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怀化: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特色农业成乡村游亮点

中国网3月19日讯 3月18日,湖南省怀化市鹤城区黄金坳镇水环口、仇家村的丁忠林、王小红等七位村民,与镇里的惠农服务有限公司,签订了蔬菜、家禽供货包销合同。丁忠林感叹道:“从今往后,有了这线上平台帮着卖,咱们的农产品再也不用愁销路咯!”这是鹤城区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当作“一号民生”工程来抓,着力培育提升一批市场好、潜力大、管理规范的集蔬菜种植、技术推广、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把实施产业扶贫作为提高脱贫质量、实现稳定脱贫的一个缩影。

“年轻人往外走,老年人守穷窝”是坨院街道岩添村曾流传的顺口溜,现如今,负责蔬菜栽培工作,一个月能挣2800元的贫困户曾玲玲却笑称:“人在家中坐,钱从菜园来,没人离开这个窝,在家门口挣钱真好。”

湖南怀化: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特色农业成乡村游亮点

这翻天覆地的变化源于政府的“造血”帮扶。鹤城区委、区政府招商引进集蔬菜种植、技术推广、旅游观光为一体的九丰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采用“公司+基地+贫困户”的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模式,不仅推动了该区蔬菜产业化革命,还带动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园区采取入股分红、委托分红、吸纳贫困户务工、土地流转、技能培训等方式,累计带动贫困户734户、1969人,年分红46.22万元,户均年增收700元;让37名贫困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人均务工收入3万元以上;流转坨院、岩添等村土地600余亩,年支付土地流转金额63万元,带动周边200余户村民稳定增收。”怀化九丰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冯树珍自豪地说:“公司已累计接待游客150万人次,生产优质蔬菜2000多吨,实现农产品销售收入2000万元”。

“以前我们在家里种田,一年下来没有多少收入。来这里种药材做工,我们一天有100块钱,一个月下来有两三千块钱的收入”。对于凉亭坳乡贺家田村的边缘户陈贤妹来说,能在家门口找到一份工作,让她很有干劲。 作为鹤城扶贫基地的怀化欣竺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贺家田村建设了80公顷铁皮石斛套种黄精、白芨的中药材基地,引导全村中药材产业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通过“公司+贫困户入股+劳务用工帮扶”的经营模式,为该乡边缘户为35人及1525户5522 名贫困群众拓宽了增收渠道。

为了让扶贫基地尽早尽快复工复产,把扶贫产业做大做强,该区派出60只共130多人的专业技术人员,上门对鹤城区三友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怀化欣竺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90个扶贫基地,进行技术指导,帮助解决1万人次的预防中药和口罩7000个,酒精、消毒液、体温枪等若干防疫物资。对全区13个村的25户63位边缘户,纳入本年度新型经营主体委托项目,在拿出20万元对发展产业的边缘户进行奖补同时,又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600万元,新建24个产业扶贫项目,将吸收和带动全区15093名贫困对象人均增收800多元。目前,全区所有贫困对象已实现产业扶贫帮扶全覆盖。

“双村乡村旅游和特色农业去年实现产值1700万元,直接或间接给村民带来劳务收入900万元。”全国劳动模范、双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黄秀佳自豪地说:“佳麓山庄实施委托扶贫2000人,每年向贫困户分红36万元,解决了50位贫困对象及边缘户长期就业,200多民村民季节性务工。”

湖南怀化: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特色农业成乡村游亮点

该区在做好易地搬迁群众扶贫帮困的同时,立足于鹤城区资源禀赋、产业现状和环境容量,因地制宜发展特色蔬果及中药材种植、生态畜禽养殖和城郊休闲旅游等贫困人口参与度高、适合自身推进精准扶贫的特色产业,实施全产业链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加快本土企业产业升级步伐,做大做强佳惠惠农、怀仁博世康、盛源油脂等龙头企业,扩大经营规模,提升产能产量,培育提升一批市场好、潜力大、管理规范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据悉,截止目前,该区依托现有19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40多家各类专业合作社,推行“新型经营主体+产业基地+贫困户”等多种模式,成功打造了武陵山鸡、侗湘黑猪、特色水果、生态蔬菜、倒地中药、巴颉蛋鸡等20余类特色产品;累计投入资金1.45亿元,组织实施产业扶贫项目285个,与全区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年均分红916万元,实现贫困户人均增收1200元;通过充分发挥产业扶贫的“造血”功能和“管长远”作用,全区已脱贫的14981人,去年人均收入达到3600元以上。

(刘佑祥 郭飞 马贵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