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氣:春分

春分,鬥指壬,太陽黃經為0°,列二十四節氣第四位。

春分。“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一個“分”字道出了晝夜、寒暑的界限。古時又稱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明史·歷一》說:“分者,黃赤相交之點,太陽行至此,乃晝夜平分。”所以,春分的意義,一是指一天時間白天黑夜平分,各為十二個小時;二是古時以立春至立夏為春季,春分正當春季三個月之中,平分了春季。

節氣:春分

節氣文化-春分

作為二十四節氣之一,春分具有重要意義,在天文學上,它標誌這南北半球晝夜平分,太陽直射位置由赤道向北半球移動,中華大地逐漸晝長夜短,陽光明媚,雨水豐沛,氣候升溫,農作物生長,真正迎來了萬物盛開的春之聲。在氣候上,也有比較明顯的特徵,春分時節,我國除青藏高原、東北、西北和華北北部地區外都進入明媚的春天,在遼闊的大地上,楊柳青青、鶯飛草長、小麥拔節、油菜花香。

節氣:春分

節氣文化-春分時節

俗話講:“春分麥起身,肥水要緊跟”。一場春雨一場暖,春雨過後忙耕田。春季大忙季節就要開始了,春管、春耕、春種即將進入繁忙階段。春分過後,越冬作物進入生長階段,要加強田間管理。由於氣溫回升快,需水量相對較大,農民朋友要加強蓄水保墒。所以人們常說“春分麥起身,一刻值千金”。

節氣:春分

節氣文化-春分好時節

對於北方來說,春季雨水較少,這些地區要抓緊春灌,澆好拔節水,施好拔節肥,注意防禦晚霜凍害;而南方雨水足,所以要搞好排澇防漬工作。江南早稻育秧和江淮地區早稻薄膜育秧工作已經開始,早春天氣冷暖變化頻繁,要注意在冷空氣來臨時浸種催芽,冷空氣結束時搶晴播種。群眾經驗說:“冷尾暖頭,下秧不愁。”“二月驚蟄又春分,種樹施肥耕地深。”春分也是植樹造林的極好時機,古詩就有“夜半飯牛呼婦起,明朝種樹是春分”之句。

春分時節中國傳統文化風俗和飲食習慣

節氣:春分

節氣文化-春分習俗

在中華文化的發展過程中,我們的祖先根據人與自然宇宙之間微妙獨特的時間觀念,總結出了二十四節氣這樣的風俗文化。而在漫長的文化傳承中,這二十四個節氣每個都形成了特殊的風俗習慣,人們在不同的節氣做不同的事。春分的主要習俗有立春蛋,還要吃春菜,沾雀兒嘴,送春牛,春祭等。

春分立春蛋

節氣:春分

風俗文化-立春蛋

春分立蛋是我國民間的一個傳統。據史料記載,“春分”立蛋的傳統起源於4000年前的中國,以慶祝春天的來臨。在春分的那一天,人們選擇一個光滑勻稱、剛生下四五天的新鮮雞蛋,輕手輕腳地在桌子上把它豎起來。雖然失敗者頗多,但成功者也不少。春分成了豎蛋遊戲的最佳時光,故有“春分到,蛋兒俏”的說法。豎立起來的蛋兒好不風光。究其原因,首先,春分是南北半球晝夜都一樣長的日子,呈66.5度傾斜的地球地軸與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平面處於一種力的相對平衡狀態,有利於豎蛋。其次,春分正值春季的中間,不冷不熱,花紅草綠,人心舒暢,思維敏捷,動作利索,易於豎蛋成功。

春分吃春菜

節氣:春分

風俗文化-吃春菜

昔日四邑(加上鶴山為五邑)的開平蒼城鎮的謝姓,有個不成節的習俗,叫做“春分吃春菜”。“春菜”是一種野莧菜,鄉人稱之為“春碧蒿”。逢春分那天,全村人都去採摘春菜。在田野中搜尋時,多見是嫩綠的,細細棵,約有巴掌那樣長短。採回的春菜一般家裡與魚片“滾湯”,名曰“春湯”。有順口溜道:“春湯灌髒,洗滌肝腸。闔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自春,人們祈求的還是家宅安寧,身壯力健。

春分粘雀子嘴

節氣:春分

風俗文化-粘雀子嘴

春分這一天農民都按習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湯圓,而且還要把不用包心的湯圓十多個或二三十個煮好,用細竹叉扦著置於室外田邊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來破壞莊稼。

春分送春牛,犒勞耕牛

節氣:春分

風俗文化-送春牛

春分隨之即到,其時便出現挨家送春牛圖的。是把二開紅紙或黃紙印上全年農曆節氣,還要印上農夫耕田圖樣,名曰“春牛圖”。送圖者都是些民間善言唱者,主要說些春耕和吉祥不違農時的話,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見啥說啥,說得主人樂而給錢為止。言詞雖隨口而出,卻句句有韻動聽。俗稱“說春”,說春人便叫“春官”。江南地區則流行犒勞耕牛、祭祀百鳥的習俗。春分已至,耕牛即開始一年的勞作,以糯米糰喂耕牛表示犒賞;祭祀百鳥,一則感謝它們提醒農時,二是希望鳥類不要啄食五穀,祈禱豐年之意。

春分吃驢打滾、太陽糕

節氣:春分

風俗文化-驢打滾

老北京有習俗,春分吃驢打滾,能辟邪祈福。驢打滾又叫豆麵糕,豆麵糕毫無疑問,以黃豆麵為主要原料,輔以紅豆沙、白糖、香油、桂花、青紅絲和瓜仁作為內餡,不僅口感豐富,食材也多樣化。“太陽糕,步步高”。春分食用太陽糕也是老北京的春分習俗,春分這天要祭拜太陽神,“請”吃太陽糕。太陽糕既是春分祭日的貢品,也是節令食品,寓意“太陽高”。太陽糕的是以糯米和內餡做成的,糯米有溫補的功效,甜蜜棗泥內餡也符合春季省酸增甘的養生理念。春分節氣適量食用太陽糕有益於調節身體機能平衡,適應節氣變化。

春分吃油條大蒜豆腐湯

節氣:春分

風俗文化

湖北地區對於春分是比較重視的,在春分這一天,家裡大人都會很早起來炸油田,然後把大蒜和豆腐一起煮好,之後放入油田,家裡大人小孩都必須吃一大碗,據說吃了這個頭上就不會長包。聽老一輩人說,以前的人們由於飲食不健康,所以頭上會長包,怎麼都去除不了,後來有個人吃油條大蒜豆腐湯,第二年就沒有長包了,所以開始流傳春分吃這個。代代相傳的習俗,具體原因已經無從考證了。

春分春祭

節氣:春分

風俗文化-春分春祭

二月春分,開始掃墓祭祖,也叫春祭。掃墓前先要在祠堂舉行隆重的祭祖儀式,殺豬、宰羊,請鼓手吹奏,由禮生念祭文,帶引行三獻禮。春分掃墓開始時,首先掃祭開基祖和遠祖墳墓,全族和全村都要出動,規模很大,隊伍往往達幾百甚至上千人。開基祖和遠祖墓掃完之後,然後分房掃祭各房祖先墳墓,最後各家掃祭家庭私墓。大部分客家地區春季祭祖掃墓,都從春分或更早一些時候開始,最遲清明要掃完。各地有一種說法,謂清明後墓門就關閉,祖先英靈就受用不到了。 [6]

春分拜神

節氣:春分

民俗文化-春分拜神

春分前後的民俗節日有二月十五日開漳聖王誕辰:開漳聖王又稱"陳聖王",為唐代武進士陳元光,對漳洲有功,死後成為漳洲守護神。二月十九日觀世音菩薩誕辰,每逢誕辰,信徒多茹素齊,前往各觀音寺廟祭拜。二月二十五日三山國王祭日:三山國王是指廣東省潮州府揭陽縣的獨山、明山、巾山三座山的山神,早年由潮州客家移民春為守護神,因此信徒以客籍人士為主。

春分禁忌

在四川雅安、名山,春分日鄉農要舉家休息,不能從事生產活動,不能動土,不能動針,也不能掃地。山東一帶民間常於春分日栽植樹木,所以忌春分晴天,俗信如果春分日天氣晴朗,則萬物不長。畲族春分日忌挑糞,忌到河裡洗衣服,也忌晾曬。

節氣:春分

文化風俗

春分雷始發,古人認為此時男女不可同室而寢,雷動對男女構豬會產生不利的影響。故(後船員思韶《齊民要術。雜說三十》說:“春分中,雷乃發聲,先後備五日,寢別內外。”孫氏注:“有不戒者,生子不備。”但這應該只是先民對大自然的敬畏,並沒有實際的科學依據。你還知道那些禁忌嗎?

二十四節氣歌(版本四),大家學習一下,傳統文化不可丟。

地球繞著太陽轉,繞完一圈是一年。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節緊相連。

按照公曆來推算,每月兩氣不改變。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這些就是交節日,有差不過一兩天。二十四節有先後,下列口訣記心間: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連;

驚蟄春分在三月,清明穀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滿,六月芒種夏至連;

七月小暑和大暑,立秋處暑八月間;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節氣:春分

節氣文化-二十四節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