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3年工資5000,都是內向惹的禍!


表弟向我訴苦,他工作三年,同期來的那些個性開朗、和領導走得近的同事已經升了三級,而他還月薪5000,原地踏步。

就因為自己內向,不愛說話,一到公開場合說話就緊張,和領導溝通少,不受待見;下班後同事們一起吃飯K歌,他也不愛湊熱鬧,沒和同事打成一片。

表弟鬱悶地問我:難道內向的人就這麼吃虧,這輩子只能做個普通職員嗎?

當然不是!


工作3年工資5000,都是內向惹的禍!

職場原地踏步,別讓性格背黑鍋

1、內向和外向的區別,在於“充電”方式不同

內向型的人,從小就聽到父母略帶惋惜的評價,“要是你再外向點就好了”。久而久之,內向者頭腦中形成了根深蒂固的觀念,認為內向是一種性格缺陷,是膽小、懦弱、不擅交際的代名詞,而外向者則混得更好。

參加工作後,當職業升遷不順利,他們會下意識地認為,是性格原因導致自己得不到提拔。然而,職場原地踏步,“性格內向”絕對是在背鍋。

1921年,心理學家卡爾·榮格在《心理類型》中說過,內向和外向所代表的是人的心理狀態,並沒有優劣之分。他還指出:劃分一個人性格的標準不是外在表現,而是取決於他獲取心理能量的來源。

外向和內向的差異,僅僅是“充電”方式不一樣。

外向的人,熱情開朗,喜歡社交,能從社交中獲取能量;內向的人,長時間社交會讓自己疲憊,需要通過獨處來恢復精力。

外向和內向,根本就沒有好壞之分。


工作3年工資5000,都是內向惹的禍!

2、內向性格,其實也有先天優勢

復工後第一次開會時,凱西做的PPT既美觀又邏輯清晰,讓領導眼前一亮。會後,大家問她怎麼提高得這麼快。原來,凱西在疫情宅家期間,通過網課學習了PPT製作,技能飛速提高。

其實凱西就是個內向的人,以前和領導一年都說不上幾句話。而現在部門重要工作的PPT材料,領導都讓凱西去做,凱西和領導關係也好了起來。她從默默無聞的“小透明”,成為領導的得力助手。

在一個月的禁足假期裡,凱西不僅學了PPT,還看了十幾本專業書籍。她從沒覺得在家待著悶,獨處時,她更加專注。

內向型的人善於獨處,有耐心、愛思考、做事高效,這些都是內向者的先天優勢。內向者只要發揮自己的先天優勢,也能達到自己滿意的職業高度。


工作3年工資5000,都是內向惹的禍!

內向型職場人,如何發揮優勢?

1、識別優勢,發揮“”爭力

網上有個問題:“我性格內向,是不是不擅長做銷售?”網友們分享了自己的經歷:

“有一次我拜訪水泥廠廠長,2個小時我說了不到5句話。晚上用餐時,廠長誇我是他見過的最會說話的人,項目最終簽訂3000多萬的訂單。


上大學之前我特別內向,從來不跟女生說話,遇見陌生人都不敢開口。工作後想挑戰自己,就做了銷售,一年後我被提升為銷售部經理,又過一年成為分公司經理…”


內向者的寡言相比外向者的健談,並非劣勢。外向者能快速和客戶建立聯繫,而內向者給人踏實穩重,不誇大造假的印象,更容易贏得客戶的信任,而且內向者擅長傾聽,能從傾聽中瞭解客戶的真實需求。

李開復曾說:獨特的核心競爭力和清晰的競爭戰略,可以使職場人在同齡人中脫穎而出。

由“靜”而生的專注、細心、敏銳的洞察力,就是內向型職場人的核心競爭力。


工作3年工資5000,都是內向惹的禍!

2、不做“隱形人”,巧妙發出聲音

林茹是單位的財務骨幹,工作六年勤勤懇懇,業績優異。聽說部門財務主管要調走,林茹想找領導談談,爭取這個機會,但幾次走到領導辦公室門口都打退堂鼓,不知道怎麼開口。

一個月後,財務主管調走了,領導提拔了另一個人,林茹後悔沒把握住機會。

與領導溝通少,不管做了多少工作,都是職場“隱形人”,這是內向型職場人的心結。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中,作者史蒂芬·柯維提出:為人處世的第一原則是積極主動。

拒絕做“隱形人”,就要主動發出聲音,讓領導知道自己的價值。

積極主動,不是溜鬚拍馬,而是及時彙報工作,主動展示工作成績。首先,內向者不擅長誇誇其談,彙報前就要做好準備,把資料整理齊全,在領導有疑問時能快速解答。

其次,彙報時不僅要說明工作進度,還要講清楚工作方案,聆聽領導的意見,也可以提出遇到的問題,請領導提供解決方法。


工作3年工資5000,都是內向惹的禍!

3、主動“湊熱鬧”,拉近同事距離

內向者通常會迴避無效社交,難免給人留下“高冷”或“不好相處”的印象。從單兵作戰的個體,到帶領團隊的主管,內向者想晉升,必須表現出合作性,打消同事的誤解。

在工作間歇、午餐時間,看到同事在聊天,內向者可以主動湊過去,哪怕說話少,只要會聆聽,多讚美和鼓勵,也能給同事留下好印象。

Linda在外企工作,年底公司對每個人做了360度的評估。Linda認為自己沉默寡言,估計不會有太好的評價,讓她驚奇的是,超過半數評價者說她非常善於鼓勵他人。

原來,Linda習慣傾聽,當對方分享好消息時,她會下意識地說“真棒啊”“太好了”,於是就被稱為“激勵型的溝通者”。後來,Linda因為業績和360度評估都符合要求,被提拔為項目主管。

職場中,真正讓人討厭的不是內向性格,而是為人處世的方式。內向型職場人不需要改變性格,只要注意語氣態度,主動跟同事湊熱鬧,謙虛向前輩請教,也能成為受歡迎的職場人。


工作3年工資5000,都是內向惹的禍!

人力資源顧問羅傑·安德生曾說:每個人的性格都有優點和缺點,一味去彌補性格缺點的人,只能將自己變得平凡;而發揮性格優點的人卻能讓自己出類拔萃。

如果說外向者是一座露天的金礦,內向者就是一座潛藏的玉礦。

內向職場人不必自卑,正確認識自己,找準自己的優勢,一樣能贏在職場。

——END——

作者介紹:若辰,前跨國公司HR,讀很多書,看很多電影,熱愛生活,見過浪漫的巴黎,也住過艱苦的孟加拉。本文首發於智聯招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