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脂血症,這裡有2個方

每當查血化驗的時候,有一部分患者發現自己得了高脂血症,高脂血症是中老年常見疾病之一,而且在呈年輕化趨勢發展,高脂血症與動脈硬化的形成和發展有密切的關係,及時降低過高的血脂,對防止冠心病、腦血管意外等疾病的發生均有重要的意義。



高血脂、高血黏、脂肪肝效方

作者/王幸福

處方:

牛黃粉(人工)20g,三七粉50g,生水蛭50g,西洋參70g,何首烏粉75g。研末裝0號膠囊,每日3次,每次5粒(可服30日)。

驗案:

2010年3月10日,患者李某。手持西醫化驗單問我:血脂高並有脂肪肝,中醫是否能治療。現吃西藥辛伐他汀、洛伐他汀(美降脂),效果不明顯。我答:中醫可以治療。先開了10劑湯藥。10天后患者來告之,湯藥實在喝不下去了。我隨即開出上方。2個月後,某日,該患者欣喜若狂來到我處告之,脂肪肝沒有了,血脂也正常了,並拿出化驗單和B超單讓我看,說真不可思議。

按:

臨床上我以此治療高血脂、高血黏、脂肪肝,包括脈管炎等,屢屢見效,現已成為我治療此類疾病的專方和秘方。

消補並用,降脂柔脈

作者/杜雨茂

高脂血症是中老年常見疾病之一,近年來發現其罹病年齡有逐漸下降的趨勢,高脂血症與動脈硬化的形成和發展有密切的關係,及時降低過高的血脂,對防止冠心病、腦血管意外等疾病的發生均有重要的意義。

高脂血症多見於40歲以上形體較胖的人,按其臨床表現多屬中醫的胸痺、驚悸、眩暈、頭痛等病症。中醫認為,胖人多溼盛,中年以上之人腎氣漸趨衰減;胸痺、驚悸,又多為胸陽不振、濁陰之邪上乘所致;眩暈與頭痛除痰溼為患、清陽不升之外,又往往與肝熱上擾有關。

其總的病機為本虛而標實,本虛以心、腎、肝、脾虧損為主,標實即內在痰溼、血瘀、氣滯及邪熱等。

針對此病機,治則必須兼顧補腎清肝,活血通絡,化瘀消積,化濁降脂。

依據上述原則,經過長期臨床實踐,我們篩選了淫羊藿等數味中藥,經西安自立藥廠製成沖劑。因其有降低血脂、柔潤血脈之功,故名曰“柔脈衝劑”。

方中淫羊藿為主藥,其性味辛甘而溫,能溫腎壯陽、補益精氣,兼通行氣血、祛溼化痰,補而不滯,溫而不燥。其餘藥為輔佐:生山楂酸甘微溫,長於化瘀,同時還能消油垢之積及痰飲而悅脾氣;川芎味辛微甘而氣溫,可行血中之氣滯,暢血中生髮之機,而使血能自生,消中寓有補意;澤瀉甘寒,滲溼通絡,祛邪不損正;決明子、陝青茶均苦甘而涼,功能清肝瀉熱,補益肝腎,悅志爽神,且有清頭目、消積滯之效。

數藥相配,共奏補腎壯陽、益陰悅脾、利溼化痰、活血行氣、清肝瀉熱之功,可使真陽充,元氣振,痰溼、瘀血、氣滯及邪熱得除,血行流暢,脈絡濡潤。

該藥通過鑑定,確證其有明顯的改善症狀、增強體質、降低血脂作用,現已投放市場。該藥與西藥安妥明相比,降脂效果相似,而不良反應小;其改善症狀之快,也是安妥明所不及的。

THE END —



1、文源:作者所有,編校/劉玄。

2、本平臺旨在傳播中醫文化知識,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尊重知識與勞動,轉載請保留版權信息。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繫協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