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淺談“互聯網+教育”大平臺發展

摘要:在國務院積極組織推進國家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建設,大力推進信息系統集成整合與數據共享的大背景下,建設“互聯網+教育”大平臺,成為教育行業信息技術部門需要進一步積極推進的新課題。國家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建設給我們提供了許多可以參考的模式與技術。本文首先介紹了我國各類教育信息化平臺的建設現狀,然後解讀了國家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的做法,以及給教育信息化帶來的啟示,最後對“互聯網+教育服務”大平臺的建設做了一些思考。

關鍵詞:在線政務服務平臺;“互聯網+教育”大平臺;教育信息化2.0


全國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淺談“互聯網+教育”大平臺發展

自2012年教育部頒佈《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以來,在教育部黨組的高度重視下,通過長期建設和逐步發展,教育信息化各項標誌工程和重點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堅持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和應用驅動、機制創新的基本方針,大力推進“三通兩平臺”建設工作,對引領我國教育變革、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的支撐作用日益凸顯。教育部杜佔元副部長總結了“十二五”以來教育信息化發展成果的“三大突破”,即教育信息化應用模式取得重大突破;全社會參與的推進機制取得重大突破;在探索中國特色教育信息化路子上取得重大突破。尤其是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初步形成了我國教育信息化的公共服務體系,形成了教育信息化大平臺的雛形。

2018年4月,教育部頒佈《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我國教育信息化建設開始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提出構建“互聯網+教育”大平臺,通過引入“平臺+教育”服務模式,整合各級各類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和支持系統,逐步實現資源平臺、管理平臺的互通、銜接與開放,建成國家數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體系。借鑑互聯網技術和模式,實現數字資源、教育數據、技術設施的有效銜接和共享,全面促進教育服務供給模式升級和教育治理水平提升。

近幾年來,國務院積極組織推進國家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建設,大力推進信息系統集成整合與數據共享。在這個大背景下,建設“互聯網+教育”大平臺,成為教育行業信息技術部門需要進一步積極推進的新課題,國家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也給我們提供了許多可以參考的模式與技術。本文主要由三部分內容構成:一是介紹各類教育信息化平臺的現狀;二是解讀國家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的做法,以及給教育信息化帶來的啟示;三是對“互聯網+教育服務”大平臺的建設做了一些思考。




一、教育信息化平臺的現狀

1.國家教育信息化平臺


在“教育信息化1.0”階段,我國提出了建設教育信息化“三通兩平臺”,其中“兩平臺”就是“國家教育信息資源服務平臺”和“國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臺”。在“國家教育信息資源服務平臺”的建設過程中,形成了一系列資源,包括各類信息化活動形成的相關資源;各類國家提供的從小學一年級到高中畢業的各科各類資源;還有一些學習社區等資源。

在“國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過程中,統籌新建了18個業務系統,包括一些基礎性的重要系統和數據庫,如教育機構編碼管理系統,該系統對幼兒園、中小學和高校做了全國統一的編碼。還有中小學學生學籍管理系統、全國教師管理系統、學生資助和校舍管理等系統,加上前期建設的高校學籍管理與服務系統、招生考試系統、學歷學位認證系統等,初步形成了教育管理與公共服務的系列平臺,但它們基本上是相對獨立的。

在國家平臺建設過程中,配套建設了一批覆蓋全國教育部門的公共技術支撐平臺,比如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教育電子身份認證平臺(CA)、教育政務用戶管理平臺、部省數據交換平臺。其中部省數據交換平臺除了將省教育部門數據上傳到教育部之外,還可以將國家形成的一些數據,再反饋到各個省,為地方教育部門提供信息支撐服務,如全國教育機構編碼數據、中小學學籍轉學數據、異地學生就學數據的交換與共享,為義務教育控輟保學、精準扶貧等方面提供了有力的信息支撐。

2.省市教育信息化平臺

省市教育信息化平臺建設總體來看分為兩類:一種是區域教育部門政府門戶網站;一種是部分省市信息技術部門建立的教育信息化綜合服務平臺(網站)。其中各類平臺包括在省級教育部門部署的國家管理信息化平臺(部分省市開發對應平臺與國家平臺對接),如中小學學生學籍管理系統、全國教師管理系統、學生資助、校舍管理等系統、高考招生等省級平臺;省級部門建設的管理平臺,如高中課程改革平臺;另外一類是省教育信息資源平臺,對國家資源平臺、省基礎教育資源平臺、省高等教育資源平臺、省職業教育平臺進行鏈接。

3.高等學校信息平臺

高等學校在一體化平臺建設方面做得相對比較好。首先,大多數高校統一門戶做得都比較規範;第二,建成了相對集中的信息系統,以學校網絡信息中心為主體,信息系統建設比教育部和省裡都要相對集中;第三,很多高校都可以提供網上辦事與服務,有的學校達到200多項事項可以在網上辦理;另外,高校在數據治理推進(共享和標準化)方面做得也很好。

4.地方教育部門和中小學信息化平臺

地方教育部門和中小學平臺建設現在情況不容樂觀。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政府網站發展指引的通知》(國辦發〔2017〕47號)的要求,區縣部委局網站取消,過去的市區教育局網站變成了區縣政府門戶網站的一個欄目。區縣教育門戶基本沒有了,只有“信息公開”和“網上辦事”,這使教育信息化在管理、教學等相關業務的集中展示上比較困難。少量教育技術部門、教育學院建設了教育門戶,部分中小學有自己的網站。為中小學全面提供信息化公共服務平臺是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

5.第三方教育信息化平臺

第三方教育信息平臺大概有三類。第一類是綜合學習或者服務平臺,如清華大學慕課平臺“學堂在線”、國家開放大學提供的大型學習平臺等,是綜合性的課程平臺。第二類是科目學習平臺,包括在線英語學習、數學學習考試(刷題)等平臺。第三類是一些專業平臺,包括教學資源服務、作文批改(中文/英文)、網絡視頻雲服務、就業服務/職業能力測試等。目前一些網站已經通過人工智能等技術實現了很多專業的功能,應用前景非常好。

6.教育信息化平臺存在的主要問題

目前,教育信息化平臺發展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問題:一是全國教育信息化平臺和網站不成體系。從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能查找到每一個省市和直屬高校的網站,但是地方的網站級聯不完整,總體上無法延續查詢到省市、地市區縣、中小學的門戶網站。二是平臺建設缺乏統籌規劃,教育業務信息化建設碎片化、項目化造成各種平臺和系統比較散亂。三是教育部門總體上對信息化統籌職責定位不清晰,從平臺上看,各自為政現象非常明顯。四是教育信息化公共支撐平臺、數據標準和技術規範建設沒有跟上,政府、學校、社會平臺互聯互通比較困難。




二、全國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的做法

1.統籌設計與強力政策

建設全國一體化在線服務平臺,基本是圍繞國務院《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和國家推行的“放管服”改革。最後在具體建設過程中,集中到和落實到“互聯網+政務服務”上。

一體化在線服務平臺的政策支持力度是空前的,重要文件還包括《國務院關於加快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國發〔2016〕55號)、《政務信息資源共享管理暫行辦法》(國發〔2016〕51號)、《 “互聯網+政務服務”技術體系建設指南》(國辦函〔2016〕108號)、《政務信息系統整合共享實施方案》(國辦發〔2017〕39號)、《國家數據共享交換平臺(政務外網)部門接入指南(試行)》、《政務信息資源目錄編制指南(試行)》、《國務院關於加快推進全國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建設的指導意見》(國發〔2018〕27號)等。

在政策的指引下,國務院辦公廳、國家發改委、國家信息中心作為主要組織機構,相關部門做了三件基礎性工作:一是在政策層面上,推進政務信息系統集成整合,包括政府門戶網站與域名管理、信息系統集成(網站和信息系統過多,數據不一致)、信息系統整合(減少信息系統數量,降低成本)。二是按照大數據發展和“互聯網+政務服務”的需要,建設國家政務信息資源目錄服務平臺、國家政務信息資源數據交換平臺,提供基礎層面的政務信息資源交換和共享。三是在依託政府門戶網站提供標準化的公共網絡服務,強力推進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的建設。

2.全面統一的技術要求

以全國一體化在線服務平臺建設作為主要抓手,相關部門提出了全面統一的技術要求。技術要求主要包括“六個統一”:一是統一門戶,統一到中央政府網站(www.gov.cn)及延伸到地方政府網站。縣市級網站全部集中集成集群。二是統一網絡支撐,以互聯網和政務外網為主要支撐,滿足安全數據交換的暢通。三是統一身份認證,每個公民和法人有一個唯一的身份,在任何地方登錄認證以後,全國相關事務一網通辦。四是統一電子證照,包括企業營業執照、駕駛證、身份證等全部要統一定製。五是統一電子印章,國家正在起草電子政務服務領域的電子印章管理,將來所有電子簽章或者電子簽名跟紙質簽名在法律上的作用完全一致,“互聯網+政務服務”將實現完全徹底的無紙化。六是統一數據共享,依託國家政務信息資源目錄服務平臺、國家政務信息資源數據交換平臺,數據類型內容可知、數據資源交換共享。

3.配套的改革措施

在全面統一的技術要求下,還要有相配套的改革措施,讓所有信息能夠跨部門對接。

第一個配套措施是要實現“一網一門一次”。首先,公民辦事能夠“一網通辦”,通過政府門戶網站就能引導到辦事的地方;第二是“只進一扇門”,網上辦事與地方辦事大廳做到線上線下相結合;第三是“最多跑一次”,只需要到辦事場所跑一次就能辦完所有事項。“一網一門一次”的配套措施體現了國家改革的空前力度,也是一個硬性的要求。

第二個配套措施是“規範政務服務事項,優化政務服務流程,融合線上線下服務,推廣移動政務服務”。“規範政務服務事項”就是要把所有的辦事事項規範化,包括政務服務事項受理條件、申請材料、中介服務、辦理流程等信息要素,實現辦事要件和辦事指南標準化、規範化,全部進入國家政務服務事項庫,供公眾查詢。“優化政務服務流程”就是實現一張清單告知、一張表單申報、一個標準受理、一個平臺流轉。“融合線上線下服務”是指線上線下一套服務標準、一個辦理平臺,推動政務服務事項清單、辦事指南、辦理狀態等相關信息在政務服務平臺、移動終端、實體大廳、政府網站和第三方互聯網入口等服務渠道同源發佈。

第三項配套措施是“辦事進程透明,統一監測監察,統籌諮詢投訴”。 “辦事進程透明”指對用戶辦件事項過程透明,整個過程都有記錄。“統一監測監察”是實時監測事項、辦件、業務、用戶等信息數據,接受申請辦事的企業和群眾對政務服務事項辦理情況進度跟蹤和服務態度等方面的評價。“統籌諮詢投訴”是要建成政務服務諮詢投訴體系,暢通網上諮詢投訴渠道,及時回應和推動解決政務服務中的熱點難點問題。國家政務服務平臺諮詢投訴系統提供在線受理、轉辦、督辦、反饋等全流程諮詢投訴服務。

通過一體化在線服務平臺及“互聯網+政務服務”建設,實現了權力的透明,原來的“潛規則”沒有了,人與人之間不用見面就可以把事情辦理完。如果相關工作人員沒有把事情辦理完,公民還可以進行投訴。所以,全國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將來會成為信息化推動政府管理和服務革命的經典案例。




三、“互聯網+教育”大平臺的規劃和方向思考

1.目前教育部推進“互聯網+教育”大平臺的基礎性工作

教育部2017年發佈的《教育部關於數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體系建設與應用的指導意見》(教技〔2017〕7號)要求,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要統籌做好省級信息資源體系的規劃、建設、運維與服務。省級體系要按照“數據中心上移、服務下沉”的原則,由省級統一建設數據中心和物理平臺,並按需為市縣兩級提供虛擬平臺服務。市縣兩級原則上不再建設數據中心和物理平臺。要將資源、空間服務與物理平臺建設、運維適當分離,使各級平臺根據學校隸屬關係,將主要任務轉變到為各自直接管理的學校師生提供資源和網絡學習空間服務與服務支持上來。

在國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過程中,推動了省市教育數據中心建設,主要圍繞教育機構編碼管理服務、中小學電子學籍管理、轉學服務、學生資助、教師管理等業務,建設了國家平臺和省市級平臺,實現集中運行維護和應用的雲服務(SaaS)。同時建立部省數據交換平臺。

目前教育部正在進行信息系統集成整合與數據共享,以及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的建設,主要內容包括:一是統一政務門戶,實現政務服務、業務協同、數據開放;二是信息系統集成整合;三是統一數據,實現統籌採集、共享交換;四是建設信息化統一公共支撐平臺;五是統一用戶,包括統一公眾用戶和政務用戶;六是統一電子證照(證照庫),包括畢業證、學位證、教師資格證的統一;七是統一電子印章,使用國家印章平臺和應用支撐環境;八是建立數據信息標準與技術標準。

2.“互聯網+教育”大平臺的特徵研究

(1)“互聯網+教育”大平臺的概念

“互聯網+教育”大平臺是指一個區縣以上教育部門(或高等學校)的教育信息化綜合服務平臺,為本地區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學校(教育機構)提供全面信息化業務支撐服務(SaaS),涵蓋學校(教育機構網絡和終端),面向管理人員、教師、學生/家長、社會公眾提供全面業務支持和服務的平臺。

(2)“互聯網+教育”大平臺基礎設施架構特徵

“互聯網+教育”大平臺一般利用政府、社會雲基礎服務(IaaS),建設或擁有自己的雲平臺服務(PaaS),提供面向學校各類業務的SaaS應用。除雲服務平臺外,還包括各級各類學校的終端,如PC、筆記本、電子白板、手機、平板、顯示屏、手環、教育卡等;也包括學校網絡的末端,如無線接入環境,自動信息採集、輸入、感應設備,物聯網等。教育信息化大平臺意味著平臺向公有云/專有云的遷移,私有云(機房)投資逐步減少。

(3)“互聯網+教育”大平臺功能特徵

“互聯網+教育”大平臺的功能主要包括:

●統一的門戶與各類服務對象的個性化門戶(行政、學校、班級、教師、學生);

●信息公開、業務宣傳;

●辦公自動化與業務協同協作;

●校園文化(校園/班級)展示;

●“互聯網+政務服務”(網上辦事);

●行政部門和學校管理人員業務監管和分析決策;

●本地(校)學生全過程管理和服務;

●本地(校)教師全業務覆蓋(教研、教學、學生管理、家長互動等);

●大數據採集與分析(網絡行為、日誌等);

●公共網絡教學環境(視頻模塊、教學模塊);

●第三方服務集成(第三方英語學習平臺、校外課程、教學資源、實習環境);

●家長參與及社會互動。

(4)“互聯網+教育”大平臺技術特徵

“互聯網+教育”大平臺技術特徵主要包括:

●移動端(APP);

●面向服務對象的信息推送(如通過微信推送);

●集成國家平臺和省級平臺功能;

●與上級教育部門和下級教育部門的數據共享交換;

●密碼應用(電子身份認證、數字簽名與電子印章、數據加密);

●第三方平臺集成整合與收費、計費核算;

●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應用;

●提供學校擴展自建公共模塊、學校特色模塊(PaaS服務);

●統一的運行維護與監控評價、安全監測。

(5)“互聯網+教育”大平臺配套的改革措施

“互聯網+教育”大平臺的建設與應用,必須要有一套與其功能和業務配套的新的相關制度和工作流程。相關制度和工作流程是否完善,能否落地,是“互聯網+教育”大平臺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




四、幾點建議

1.“互聯網+教育”大平臺是教育信息化統籌建設推進的關鍵抓手


建議教育部出臺《關於推進“互聯網+教育”大平臺建設的指導意見》,指導各級教育部門和高校的信息化平臺建設。各級教育部門要落實國家信息系統集成整合與數據共享的總體部署和要求,建設一體化教育服務大平臺。改變項目立項模式、項目管理方式和運行維護機制,形成行政部門統籌管理,業務部門提出需求,技術部門統籌建設和運行維護的信息化新機制。建立統一教育服務門戶,實現政務、服務、業務協同和數據的統籌統一。

2.“互聯網+教育”大平臺是信息化推進區域均衡發展,推進信息化均衡發展的重要模式

建設“互聯網+教育”大平臺:一是可以為每一所學校提供基本的信息化服務,把優秀的學校管理、教學、評價方法和經驗通過信息系統應用推廣開,全面提高學校管理水平,實現學校文化和服務的升級,促進區域教育公平和教育信息化均衡發展。二是優質學校的優秀創新教學方法、文化活動、特色發展模式,可以通過大平臺提供給其他學校學習和應用。三是通過普及應用,為每所學校、每個班級建立門戶,為每個教師、學生(家長)、管理人員建立實名賬號,對應建立個性化門戶,通過發佈信息和資源、自助管理、信息交流、學習資源推送等實現管理學習空間的升級和真正普及應用。四是各級教育部門和學校把能夠通過網絡辦理的事情一律實現網上辦理,提高學校、家長、行政部門的辦事效率,建成學校、教師、學生、家庭協同的信息服務、教育服務、家校溝通大環境,增加人民群眾對教育改革的獲得感。

3.各地要充分利用省政務雲和各類社會化雲計算服務,原則上中小學和幼兒園不再自己新建數據中心機房和應用系統

在統一的平臺和門戶下面,要加強基礎業務信息化模塊建設,從管理業務、基礎數據著手,建設學校、班級、教師、學生、課程等基礎數據,整合各類教學、學習平臺和社區。教育部與各級教育部門共建共享公共平臺和數據,建設分級分層的一體化教育服務平臺,推進教育信息化的升級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