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关云长败走麦城,诸葛亮是否有责任?

扛大饼


关云长败走麦城,诸葛亮没有责任,因为关羽自视清高,一贯看不起人,以诸葛亮的名义派一谋士为其参谋,关羽肯定还是我行我素。我认为刘备才真有责任,刘备当时已是汉中王,他明知关羽武勇少谋,听不进忠言,如以汉中王的名义,下一道诏书,任命一谋士辅佐关羽,关羽会感到任命的重大,听得进他人之言,也可能避免败走麦城。痛失荆州,败走麦城,关羽应负全责,水淹七军后,骄横傲慢,自以为天下无敌,赵累进言,要防备东吴,要加强荆州的防御,而关羽大意轻敌,听不进忠言,造成了大意失荆州,被东吴曹魏前后夹击,腹背受敌,败走麦城,自取败亡。完全是咎由自取。


汉阙故人


大家好,很高兴能为你回答这个问题,我有一个同班同学就是姓诸葛,我一直怀疑他就是诸葛亮的后人。所以呀,我来帮你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诸葛亮身为谋士,为何不劝谏?

诸葛亮应该是能意识到荆州存在隐患的,他为何不向刘备言明?至少有三个时候,诸葛亮应该劝谏刘备。

其一,刘备攻打成都请求支援时,只留下了关羽一员大将守备荆州,这是个最佳的决定吗?

其二,益州平定后的几年里,荆州的危机一直存在。

其三,关羽单独发动襄樊之战时,荆州的后方就不怕有危险?

当然,除了诸葛亮,谋士法正也并没有劝谏,想来要是“凤雏”庞统还在,他身为荆州人,总会时时刻刻惦记着荆州这一块战略要地吧。

丢失了荆州,致使关羽丧生,诸葛亮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诸葛亮此时为什么不分兵守护荆州?按照刘备和庞统入川时的分兵按排,此时应该是:关羽、张飞、赵云三个人守护荆州;诸葛亮一个人入川,因为在西川那边,还有黄忠、魏延和刘备。按照荆州当时的分兵按排,诸葛亮也应该再留下一个人:张飞或者赵云。诸葛亮此时分派将领不够公平。关羽一个人守护荆州,以后荆州发生战争,关羽便顾头不能顾尾,这就为丢失荆州,埋下了一个失败的因素。

回答到此圆满结束,喜欢的麻烦点赞、评论、转发。


謀略國學


关二爷败走麦城,导致蜀国集团丧失最重要的军事屏障荆州。最根本原因在于诸葛亮布局荆州局势时候的策略失误!为什么这么说呢?原因有以下三点:

1.孔明对关羽的综合能力太过于自信。明知道关羽性格自傲,刚愎自用,还要委派他一人守荆州。在荆州的关羽身边其实并没有一个真正有军事谋略的人。到了关键时候,没有人能提出最正确的决策。

2.对关云长后方支援不够。荆州距离蜀国的大本营成都相距千里,以当时的行军速度,需半月方可到达前线。荆州周边有实力的军队只有上庸的刘封孟达。况且当时的刘封已经与刘备集团离心离德,因为嗣位问题,刘封已经是想独立发展了。

3.对地理位置判断不明。荆州地处交通要道,面临曹魏和孙吴两家的虎视眈眈。荆州本来就是易主频繁的一个地方,易攻难守,靠一员大将根本无法彻底控制局势。大势不明,布局就会策略失误,当时的蜀国百废待兴,根本没有精力去占据和发展荆州集团以及周边城池的实力。荆州就是一块悬挂在群狼口边的好肉,群雄岂不想方设法的去挣抢?

总之来说,诸葛亮作为蜀国最有发言权的谋略家,应该对荆州失利负有根本策略失误的责任!



公路影视哥


关羽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是大家十分熟悉的历史了,到底谁该为关羽之死负责,诸葛亮是否有责任呢,这个问题也是由来已久,众说纷纭,我就在此简单分析一下我的看法。

  1. 首先,关羽丢失荆州走麦城阵亡的前因是攻打襄樊,如果不攻打襄樊,吕蒙的白衣渡江计划也是很难实施的,因此先要搞清楚为什么要打襄樊,作为我个人看法这个是关羽擅自采取的行动并没有得到刘备甚至是诸葛亮的授意,因为如果是领导决策要发动战争,那么不可能既不配合行动,又不给关羽配置配套措施,又不增援,但是战争确实发动了,那就说明刘备并没有反对而是听之任之,因为那时候刘备刚拿下汉中,扩张心情迫切,所以没有阻止关羽。那诸葛亮有没有责任呢,我认为没有,首先诸葛亮当时主要职务是供给后勤坚守后方,没有军事指挥权,而且诸葛亮做事谨慎不可能让关羽去打无准备之仗的。

  2. 关羽失荆州最后走麦城,固然上面分析的战略失误有关,但是主要还是个人性格问题,站在历史的角度来看,不可否认确实关羽是一个勇武忠诚的良将,在刘备集团内部也是可以独当一面的大奖,但是却性格高傲,刚愎自用,对吕蒙陆逊等人从来不屑一顾,不进忠言,导致最后被曹魏和东吴联手夹击。


在我看来,关羽败走麦城把责任推给诸葛亮是不公平的,看历史要从客观事实角度出发,不能被小说演义误导了史实,历史上诸葛亮没有那么大的军事指挥权且也不像三国演义中那样具备高超的军事才能。

所以,综上所述,我自己认为关羽败走麦城最大的责任在于自己,轻敌怠慢刚愎自用,其次刘备作为集团领导人也应该担负一些责任没有及时阻止关羽的冒失行动,而诸葛亮是没有责任的,


识海泛舟


我相信很多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都有一种统一的想法,那就是该剧。给我们在生活的为人处事,以及谋略上,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也给予了我们很多启发,该剧是一部非常经典,值得赞扬的影视剧也是还原了原著,那么在精彩演绎上又增加了很多的情节。

咱们回到正题,关羽败走麦城跟刘备没有关系,因为在剧情中我们可以看出,刘备在作战时,处于下风,而关羽重视情谊,想要营救刘备,那么在这场战役中也看出了关羽义字当头是多么的重视情谊,不顾一切去帮助刘备以获得成功,但是没想到在麦城这块中计,遇到他人突袭,导致了此次战役的失败,最终关羽败走麦城自杀殉亡。

综合以上我们可以看出,此次战役中,关羽败走麦城,属于失算而责任不属于刘备,也跟刘备没有什么关系,而且刘备嘱托,关羽要死守城池,但是关羽没有服从命令,导致惨败,属于自身原因。



百家讲解


我认为刘备和诸葛亮对关羽的失败付有主要的责任。关羽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援兵不足”。这一点我们可以分析一下双方的兵力:整个战役自219年7月开始,至12月结束。关羽的荆州军有五万人,用于北伐的大约四万人。曹魏的兵力分批派往前线,计算比较复杂:于禁七军被关羽所俘3万余人,加上死亡逃散的,当不下4万人。徐晃同夏侯渊以重兵守汉中,夏侯渊战死后,徐晃率重兵屯宛,当不下万人。殷署、朱盖等12军,殷署一军为5千人,其余11军仍以每军5千人计,徐晃、殷署、朱盖等军共约7万人。曹仁、吕常所领樊城、襄阳守军,当不下1万人。曹魏方面,前后出动兵力大约12万之多。中期以后增援兵力8万余人。而且,曹魏先后调用满宠、于禁、徐晃、赵俨、徐商、吕建、殷署、朱盖、张辽、裴潜、吕贡等共11人前往支援曹仁。其中除张辽、裴潜、吕贡等军因关羽撤围未到樊城外,其余8人都参加了樊城战役。可见,曹魏集团是“倾国之力”守襄樊。而关羽,始终是开始的5万人。刘备即没有派一兵一足支援,又没有派遣合适的将领辅佐。结果可想而知,就算关羽绝伦超群,威镇华夏,毕竟兵少将寡,何况还有孙权背后捅了一刀,怎么能不失败。相反,设想刘备如果在关羽水淹七军后适当的帮上一把。攻险襄樊的可能还是很大的,到那时才是真的实现了诸葛亮说的“跨有荆、益,保其岩阻”。


今古杂坛


公元219年,刘备为了牵制曹魏让汉中、益州能够得到休养生息的机会,于是命令关羽从荆州北伐。关羽围曹魏于樊城,不久水淹七军、活捉曹魏大将于禁,杀死庞德至此关羽威震华夏。然而,东吴孙权授意吕蒙偷袭荆州,占领江陵切断其归路致使其北伐功亏一篑败走麦城,最终被杀。我们纵观整个形势来分析关羽北伐失败并败走麦城的原因:

首先,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蜀汉人才凋敝、国力不足。而荆州失陷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兵力不足,当曹魏与关羽陷入僵持阶段以后,关羽不得不抽调荆州守军,这才给了吕蒙偷袭荆州的机会。究其让傅士仁、糜芳投降东吴的原因:除了和关羽不和,更重要的就是荆州后方空虚守城已无希望。同时,刘备人才凋敝也是一个原因,如果关羽手下有一员智勇双全、独挡一方的将领,那么即使关羽北伐失败也不会如此彻底。有人说,关羽镇守荆州是错误的。但我们纵观蜀汉,将才多不胜数,然而能独当一面、智勇双全的帅才却犹如凤毛麟角。最起码就荆州统帅来说,关羽已经完成了其战略意图。

其次,东吴对荆州垂涎已久。有人说孙权出兵东吴是因为关羽的傲慢,那么说明你太看不起孙权了。难道关羽对孙权毕恭毕敬,孙权就会放弃荆州这么富庶和人杰地灵之地?而孙权之所以会向关羽提亲,无非是想以此来稳定关羽,让关羽觉得东吴并无垂涎荆州之意。果然,这个策略不光麻痹了关羽,更是麻痹了刘备和诸葛亮,不然刘备也不会要求关羽北伐。换句话,其实当时谁镇守荆州都无济于事。因为在东吴蓄谋已久的策划下,荆州必丢无疑。起码关羽水淹七军的北伐还是比较漂亮的,换作其他人不一定有这样的战绩。

最后,就是关羽北伐失败的最根本原因:刘备战略谋划的失败。他低估了孙权对于荆州志在必得的决心,更高估了吴蜀同盟对于东吴的牵制力。而后为了夺回荆州,刘备又在夷陵之战被陆逊击败,至此北伐中原的梦想基本就破灭了。而刘备亲手缔造了复兴汉室的梦想,也亲手毁灭了自己的梦想。当时的形势下蜀汉已经别无选择,只能修养生息。然后再过三五年国力提升后,才是真正北伐的时机。当时我认为最好的情况就是把荆南四郡全部割给孙权,然后以此为契机让孙权出兵合肥牵制曹魏,这是上策。把荆州的人口、物资、军马全部迁移到益州,然后把荆州割让给孙权。虽然失去了荆州重地,但是一方面能让孙权死心塌地的维护吴蜀联盟,另一方面也能为蜀汉北伐积蓄力量,这是中策。毕竟在冷兵器时代,人口是制约着国家的重要因素,一个国家的人口数量重要性要远远高于土地面积的多少!而刘备无疑是采取了最下策,纵观刘备在政治、领导上的才能是比较优秀的,知人善任能虚怀纳谏,但其统帅才能却是有待提高的。而这次战役,关羽成了最大的背锅侠。








梦归秋尘


刘备集团自从有了诸葛亮之后,在诸葛亮隆中对的指引下,他们的事业走上了发展高速公路,夺取了部分荆州,又拿下了刘璋的益州。眼看诸葛亮隆中对,两大前提已基本就位,就在这个时候,荆州的关羽却出事了。

他主动出击,水淹七军,一时间威震华夏。偏偏就在他声望正隆之时,竟然被孙权抄了后路,搞出个大意失荆州。丢失荆州这块战略要地,使得刘备集团没有向中原地区深入的跳板,从而只能龟缩在益州,这不禁让人扼腕痛心。

对于关羽的死,有人认为这是诸葛亮巧施妙计陷害的。其实不然,我们要认定诸葛亮陷害关羽,需要有证据,必须要搞清楚诸葛亮的动机。

但是很不幸的是,这两样东西我们都没有找到,诸葛亮和关羽没有矛盾,貌似关系还挺不错的,诸葛亮对于关羽的脾气,摸得很透,这使得诸葛亮能够和关羽较好的相处。

关羽在得知自己和马超并列五虎上将之后,他的心态又崩了,扬言要进四川和马超一较高下。对于这样的情况,作为关羽的老上级刘备都觉得非常头疼,这个时候诸葛亮却站了出来,写了一封信给关羽,一下子就搞定了这件事。

在信中他告诉关羽,马超虽然勇猛异常,但是他的模板无非就是另一个张飞,怎么能够和您美髯公相比?

这个美髯公的称呼,就类似于现在我们叫别人大胡子,是一个比较亲切的昵称。如果两人关系不和,以关羽这个个性,诸葛亮作为一个小辈,如此称呼他,岂不和火上浇油一样?

再者,关羽等失败在于他只是一个军事将领,对于政治和外交完全不懂。在荆州这个地方,三方势力鱼龙混杂,是三国英雄必争之地,处于弱势地位的刘备集团,要想保住荆州,就必须和长江中下游的霸主孙权搞好关系。

而关羽这个人恰恰就死在了这一点上,当鸽派人物鲁肃还活着的时候,虽然鲁肃单刀赴会把关于骂的狗血喷头,但是双方还能保持克制,能够一致对外。

可是当鹰派人物吕蒙上台,他敏锐地指出,一目前东吴的情况,只有两个地区可以夺取,一个是徐州,另一个是荆州。夺取徐州之后,东吴没有足够的骑兵,在和曹魏帝国野战争雄上,必然落于下风,所以多取了徐州也势必保不住。

而夺取荆州可以使得自己的长江防线,最后一块拼图被补上,能够极尽长江之地利,这对于东吴帝国偏安江东,是有极大的益处的。所以在他和孙权的力主之下,东吴果断对荆州下手,最终导致联盟破裂,关羽被杀。这其中哪里有诸葛亮的影子?


农村孙哥


关云长败走麦城和诸葛亮关系不大,这个和关羽高傲自大、目中无人的性格有主要关系,原本荆州得手以后,交给关羽镇守,诸葛亮临走的时候送给关羽八个字“东和孙权北拒曹操”,但是由于关羽没有把握好这八个字而导致吴、魏联手攻打荆州,关羽走麦城,最后招致杀身之祸,其实就是关羽的一句话造成的严重后果!我给大家简单的说一下前因后果。

《三国》里边,荆州本来是刘备为取西川跟人家东吴借用的,等刘备把西川拿到手以后,荆州也没还给东吴。后来东吴想了个办法,把孙尚香嫁给刘备,完了把刘备扣留在东吴,想用这个办法要回荆州,最后诸葛亮神机妙算,这事也没弄成,把周瑜还给气死了。但是生气归生气,两家还必须得联手,因为当时曹魏的势力最大,如果不联手的话,都得让曹操给收拾了。这样一家对两家曹操还不敢轻举妄动!

后来,西蜀奋发图强,定军山一战,老黄忠斩夏侯渊,后边收取汉中,就是现在陕西甘肃一带都给弄过来了。从这以后,西蜀的实力快追上魏了,这会曹操给孙权写信,意思是咱们俩家联手吧,要不蜀国就会把你灭了如何如何的,当时孙权也挺动心,这个时候有些谋士就说;主公,不能听曹操的,他乃当世的奸雄,这会把你拉过去对抗刘备,等过后在回来收拾我们。孙权想了想也是,那该怎么办呢?蜀国现在势力这么大,对咱们也是威胁啊!

这时有个谋士说;咱们来个亲上加亲,主公你不是刘备的大舅哥嘛!你妹妹孙尚香在那边呢,咱们在跟关羽提提亲,怎么个提亲呢?关羽有个女儿,没嫁人呢,正好主公你有个儿子,提一下亲,这亲要是加上,那可有好处。关羽人讲义气,咱们要成一家人,那他不得对咱们很够意思,说一定将来一大方,荆州咱们要回来了呢!就这么得派诸葛瑾去办这个事,诸葛瑾是谁呢?就是诸葛亮的哥哥。就这样诸葛瑾带着孙权的书信来到了荆州,关羽客客气气的把诸葛瑾接了进来,因为,诸葛亮临走的时候告诉过关羽要“东和孙权北拒曹操”在加上诸葛瑾是丞相的哥哥,所以,关羽对诸葛瑾还是挺尊重的,然后,诸葛瑾就和关羽说了提亲这个事怎么怎么个情况,没想到关羽把脸一抹说了一句话“虎女焉能嫁犬子”,这话说的太狠了,大家想想,人家孙权在不怎么着,好歹也是一国之主啊!你说人家的孩子是狗崽子,就是平常老百姓听了这句话也受不了啊!诸葛瑾回去和孙权一说这话,孙权这气直往脑门撞,当下决定和曹操联手。

这才有吕蒙白衣过江,最后取荆州,关羽走麦城,最后让孙权把自己脑袋砍了。

所以大家看,如果没有关羽的这句话,孙权不会和曹操联手,更谈不上攻打荆州,也不会发生失荆州、走麦城这一说。就是因为关羽高傲自大的性格,才有了这悲惨的下场。






能量学堂


没有,当时刘备并不完全听诸葛亮的。关羽也有能力守住荆州。

汉中大战后,再调兵运粮支援荆州不易。

失荆州是个意外。两线作战是兵家之忌,所以诸葛亮本意是暂守住荆州就行了。

但关羽一见曹操汉中大败失利,南线空虚,竟自发实施起隆中对的战略方针来,一支出荆襄,西向宛洛,曹操也确实害怕,问题是背后东吴如何想?

诸葛亮的方针虽是北出祁山汉中,南遣一军出荆襄,合击魏国,但也要有足够国力与时机,因为国力不足,才联吴抗曹,关羽出荆襄却不联吴,孙权联姻试探还被骂虎女安肯嫁犬子。是破坏了联吴方略。

这个谁也怪不着,只怪自己太高傲。

就这等行为,刘备又甚倚之,灭了魏,下一步就该收拾东吴了。孙权也不是傻瓜,岂能纵容其做大。抄其后路,袭取荆州也就是理所当然了。

但关羽占据如此重要占略位置。又独统一军在外,骂孙权也是骂给刘备看,若真与孙权联姻了,刘备会怎么想。

所以关羽并非一些人想象全凭武艺高强,其实其人甚有兵家大略。荆州也并非无留守人手。只不过有些大意,轻视了吴国人才。

这等乱世用兵而轻视敌手行为,走麦城也是必然之事了。

所以诸葛亮与刘备等人一接到荆州战报,便知要坏事,忙下令刘封,孟达等人密切关注战场形势,一旦荆州不测,立码去救。可偏偏刘封,孟达又不听话,认为刘备总是偏袒关羽,正好借刀杀人。这一下子可葬送了关羽性命了。

实际刘备确实是偏袒关羽,偏袒到从不忍触其脸面的地步,若早早遣一军入驻荆州之侧,东吴想偷袭也得掂量掂量,可是这样一来岂不显得关羽没脸面,所以诸葛亮,法正等人急得无法,刘备却只让刘封,孟达等人关注前线形势。诸葛亮知道到那时就来不及了,便让孟达等人到时不用管荆州,快救麦城捞出关羽来再说,毕竟是副皇帝,刘备的铁杆人材。可孟达,刘封等人连麦城也不救。开始也没想致关羽于死地,只想让他吃点苦头教训敎训的意思,谁知后来战场形势发展太快,吕蒙等人取了荆州就马不停蹄卡麦城,直接不让关羽回老家,关门杀人。那时刘封,孟达等人想救也来不及了。孟达知道刘备这事不能算完,吓得忙投曹操去了,曹操危难之际见孟达来投,直接封了他一个大官,雍凉太守。刘封还心怀侥幸,让刘备逮住揪了脑袋去。

要知道,这是人地俱丢,战略要地丢了。铁杆大将丢了。

历史上并没记载刘关张三人结拜之事,但曾记载三人未发迹时,常同席而坐,不分彼此,甚至经常与美羽同榻而眠。

在曹操鼎盛刘备穷困之时,关羽也没贪恋汉寿亭候之位,没惧怕前途艰险仍挂印而去,追随几近末路的刘备。

这样的铁杆人才为人所害,可以想想刘备的心疼程度,能让刘备怒而兴师的事不多。可关羽一死,刘备本来就爱哭,以前有些是假哭,这次是真哭,日夜号哭,四十余日,眼中泣血。心下对诸葛亮等人可能也生气。可是他不是曹操,不好意思也没理由相责,只好日夜号哭,也是哭给诸葛亮等人看。

又要起兵伐吴,诸葛亮劝也不听。其实是心里有火气,越劝越不爱听,故意打诸葛亮的脸,甚至这此出征诸葛军师也不稀带了。终于怒而兴师,又吃了大亏。

其实至始至终也不关诸葛亮责任。

刘备最终也意识到自己错误,便又来了次堪称千古第一的托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