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花十幾萬給孩子報班值得嗎?和一直玩到大的孩子有大多區別?

嚕嘟現在還不到2歲,在半歲之前,我對教育的態度還是很放養的,想著自己從小一路學習都挺順利,只要把學習習慣培養好,上課認真聽講,放學完成作業,成績好,不是理所當然的事情麼,對社會上火熱的各色學科培訓機構,譬如學而思,新東方這些,我也是覺得沒太大必要,自信以自己的能力,教好兒子,so easy。


但是,從去年同學聚會開始,聽到朋友們聊著娃的教育規劃和現狀,結結實實震撼了我,原來我還是把現在的學習競爭,想的太簡單了。
先舉三個身邊的例子:


例A:同學娃,7歲了,4歲開始啟蒙英語,娃爸各種渠道搜尋英語學習方法,每年原版繪本教材都是萬把塊的花銷,去年參加新希望英語大賽全省一等獎,去北京參加了全國總決賽,在我看來很牛了,能夠流利的聽說讀寫,全英故事書不在話下,結果聚會時同學還在跟我哀嚎,說4歲啟蒙晚了,去北京看到的牛娃現在都可以讀原版哈利波特了,一再囑咐我英語啟蒙必須趁早,出生就可以開始磨耳朵了。聽聞未來中考政策可能會加二外,他今年準備報班學法語。


例B:高中大學兄弟的娃,英國出生英國長大,也是從小各色培訓報著,我在朋友圈裡看到就有鋼琴,馬術,擊劍,游泳,一口流利的英腔英語就不談了,我兄弟也是個學霸,特別是文學,高中時就發表過武俠小說,娃雖然在英國,傳統文學可一點沒耽誤,唐詩宋詞樣樣精通,現在讀著英國的私立小學,未來計劃走名校路線一路向上讀。


例C:這個是最近幫朋友忙,給她親戚小孩補習下英語,孩子馬上面臨中考,上了兩次課,其實這孩子很聽話,也願意學,只是從初一開始,沒有人教應該用什麼方法學英語,學校老師也沒有針對性的教學,基礎沒打好,現在考試自然很多看不懂,距離中考有限的3個月,要重新打基礎,記單詞學語法,累積閱讀量,最後刷題衝刺,任務還是相當重的。
除了上面三個例子,更加震驚我,就是武大的18年省內理科分數線到了637了,什麼概念,我當年武大線是590,我考的620,也就是說把我放到現在武大也是沒資格上了,估摸著也就是個理工大的水平。
這些對我的衝擊相當大,冷靜下來思考,無論國內國外,優秀的教育資源永遠都是有限的,那麼誰上誰不上,只能用排名次這個相對公平的方法來決定,逼著家長投身到這場教育競賽中,學特長,考高分,拿獎項,為孩子的升學之路,儘可能的添加砝碼。
鑑於這種形式,嚕嘟寶就不能想著放養到小學再來抓學習了,結合我們自身的能力,我和老婆給嚕嘟定下了現在開始鋼琴,英語同時啟蒙的計劃。
鋼琴方面,老婆自己就是武音的鋼琴老師,專業上肯定沒問題,現成的鋼琴,就帶嚕嘟經常去工作室玩,摸摸琴,聽聽彈奏。


在家裡呢,媽媽帶著娃做奧爾夫的音樂遊戲,建立基本的節奏概念,老婆說娃的耳朵還不錯,能聽出細微的聲音變化,每天晚上睡覺前就放古典音樂,潛移默化的讓他接受。
下一步計劃,天暖和後,就嘗試讓嚕嘟旁聽鋼琴課,只要他不鬧,就讓他看著哥哥姐姐們是怎麼在學琴。

一年花十幾萬給孩子報班值得嗎?和一直玩到大的孩子有大多區別?


英語方面就是我來抓了。一個大的原則,語言的學習,一定要有足夠的優質的輸入,再加上耐心的等待,就一定會得到娃的語言輸出。現階段2歲之前,以磨耳朵為主,一是聽兒歌,主要用的是Super Simple Song,一共3CD,每天閒下來就當背景音樂放,然後娃很迷小豬佩奇,之前給他看過動畫片,現在保護眼睛,動畫片就停了,我找了佩奇的原版音頻,這個和兒歌交替播放,先讓娃的耳朵對英語發音有個基本接受度,然後一套原版的佩奇故事書,就讓他當玩具了,兒子現在還挺爭氣,因為喜歡佩奇,每天都必須讀佩奇繪本,我們讀中文的,給他就拿英文的玩。

一年花十幾萬給孩子報班值得嗎?和一直玩到大的孩子有大多區別?



一年花十幾萬給孩子報班值得嗎?和一直玩到大的孩子有大多區別?



一年花十幾萬給孩子報班值得嗎?和一直玩到大的孩子有大多區別?


接下來,到了7月2歲以後,就要開始親子閱讀英文繪本了,經過多方比較,我決定使用廖彩杏書單,這套啟蒙書單起始難度不高,只要堅持按照計劃來,全年52周就能積累100本的閱讀量,到了3歲就可以解鎖分級閱讀技能樹了,到時候再來對比選擇用哪一種分級體系。
以上就是今年大致的計劃,記錄啟蒙過程中的點滴,分享大家,督促自己……
教育這個事情,沒有絕對的說什麼時候開始就可以,錯過哪個時間點就不行的,特別是英語,樓主我初中才開始學英語呢,一樣可以學好。
做父母這件事情,也是要與時俱進的,社會發展到現在這樣的成熟度,孩子面對的競爭跟我們兒時比是天差地別的,無論你接不接受,娃都要經歷這些。優秀的教育資源只有那麼多,我們的任務,就是在娃成長的路上為他把握好正確的方向,過濾掉那些雜音,讓他有機會成為更好的自己。
落實到具體的個人選擇,對於興趣特長,我覺得不需要搞太多項目,一門藝術一門體育,足夠了,技能型的特長都是需要投入大量時間練習的,特別是樂器類,讓孩子什麼都會點,不如讓他專精一項。


可能很多爸媽都會說,娃一開始對什麼都感興趣,什麼都說想學,但是時間一長就失去興趣了。這一點我想發表下我的看法,學習都是反人性的,不可能完全靠興趣堅持下來的,都會有枯燥期,這時候需要的是我們家長的堅持,和老師正確的引導。前段時間很火的周杰倫當鋒味的嘉賓,和謝霆鋒聊到小時學琴,親口在節目裡說小時候都是媽媽拿著藤條站在背後逼著練琴,才為今天的成就打下堅實的古典音樂基礎。所以大家在為娃選擇興趣班的時候,一定要先問自己,有沒有足夠的耐心,陪同孩子一同學習成長,而不是交了錢,每週往課堂一送,就覺得學習到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