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城,不敢進的不只司馬懿,還有個“好色之徒”

一提起空城計,大多數人腦海中就立刻浮現這麼一幕:馬謖未按諸葛亮的計策行事痛失街亭後,司馬懿率兵乘勝追擊,而此時的諸葛亮在西城轉運糧草,且無兵可用。面對來勢洶洶的魏兵,諸葛亮遂生一計。大開城門,並在城樓設案焚香,撫琴為樂。見此情景的司馬懿遊移不定,進退兩難,最終引兵而去。這是羅貫中所著《三國演義》中頗為精彩的一段,名為《空城計》,又名《撫琴退兵》。

這座城,不敢進的不只司馬懿,還有個“好色之徒”

而最早的空城計發生在何時何地,因何而起,如何結局。這恐怕是大多數人不知曉的吧!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這最早的空城計。

春求時期,楚國令尹(相當於宰相)公子元,在他哥哥楚文王死後,想佔有漂亮的嫂嫂文夫人。在他百般討好,文夫人仍無動於衷後,他想到了建功立業,以顯其能,或許文夫人會對他刮目相看,從此傾心於他。

公元前666年,公子元親率兵車六百乘攻打鄭國。鄭國勢弱,公子元一路勢如破竹,連克數城,直犯鄭國國都。

鄭國危在旦夕,群臣慌亂,有人主張納款求和,有人主張拼死一戰,有人主張固守求援。眾說紛紜之際,上卿叔詹道:“求和與決戰都非良策,固守求援倒是可取,鄭國與齊國訂有盟約,在此危難之際,我們向齊國求援,齊國肯定會出兵相助。若空談固守,則難以守住。公子元伐鄭,實際上是為了邀功圖名討好文夫人。他一定急於求成,而又害怕失敗。我有一計,可退楚軍。”鄭國依計行事,命士兵作好埋伏,百姓往來如常,店鋪照樣開門,城門大開,放下吊橋,擺出一副完全不設防的樣子。楚軍先鋒到達城下,見此情形,疑其有詐,不敢妄動。公子元趕到城下,也覺有異。他率眾將到城外高地眺望,只見城中空虛,卻又見鄭國的旌旗甲士若隱若現。公子元也覺得其中有詐,只好按兵不動,命人進城以探虛實。

而此時齊國接到鄭國的求援信,已聯合魯宋兩國發兵救鄭。公子元聞報,知三國兵到,楚軍定不能勝,好在打了幾個勝仗,還是趕緊撤退為上策。撤退時由於害怕鄭國軍隊出城追擊,於是命軍隊連夜撤走,人銜枚,馬裹蹄,所有營寨依然旌旗飄揚。

次日清晨,叔詹登城一望,道:“楚軍已退。”眾人見營寨仍在,旌旗飄揚依舊,不信楚軍已退。叔詹道:“如營中有人,怎會有如此多的飛鳥在營寨中上下盤旋呢?他也用空城計欺騙了我們,急忙撤退了。”

這就是最早記載的空城計,載於《左傳﹒莊公二十八年》,後來的《東周列國志》也有記載。其實歷史上空城計的例子不勝枚舉,只不過是諸葛亮的空城計隨著《三國演義》的書籍及影視作品的傳播,家喻戶曉而已。

好了,關於最早的空城計我們就分享到這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