员口头嘉奖、在团队中树立榜样、适当授权、让其承担更高层面的工作、指导其进一步成长等等,都是精神激励的重要举措。

干的越多越吃亏?“鞭打快牛”不可取,能者多劳反滋生平庸之辈

使“快牛”变的更快,也要给其喘息调整的机会,保持可持续发展。让牛耕种,前提是要喂好粮草。

“快牛”多干活是肯定的,但是,鞭打快牛也得有个限度,否则只能“挣脱犁枷跑了”。

因此一定要注意劳逸结合,任务安排要松弛有度,及时让“快牛”休养生息,以备下一次“战斗”。

3、让“慢牛”成长为“快牛”

在团队工作中,不能任由“慢牛”一直无改善的存在。能力是在实践锻炼和学习中不断提高的。

鞭子打在“慢牛”身上就是要勇于赶“鸭子”上架,放手把能力较弱的“慢牛”推上前台,迫使他们潜心学习,勇于实践,逐步提高本领。

在不断给“慢牛”压担子的同时,还要帮助其不断审视并及时改正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调整步伐,促使其尽快成长为“快牛”。

团队“1+1〉2”的合力效用,是我们一直期望的理想状态;遗憾的是,团队“1+1<2”的合力效用,却是团队工作中的常态。

激励“快牛”,鞭策“慢牛”,促进团队合力实现“1+1〉2”,团队才能基业长青。

干的越多越吃亏?“鞭打快牛”不可取,能者多劳反滋生平庸之辈

其实,我们经营企业就是在经营人,经营人就是经营人心,经营人心就是经营人的需求和动力。

管理要符合人性,不要考验人性。我们在构建企业的绩效激励机制的时候应遵循:数据说话、结果导向、效果付费、价值分解、薪酬分块的核心思想。

干的越多越吃亏?“鞭打快牛”不可取,能者多劳反滋生平庸之辈

管理没有对错,但有好坏。好坏的标准只有一个: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是否合二为一。

管理者的境界、胸怀、眼光决定了企业能做多大,能走多远,能否被人尊重。境界越高,胸怀越广,眼光越远,企业的成就会越大。

如果想要了解更多管理和行业案例,点击左下方【了解更多】,系统提升管理技能,推动企业发展!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