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上海的援鄂醫護說,在隔離點,除了沒有家人,這裡就像家一樣

回到上海的援鄂醫護說,在隔離點,除了沒有家人,這裡就像家一樣

“感謝最美逆行者,歡迎回家,新時代最可敬的人!”昨天,來自華山醫院、東方醫院的部分援鄂醫療隊員抵滬,奮戰44天的白衣勇士們受到了非常高的禮遇,未來14天醫學觀察期,他們將在位於青浦鳥語花香的錦江中信泰富酒店中渡過。

當東航飛機緩緩降落在機場時,隊員們感動得落淚,“說真的,我非常非常想家,踏上上海土地的一刻,我知道我們回家了!”華山醫院徐瑾藥師說。淚水止不住地在眼眶裡打轉,普外科陳進宏教授登機那刻,還是忍不住,“其實我平日很剋制也很嚴肅,但這些天真的太不容易,還有很多同行在武漢堅守,道別武漢回到家鄉,情緒失控了!”記者獲悉,醫學觀察期內,酒店方面為這群最美逆行者提供了細緻周到的服務保障,力所能及為他們營造家一般的感覺。

魚蝦、油麵筋塞肉,終於吃上“家的味道”

作為華山醫院這一批醫護人員的領隊,陳進宏凌晨一點多才入睡,伴著院子裡的鳥語花香,他接受了記者採訪,“我以為會極度疲勞,很早入睡,但還是情緒有些亢奮,畢竟真的回家了!”

回家這兩個字,對每位援鄂醫療隊員都曾是夢寐以求的心願。昨天醫療隊抵達酒店,大堂及住宿樓門前紅色橫幅就醒目地張貼,“熱烈歡迎上海援鄂醫療隊凱旋。”一排排“易拉寶”貼著“歡迎回家,終於可以吃到家的味道!”

回到上海的援鄂医护说,在隔离点,除了没有家人,这里就像家一样

家的味道,曾經魂牽夢縈。陳進宏說,武漢武昌方艙醫院44天的日子裡,他與隊友們克服了許許多多困難,救治了一批批患者,成就感與辛勞一併湧上,唯一有點不適應的是“吃不慣”。昨天一上東航飛機打開餐盒,看到魚香肉絲、油麵筋塞肉等本幫菜,隊員們都特別開心,“這就是阿拉上海家鄉的味道啊。”

愛吃魚蝦的徐瑾,終於樂了。“政府為我們安排得很周到,這裡除了沒有家人,其實與家一樣的!”在武漢,初期物資緊缺,徐瑾與隊友吃了許多天冷凍肉,特別想吃一口魚蝦。回到上海第一餐,恰好就是奶油蘑菇湯、意大利通心粉配蝦仁,“他們配菜很考究又有營養,這就是我們上海人的細緻周到。”

對著庭院摘下口罩,呼吸久違的新鮮空氣

終於可以在陽臺上坐一坐,對著春光摘下口罩,呼吸最新鮮的空氣了。援鄂醫療隊員們享受著這難得的愜意。錦江中信泰富酒店是一座園林式酒店,綠意盎然,每位隊員的房間均有一個陽臺,一眼望去,滿園春色入眼。

回到上海的援鄂医护说,在隔离点,除了没有家人,这里就像家一样

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執行隊長、南院急診創傷外科主任孫貴新,今天就在房間窗戶遠眺春色,“一到家,就感受到了家的溫暖。”在市衛生健康委等部門提前意見徵詢基礎上,援鄂醫療隊員的基本起居生活需求,均得到切實保障。

“昨天我一到酒店,先洗個舒舒服服的熱水澡,吃了晚餐換上棉毛衫,久違的‘葛優躺’看著電視,”東方醫院南院重症醫學科醫生李辰說,“是這些天來最踏實的一餐飯。溫暖、安心、上海我們終於回家了。”

徐瑾是典型的感性、細膩江南女子,回到上海她感受到的每個細節,都是家鄉的溫馨,“從登上飛機到機場酒店,所有工作可以用事無鉅細來形容。”她特別舉了個小例子,到了酒店,地板上置放兩排封好的礦泉水,當自己準備找什麼銳器劃開塑料封時,手一摸,原來當中已經解封過,方便隊員取水。“這麼小的細節,工作人員都為我們想到了,這就是家鄉人的做事風格——妥帖。”

回到上海的援鄂医护说,在隔离点,除了没有家人,这里就像家一样

回家了,安心之餘還有兩段“不捨情”

酒店方面透露,醫學觀察期間,醫療隊員所有餐食由錦江飯店提供,兩葷兩素熱氣騰騰的便當,會送至每位隊員房門口的小餐車上,實現無接觸。此外,裝著蘋果、橙子、紅提等水果拼盤,幫助隊員補充每日需要的營養。今天的早餐裡,麵包、蒸餃、小米粥、豆漿……中西餐點都考慮到位,隊員們紛紛說,“這頓吃得真落胃!”

“雖然我們在離開武漢前已經都進行了核酸檢測,呈陰性,但為了讓市民、讓酒店工作人員放心,同時做好醫務人員該有的榜樣,我們將依舊嚴格執行隔離規定。”孫貴新說。嚴格紀律做好醫學隔離觀察之時,陳進宏還帶領隊員們建群,及時開展“雲健身”,到點打卡,“隔離觀察後大家都要返回工作崗位,趁這個機會,修身養性更鍛鍊好身體,以便儘早投入原有的工作之中。”

“一下子那麼長時間不在醫院,學生們的學業可不能因為我耽擱了”,博士生導師的陳進宏,稍微空了一點就開始給學生改文章。而身為外科醫生的他不免打趣兒,“說實話我手都癢了,休息好就要回到醫院開刀去!”

問及回家的援鄂醫療隊員,安心之餘更有萬般不捨,不捨44天的武漢醫患情,不捨仍駐守在武漢的同事們,徐瑾最後感慨說,“我相信,我們終有一天攜手再度返回武漢,屆時就如昨天那張紀念版機票一樣,武漢的春光會更加燦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