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曹操在白门楼上为何听从刘备的意见杀了吕布?

清山雅舍


曹操其实不算是听从刘备的意见杀了吕布,而是本身就已有杀意,即使容其归顺也是要时时提防的,毕竟前车之鉴摆在那。吕布其人品及作为本不为曹操所欣赏,但于现场厮杀勇猛无比,而曹操向来爱才,所以一时又起了招揽之心,故而有此一问。而刘备的这句话只是使他心里的平衡更加偏向了杀吕布的一边而已。

从后面青梅煮酒的谈论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曹操眼中袁绍之辈都不足以称为英雄,所以吕布这种贪生又无义之人的生杀根本不在他考虑的范围内。若是生,则得一员猛将;若是杀,则除去一隐患。当时一起被擒的将领中,唯有当初对曹操有救命之恩的陈宫是曹操真心想留住的,文中写到“操有留恋之意”,但反复劝说最终无果,只能“起身泣而送之”之后厚葬。除此之外,吕布即使为主将,也并不得曹操青眼,他的生死根本无足轻重。而刘备当时的这句话只是提醒曹操吕布其人威胁极大,留之弊大于利,不如杀之。

而刘备的这句话说的也很有艺术,及其恰当的起到了警醒的作用,又不是直接表明态度。换而言之,刘备如果直接表明吕布威胁甚大,应除之。以曹操多疑,可能反而未见得会听。

那么刘备为什么说了这样一句话呢,原因其实有三。其一,此前刘备为徐州之主时曾收留吕布,而此时刘备投靠曹操帐下,刘备没有为吕布求情首先有避嫌的倾向。以曹操多疑的性格,如果此时为吕布求情,必会引来曹操的猜忌,有勾结拉拢之嫌。所以刘备此时不能求情;

其二,刘备此前收留了吕布,而吕布却恩将仇报趁其在外时夺了徐州。虽又辕门射戟解围之事,但吕布与刘备实是有仇怨的,刘备没有理由为敌人求情;

而其三,即使不为其求情,刘备为什么一定要置吕布于死地呢?前面说过,有了上面两点原因,刘备当时是不能为吕布求情的。而吕布又是翻脸无情之人,若是留下,日后必然记恨刘备不为其求情之事,且二人本就有仇怨,必然不死不休,刘备此时将其置于死地也是合情合理的。但是,最重要的原因其实在于曹操,曹操乃世之枭雄。丁原董卓之辈无法驾驭吕布反被杀,但曹操未必不能驾驭。且曹操实力雄厚,可以为吕布提供一切他想要的高官厚禄,良驹美妾。以吕布之勇,若是日后真的死心塌地的为曹操所用,必然是刘备争夺天下的一大劲敌。

所以,刘备必然在曹操多疑担忧上面加上一笔,借曹操之手除掉吕布,也除掉自己当下的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心腹大患。


寒汐


吕布是三国时代最强的武将,他弓马娴熟,号称“飞将”。在很多的战场上,都能够看到吕布的身影。他率领的骑兵是当时最精锐的骑兵,而他和他的坐骑赤兔马被人称作“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称雄一时。

但是,吕布此人虽然武力超群,但是声誉极差。最主要的一点,他是被当时的人公认的见利忘义,轻于去就的人。他在刚开始是丁原的部下,后来被董卓引诱,就杀了丁原去投奔董卓。在董卓那里,他受到董卓的器重重用,情同父子。可是就是因为和董卓的小妾有私情,就翻脸杀了董卓。

后来在关中战败后,他来到关东。先是投奔袁术,后又投奔袁绍,都没有什么好的结果。在走投无路的时候,被陈宫推举,袭取曹操的兖州,逐渐成为一路诸侯。他和曹操作战失败后去投奔徐州的刘备,不久就趁刘备出征袭取了徐州。

最后吕布在袁术、曹操和刘备这些势力中来回争斗,最终被曹操和刘备一起包围在下邳。最终,背信弃义的吕布众叛亲离,在白门楼被曹操擒获。

吕布被擒后,为了活命对曹操百般乞怜。史书在当时是这样记载这段历史的:

布请曰:“明公所患不过於布,今已服矣,天下不足忧。明公将步,令布将骑,则天下不足定也。”太祖有疑色。刘备进曰:“明公不见布之事丁建阳及董太师乎!”太祖颔之。布因指备曰:“是兒最叵信者。”於是缢杀布。

我们看这一段历史,就感觉有几个疑点。那就是,刘备和曹操之间的关系。曹操和刘备是表面和睦,内心猜忌的关系。在处理吕布的问题上,为什么曹操会听取刘备的意见,他不怕上了刘备的当吗?

其实,我们看这一段记载,就应该能够看出来,如何处理吕布,曹操在事先已经有了打算。只是在最后实施的时候,他犹豫了。这是因为,吕布给他的诱惑太大了。

我们知道,曹操本身就是个爱才之人。他用人的标准就是唯才是举。吕布的武力是当时最强的,尤其是他的骑兵更是天下无敌。如今吕布满口讨饶,要归降于自己。这样杀了他似乎十分可惜,这让曹操感到迟疑。

曹操犹豫主要还是两个原因,一是当时马上要对袁绍作战,正是用人之际,对吕布这样的武将杀之可惜。如果能够收为己用,肯定会大大提高自己军队的战斗力。二是吕布口口声声投降,杀了他对自己的名声会有一定的影响。

在这个时候,刘备看出了曹操的犹豫,于是他向曹操劝说,让他汲取丁原和董卓的教训,免得将来落得个丁原和董卓的下场。曹操同意了刘备的意见,杀了吕布。

刘备和曹操互为死敌,他这次向曹操进言,实在让人难以捉摸。如果他真的想害曹操,那么他应该让曹操收下吕布,然后再从中取事才对。为什么要替曹操除了这个隐患呢?

这是因为,刘备已经看出了曹操的心意。曹操肯定要杀吕布,那种迟疑只是故作深沉。刘备如果不按照曹操的心意说话,反而会引起曹操的猜忌。因此,刘备选择了进言杀了吕布。

这是因为,刘备曾经想将吕布收为己用,可是反而被吕布抢占了基业。但是,刘备心里知道,自己收服不了吕布,曹操可不一定收服不了。如果曹操收服了吕布,那曹操的势力如虎添翼,更无法对敌了。所以,让吕布去谋害曹操这一招是有风险的。

如果杀了吕布,就消除了一切风险。吕布一死,对大家都没有影响。而且刘备在曹操那里还得到了信任,两全其美,刘备何乐而不为。

而曹操自己呢,他本意就是要杀吕布的。在听到吕布的乞降后,曹操马上在心里开始了盘算。他在衡量留下吕布会出现哪些利弊。

留下吕布,曹操就多了一员大将,正如吕布所说,自己的骑兵在吕布率领下,肯定会战斗力大大提升,会对以后的战争有很好的作用。

可是,从弊端来看,留下吕布的好处也就仅此而已,而弊端则是一大堆。首先是吕布这个人狼子野心,两面三刀。他不是屈居人下之人,在利害面前,他丝毫不讲道义。留下吕布,以曹操多猜忌的性格,怎么能够放心?

第二,曹操马上就要和袁绍交手。袁绍的势力要远强过自己,以吕布的性格,到那个时候,吕布再反叛自己,投奔袁绍。那么曹操就成了养虎为患,自食其果了。

第三,自己手下收降了大批的吕布的将领和士卒。这些人中,有背叛吕布的,见到吕布被重用肯定会心里不安。而那些同情吕布,被迫投降的人,会暗中拥戴吕布。这无异于曹操自己分裂自己的军队,得不偿失。

曹操经过一番的考虑,已经下了杀吕布的决心。但是,他为了考验刘备,故意给刘备说话的机会。当刘备说出吕布不能留的意见后,他就坡下驴,杀了吕布。

曹操用采纳刘备的意见的形式杀了吕布,既向大家显示了他爱才不忍的一面,又将罪过推给了刘备。果然,吕布临死不抱怨曹操,反而谩骂刘备是无信之人。这样一来,投降曹操的吕布军队,都会感恩曹操,不齿刘备。这样,曹操也就达到目的了。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历史笑春风


你好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我觉得:

1.曹操不算是听从只能说是建议 因为三姓家奴不是白叫的 曹操也害怕吕布背叛他 所以他就杀了吕布

2.杀吕布对刘备和曹操都是有利的 他们都害怕吕布与他们为敌 所以杀了他才是最好的选择




绝囵影视


曹操当时对吕布,属于可杀可不杀状态

吕布勇武,曹操是亲眼所见,当年虎牢关吕布一己之力力克群雄,换谁都想手下有这种猛将。

曹操这人自己武力一般,所以偏爱武将,我已经说过多次了,曹操手下,武将好混,文官难熬。他本人也可以算文武双全的人。

吕布善变性格曹操心知肚明,他其实就是有点犹豫,一方面肯定吕布的武力,但另一方面也知道吕布的德行。

这就是一个古老话题了。对于人才的定位

一等人,有德有才

二等人,有德无才

三等人,有才无德

四等人,无德无才

无疑,吕布属于第三等。如果说吕布就是一些其他毛病也就罢了,譬如贪财好色等等,但这厮一直野心庞大,谁当他主公谁倒霉。刘备收留他结果也被鸠占鹊巢……实际上这里就看出陈宫的谋略确实一般水准。吕布是莽夫,占徐州必定是陈宫的主意,这个用脚趾头都能猜到。当时那种情况,陈宫应该让吕布把徐州让回来,而不是取而代之。

这个事办得特别馊。

吕布名声不好,先杀丁原再杀董卓,我觉得当时除了他亲兵,应该没几个良将愿意投奔他,他聚拢的无非物以类聚,都是些三等四等

刘备的话只是帮曹操下了一个决心,其实也是,这吕布动不动就窝里反,真用上了,不说其他曹将不满意,要是有一天也被吕布背后捅一刀,曹操估计也得后悔死。所以借着刘备的话,杀了也就杀了。

曹操这么问,还有一层意思,含义是告诉天下人,你们看,我是没打算杀吕布的,是玄德的意思,其实就是甩锅,杀吕布用刘备来顶锅。其实刘备想杀吕布也说得过去,毕竟吕布夺了他的徐州,这个理由说得过去


善良之子86


吕布在三国里是公认的战力第一,有万夫不当之勇,刘关张三人才能勉强和吕布战成一片。

不过,吕布的名声却不太好。吕布本姓吕,父早逝,后来拜丁原为义父。不过在丁原攻打董卓时,吕布却将丁原杀死,又认董卓为义父。在董卓手底下没多久,又因为貂蝉,将董卓杀死。被骂做“三姓家奴”,为人反复无常,不忠不义。

曹操是个非常爱才的,尤其是像吕布这样战力无双的人,但同时曹操也是个非常多疑的人,“梦中杀人”就是他的杰作。

曹操一直认为刘备是个较为仁义的人,对刘备的印象是宽厚待人,当然这是刘备的自我保护色。曹操认为现在连刘备这个厚道人都表示吕布不能相信,不能为我所用,怎么办,那就杀呗!


樱花下饮茶


对于“曹操为何听刘备的意见杀了吕布”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主要有两方面原因。而这些原因,都有必要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去一一分析。

白门楼事件

说起这个事件的背景,中间有着一连串的事件,我们需要耐心地梳理一下。起初,吕布在“连环计”事件中杀了义父董卓后,便与董卓的部将李傕、郭汜等人在长安火并争权。结果,对方兵多,任吕布是三国第一猛将也是双拳难敌四手,大败而逃。先是北投袁绍,但是袁绍一看这人连杀两任义父,吓坏了,坚决不接纳吕布。吕布没办法,只能又灰溜溜地南下在河内郡驻扎。河内郡离曹操的根据地兖州比较近,当时曹操正在攻打徐州的陶谦,原因是陶谦的手下杀了曹操的父亲。而陈宫和张邈抓住这个机会引吕布入兖州,起兵造反。老窝被端,曹操只能回头反攻吕布,经过一番对战,吕布又一次败退,向东投靠徐州的刘备。此时陶谦已病逝,让徐州牧于刘备,被刘备接纳后,吕布又一次忘恩负义,将刘备击败,反客为主,占据下邳。而一年多后,曹操在完成迎献帝、击袁术等大事后,再度发兵攻打徐州,欲灭吕布。结果,吕布节节败退,最终被曹军围困在下邳。由于当时发生粮荒,曹操欲速战速决,便采纳郭嘉、荀攸的计策决了泗水、沂水,淹了下邳城,最终俘虏了吕布。

据《三国演义•第十九回》记载:及操上楼来,布叫曰:“明公所患,不过于布;布今已服矣。公为大将,布副之,天下不难也。”操回顾玄德曰!“何如?”玄德答曰:“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布目视玄德曰:“是儿最无信者!”操令牵下楼缢之。布回顾玄德曰:“大耳儿!不记辕门射戟时耶?

在白门楼上,吕布乞求投降,曹操便问刘备意见,结果刘备出言提醒曹操丁原和董卓的下场,那意思自然是吕布此人留不得。

不得不杀

前面说过,曹操之所以听从刘备建议杀吕布有两方面原因。而这两个原因从上段的事件脉络种不难发现。

一是因为吕布此人反复无常太甚,毫无忠义之心,坑人无数。曹操当时正在为对抗袁绍做准备,需要将周边的势力都清除一遍,稳定后方。若是不杀吕布,一旦吕布再次起兵造反,那可就追悔莫及了。

二是因为吕布毕竟是当时的有名人物,一方诸侯,若是随意加害,曹操的容人之量可能会被人诟病,要知道当时一个主公的名望是招揽人才的重要法宝,只可强化不可毁伤。曹操算准刘备不愿自己如虎添翼,顺势借刘备之口说出吕布该死的原因,这样自己也不会因杀吕布而有什么副作用。

其实,曹操并非是听从了刘备的建议才会杀吕布,当时就算是刘备不那么说,曹操出于第一个原因,也会杀了他。而这一切,都是吕布自己毫无底线地恶劣操作所导致的,怨不得别人。


三味翁童


大家都知道曹操生性多疑的故事,比如认为华佗开颅是想要刺杀自己,于是把华佗杀了,实际上华佗根本没想过害他。还有因为害怕有人谋害自己,杀了给自己盖被子的近侍。所以,看似是曹操听刘备的话杀了吕布,实际上是曹操自己不想让吕布留下。先说吕布,吕布虽说是一员猛将,但有勇无谋,而且人品还不怎么好,就像刘备说的那样,“明公想想丁原、董卓就知道了。”什么意思?吕布这个人,爱认干爹,更爱杀干爹,先是跟丁原,后来把丁原杀了,后是跟董卓,董卓也没啥好下场,所以收了吕布,说不定哪天也把曹操杀了。之所以说曹操借刘备的手,是因为曹操知道吕布不能留,但吕布手下的将领还是可以归顺的。其他将领一看是刘备让把吕布杀了的,只要对吕布有一点恩情都不会投靠到刘备的手下,而曹操则是不费吹灰之力,坐收渔翁之利,其实杀了吕布也是怕有后患,如果不杀的话,到时候吕布和刘备一联合对曹操没好处。总之,就算刘备说不杀吕布,曹操也会找其他借口把吕布杀了的。





国际制作人


曹操是个非常聪明的人,曹操之前就说过: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尔”,说出了刘备在曹操眼中的位置。曹操心里很明白,刘备将来是要跟曹操争天下的,曹操想除掉刘备但是找不到一个借口,正好借这件事情来试探下刘备的忠心,如果刘备建议留吕布一命,那么明显是在坑我曹某人,其心可见,可以此为由诛杀刘备。

当然吕布被杀还有其他原因:

第一点:最直接原因就是吕布这个人人品不好,张飞一直称吕布为三姓家奴,为了貂蝉背叛董卓,后来又趁着刘备外出,直接接管了荆州,吕布只知道为自己谋福利,做事情不知道思虑,为了另外一个好的而害死曾经对他好的恩人,他的名声令人担忧!

第二,吕布也非常英勇善战,手持方天画戟横扫天下,同时吕布又是一个练兵奇才,对打仗练兵很有方法,到时吕布很多部下都归顺了曹操,如果把吕布也收归部下,那么他和他原来的部下会不会再次旧情复合,本身刚收归的部下就还没有收复人心,现在又多了一个他们原来的老大,会不会让他们合起伙来再次谋害我曹操,还是一个问题。这也是曹操担心的原因。

第三,当时的局势。袁术、袁绍、公孙瓒都有实力,虽然只有袁术的势力越来越大,只有袁术会对曹操产生威胁,但是袁术照样也很会用人,如果吕布被对方掠走,反而是对自己的伤害,但是该留还是该杀呢,想了想吕布的为人,想了想吕布的生平,唉,只能可惜了这位绝世大英雄了,面对生性这么谨慎的曹操,本身我都有这么多的敌人需要消灭,你还出来插一脚,让我再费这么多心。

总之,吕布必须死,询问刘备,这就是曹操厉害的地方呀,自己心里有数,再听听别人的意思,感觉合适就按那个人说的办,建议的人肯定很开心,曹操也开心, 因为出事可以甩锅了。



relover


谢谢平台,巜三国演义》中曹操为什么能听吕布的话绞死吕布呢?公元“189年,董卓废掉少帝刘辩,改立陈留王刘协为帝,汉献帝任董卓做了相国。,董卓控制了朝政大权,无恶不作,残暴无道,老百姓恨之入骨。好多英雄豪杰想除掉他,都因董卓加强安全防护外,主要是身边有一个少年英雄一一一那就是吕布。吕布字奉先,是一名无敌天下的英雄。武艺十分高强,他原来是丁原的部下,是丁原的义子,董卓带兵攻打洛阳时候,派人许以高官厚禄,令他杀了丁原。结果,按照董卓的计划,果然,杀了义父丁原,接着投靠董卓,认贼作父。无论董卓走到那儿都把吕布带着,吕布头戴花冠,骑着一匹赤兔马。手使一杆方天画戟,唇红齿白。英雄威武,所向无敌。因为大家惧怕吕布的勇猛,一直没有人对董卓下手。结果,董卓为笼络吕布,认他为义子。怎样才能了董卓,这就是王司徒′王允使出连环计。用家里歌女貂蝉使用美人计。离间了董卓和呂布关系。吕布一怒之下为红颜。又杀了董卓。接着吕布在汉献帝建安二年(公元l97年),这时吕布带兵离彭城二百多里下邳住扎。这时,曹操联合刘备,‘(刘备还没成气候只带几百小兵)于第二年正式征讨吕布。当时,因吕布在彭城已经大战几次。都因呂布有勇无谋,未能取胜,这才在离彭城正东方向下邳州,关上城门,以逸待劳。曹操在梁地遇到刘备经在彭城(徐州)商议,这就是上面介绍征讨下邳的呂布。曹操兵还未到达目的地,就写信给吕布,向他分析利害得失,劝他投降,吕布虽然勇猛,但缺失布局谋落,但曹操大軍战将很多,吕布心中害怕,因为上面交待过,吕布杀了义父董卓后,董卓亲信杀了王司徒,又追杀吕布,吕布骁勇但连日苦战,筋疲力尽最后带亲信逃往彭城,迎头又遇曹操几次败于曹军,才住扎下邳城。上面说曹操送信劝降吕布,吕布心中摇摆不定,手下陈官献计,但吕布听信妻子建议,偷偷派遣部下官员许汜、王楷向袁术求救,可袁术为了保存自已,坚决不派兵。呂布在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其它′各派势力也不敢与曹操抗衡。只有苦战曹軍,吕布在曹軍围困下愈战愈败。于是曹操令人开凿沟渠,将沂水、泗水引灌了下邳城。下邳城水深没膝,士兵厌战,吕布站在白门楼上。望着黑鸦鸦,密密麻麻曹軍。吕布无妥之下打开城门迎接曹军进城。吕布见到曹操,还不死心。并向曹操说我已归顺与你,请你放了我吧。而曹操望着吕布心中爱才之心陡起想收为已用。曹操回到帐与刘备说到吕布归降之事。刘备深知曹操,但吕布不仁不义连杀两位义父。留下千古骂名。不能放虎归山。曹操经刘备这一提醒,这样三姓家奴有奶便是娘,一但他得手,连我也杀。曹操想到这儿,即命人捆绑好呂布,吕布想通过刘备说服曹操,但结果恰恰相反促成曹操决心杀吕布。吕布临行前大骂刘备知恩不报,反而为仇。最后被吊死在下邳东门一一一白门楼。刘备深知吕布曾在袁绍的大帐里救过他的命。而他为什么要借曹操之手绞杀吕布,这就是刘备有他雄心的想法,那时,各路地主武装割据,军阀混战,刘备的雄才大略,恢复汉室,他是皇室后代。每杀一个本领高强的人,为他复辟皇室扫清路障。如果留着吕布。曾经三兄弟都败于他手,留着他是他的后患,反复跟曹操交代,此人不可留,就这样东汉未年。群雄逐鹿中原,曹操势力最大,刘备过着颠沛流离流浪生活。一无軍队,二无大将,只有张飞、关羽跟着他东跑西颠。连一块共发展根据地也没有,所以,要图大业。不能有妇人之仁。这就是刘备借刀杀人之计。


布丁姥爷姥爷


首先曹操聪明过人,他是必杀吕布。而这杀吕布的刽子手却要通过刘备来操刀,实在有点栽赃的意思了[捂脸]

刘备在当时可谓名声比较好,而且手下有关羽张飞这等大将,所以曹操对刘备一直给予礼敬。

曹操去问刘备如何处理吕布,也是对刘备的一种试探,从后文来看,曹操一直在试探刘备的才能,“青梅煮酒论英雄”更是一次惊险的交锋。

刘备对曹操说,不要忘了丁原和董卓的下场,这个说法其实也是和曹操所想不谋而合的,所以曹操由此顺势杀了吕布,而让别人以为是听从了刘备的话杀了吕布。

实乃奸雄也[捂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