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大午:治企用賢,監企用親


大午集團的企業治理制度,

暗合了中國歷史上“賞功任親”、“賞功任賢”的傳統,使企業真正做到了“治企用賢,監企用親”。其中,治企用賢中的“賢”,是“舉賢不避親”的。大午集團企業治理制度的初衷並非刻意模仿古人,但古今中外人類的智慧常常是相通的。

孫大午:治企用賢,監企用親

孫氏文化園一角


我國的中央集權制度,始於周,成於秦,興於漢——“百代盡行秦政治”,人們常常把集權制歸到秦始皇,其實,從分封制到集權制的過渡期是在周朝。商代末年,每個諸侯國的諸侯都是土生土長的部落領袖,而且有自己的武裝。周朝產生後,開始集權統一——“改土歸流”,分封建衛開始,從中央派官過去當諸侯。姜子牙封到了齊國,周公旦封到了魯國,就產生一段歷史上流傳千年的對話——周公旦問姜子牙,“你用什麼方法去治理齊國?”姜子牙說,“我要賞功任賢,獎賞有功勞的人,任命有賢能的人來當官。”周公旦說,“那樣你的後代會失去國王,因為你的後代跟不上社會上的賢人。”姜子牙問,“賞功任賢不行,你怎麼去治理魯國呢?”周公旦說,“我會賞功任親,有功勞的人會賞賜,但是當官的一定是我們家的人。”任親是一種血緣關係,任賢是一種社會關係,他們倆的對話千年無解。

秦始皇滅六國後,沒有把秦朝治理為家天下,仍然保留了改土歸流制度,採用的是郡縣制的治國任賢的方法,沒有建立監國用親的制度。

到了漢代,在治國任賢的基礎上,補充完善了“監國用親”,就是說,漢天下是我的,“非劉不王”——韓信想當王?不行!你可以當官兒,當州牧、刺史,但監國、封王,那是劉家的事情。劉邦的後代幹什麼?封王娶媳婦生孩子,封王,監督國家運行。比如滿城漢墓——中山靖王墓,中山靖王娶了17個老婆,生了34個兒子,還有17個女兒,河間都是他兒子的。封侯——幹什麼呢?你當縣官,我監督著你。你出了事兒,我把你告上朝廷。他的任務,就是監督國家的體系運行。這是“治國任賢,監國任親”的歷史。

孫大午:治企用賢,監企用親

大午集團董事選舉


“治國任賢,監國任親”反映到企業中,就是“治企用賢,監企用親”。大午集團企業治理制度中,所謂“治企用賢”就是通過選舉的方式進行。大午企業治理制度就是不問出身,只要有能力,都可以上來當董事長。由家族委員會和顧問委員會組成的監事會來監督企業的運營。民主選舉和民主決策本身已經是一種監督,加上監事會,形成全方位、立體的企業憲法的監督機制。好人不能越法而行善,壞人不能越法而行惡,只能服從制度設計的人格,去做最恰當的事。

“監企用親”——大午集團就是我的,是我們家族的。我的後代有能力就去競選董事長,沒有能力就在監事會看著企業。大午集團未來也是這個樣子。監事會是我們家的。其他人有本事競選,有本事當一把手,有本事進入董事會,有本事當董事長,都沒問題。但是,企業是我們家的,是血緣傳承。

沒有私有,就沒有公治;沒有公治,就沒有共享。私有是社會的基礎,是終級負責人,是定海神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