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之春分

二十四節氣之春分

“日月陽陰兩均天,玄鳥不辭桃花寒。從來今日豎雞子,川上良人放紙鳶。”一首《春分》詩,短短二十八個字,將這一節氣的諸多特性寫得讓許多人只能品鑑而難下筆了。

二十四節氣之春分

每年公曆3月20日左右,太陽到達黃經0 ℃,就到了春分節氣。2020年春分時間為3月20日11時49分29秒(農曆二月二十七)星期五。春分太陽直射赤道,故有“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的記載。這天又是真正的仲春之中,形成二十四節氣之春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二月中,分者半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古時候,春分之名未定前,也曾有日中、日夜分等名稱。

二十四節氣之春分

中國作為農業古國,這一節令與農耕農時密不可分。春分時節,神州大地一片繁忙,到處迸發著勃勃生機。關中大地嚴寒已逝,氣溫迅速回升,是植樹建園封山育林的最佳時月,更是鋤草施肥、春耕春灌的農田春管關鍵時期。渭河兩岸柳色青青鶯飛草長,渭北川原小麥拔節油菜花香,放眼望去,農民在田裡鋤草、拉糞、施藥、澆水,忙得熱火朝天。在楊柳婀娜和暢惠風中,在春燕啄泥早鶯爭樹中,他們頭戴草帽,身穿布衣,一手扶犁,一手揚鞭,趕著牛馬耕耘阡陌,間或“呼喊一聲綁賬外”吼一段秦腔,要麼“那咿呀哎……那咿呀……”哼一陣兒阿宮調兒。他們春種一粒希望的粟種,期待著秋後收穫萬谷歸倉。

二十四節氣之春分

春分到,蛋兒俏,春分這天民間還有豎雞蛋的講究,尤得少兒青睞。他們在雞窩摸幾個新生的雞蛋,嘗試著讓它在桌面上豎立起來。雖然輕手輕腳小心翼翼,然而失敗氣餒總是不少,偶爾成功了,一個個甭提有多高興,便恨不得滿巷裡吶喊炫耀。有人再次要求他炫耀自己的能耐,又往往心裡砰砰砰,臉上冒細汗,手中的雞蛋無論怎樣再也豎不起來。


二十四節氣之春分

娃娃們玩著豎雞蛋,大人們趁著空閒,扮作春官挨家竄戶送春牛圖。在老百姓心中,這是比古代的皇帝春分祭日更重要的事。據說,參與送春牛圖的春官都是鄉間能言善唱愛耍笑的那種人,他們取出紅紙,印上全年農曆節氣以及農夫耕田的圖樣,美其名曰“春牛圖”。春官每到一家就即景生情,只要是關於春耕生產和不違農時的吉祥話,言詞隨口而出,句句有韻動聽,見啥說啥圖個快樂,直說得主人心悅誠服、慷慨舍錢為止。

二十四節氣之春分

春分前後,桃花紅杏花白,落英紛紛染春泥,讓人難免生出一些傷春之情,感落花濺淚,嘆逝者如斯。這時候,放風箏成了最有寓意的解脫。大家藉助放風箏,放飛積年晦氣,讓好運充盈周身,想必這就是春分放風箏的緣由。《紅樓夢》中,曹雪芹先生對春分放風箏有著濃濃的筆墨,他寫得很細很微,大觀園的小姐丫鬟們,還有男一號寶二爺,不同人物放不同的風箏,收穫著不同的快意。只是,該是林黛玉放風箏了,葬花心思塞湧胸膛腦際的她卻不捨得風箏飄搖而去。或許是人之常情罷?自己的東西,雖說是放了更好,但是真到了要放手的時候還是有些不捨。丫鬟紫鵑猜著林小姐的心思,嬉笑著替她放了。大家看著那隻風箏飄飄搖搖往後退去,一時只有雞蛋大小,展眼只剩了一點黑星,再展眼便不見了,才笑著說:“這一去,把病根兒可都帶了去了!”

二十四節氣之春分

民以食為天,在充滿希望的仲春時節,總抹不去青黃不接的背景下許多飢餓的記憶。大人碎娃男女老少,在飢不擇食中卻吃出了不少門道。春分吃春菜,每年這時節,主要以綠菜為主,野生的薺菜、刺薊,種植的苜蓿、菜薹,樹上的榆錢、柳芽,婦女娃娃們趁空兒到田間劁野菜掐春芽折嫩薹。採回的春菜水焯涼拌,做湯下粥,或者蒸菜團滋卷,想著法兒做成各種美味佳餚,吃得老老少少只吃不知飽,既美了口味,又養了身體,其情其形只能意會,不好言傳。

二十四節氣之春分

人們甚至還把吃春昇華到中醫保健的高度。民間素有“春湯灌髒,洗滌肝腸。闔家老少,平安健康”的養生食療順口溜。這時節多吃一些紅棗等養脾的甜食,還有蜂蜜、韭菜、菠菜等,少食酸和辛辣食品。每週至少補充三次如核桃、花生、杏仁、桃仁等堅果類食品,有助於提神去燥除瘙癢。每日午餐適宜補充燉湯食品,如胡蘿蔔排骨湯、白果烏雞湯等,既可補充人體在季節過渡中需要的水分,又可增加蛋白質的攝入,有助於增強人體抵抗力。

二十四節氣之春分

春分以後,雖然天氣已暖和起來,但是晝夜溫差很大,寒流不時會一路南下。暖冬必有倒春寒,知道的人不少,知道怕怕的卻並不多。在告誡鄉村農人做好農田果園春季預防霜凍的同時,也要注意添減衣服,做好春捂,平時穿衣可以下厚上薄,注意下肢及腳部保暖,最好能夠微微出汗,以散去冬天潛伏的寒邪。老人小孩普遍抵抗力比較差,容易患感冒或風疹等傳染病,適量多穿一些衣服,避免一時減衣減得太快。

二十四節氣之春分

“雨霽風光,春分天氣。千花百卉爭明媚。畫梁新燕一雙雙,玉籠鸚鵡愁孤睡。”讀到這裡,讓我們不妨藉著歐陽修這首《踏莎行·春分》期待關於清明的文字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