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衛浴企業4月1日起漲價

國內疫情高峰已經過去,不少企業正在有序復工復產,但開工率不足等因素導致的原材料及運費上漲問題依然困擾著衛浴企業。近日,一張科勒衛浴即將漲價的圖片在朋友圈流傳,顯示科勒衛浴將在4月1日起實行新的價格。此外,驪住此前也宣佈上調部分產品的價格,執行日期同樣在4月1日。

網傳科勒中國4月1日起漲價


近日,微信朋友圈傳出科勒中國2020年4月產品建議零售價調整通知。內容顯示,為了繼續強化科勒高端的品牌形象,同時基於對原料供應、成本和市場等因素的考慮,科勒中國決定對部分產品進行價格調整,新的價格將於2020年4月1日起正式執行。


據通知,科勒中國將提供期限至2020年3月31日的價格保護期,經銷商在3月31日前付款,可以享受2019年的價格。在流傳的通知中,科勒中國同時表示,公司會跟蹤銷售及市場反饋,評估和制定下半年的價格策略。

多家衛浴企業4月1日起漲價

朋友圈流傳的科勒中國漲價通知


對於流傳的漲價信息,廚衛君撥打科勒中國電話熱線進行諮詢,對方稱對此不瞭解,表示產品價格以當地門店的信息為準。


除了科勒中國,驪住日本也將於2020年4月1日上調部分產品的建議零售價,涉及馬桶、整體浴室、浴缸、水龍頭、電熱水器、瓷磚等多個品類,漲價幅度介乎1%至15%。驪住日本此次漲價早於2019年11月公佈,當時還沒有爆發新冠肺炎疫情,但多種原材料已經開始漲價。不過,驪住日本2020年2月曾表示部分商品的發貨日期可能會延後,受影響產品包括全系列智能馬桶、全系列馬桶·浴室櫃一體產品、全系列洗手檯、全系列整體浴室等主流品類,目前未知原定於4月1日實施的漲價策略會否正常執行。

鈦白粉、原紙等多次漲價,電阻漲幅高達80%


3月12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國家衛健委新聞發言人米鋒指出,總體上,我國本輪疫情流行高峰已經過去。雖然疫情流行高峰已經過去,但製造業開工率不足的問題,短期內已導致多種原材料價格上漲,而同步走高的物流運費更為衛浴企業的正常經營雪上加霜。


以陶瓷製品用到的鈦白粉為例,該種原料價格在國外需求強勁及國內消費回暖的疊加下,2月起開始進入上行通道,國內上市公司中核鈦白自2月26日起上調各型號鈦白粉銷售價格,其中國內客戶銷售價格上調500元人民幣/噸,國外客戶出口價格上調100美元/噸;另一家上市公司金浦鈦業也上調了鈦白粉出廠價。此外,美國鈦白粉巨頭特諾(Tronox)也在3月11日上調產品價格,其中亞太地區上調120美元/噸。

多家衛浴企業4月1日起漲價

中核鈦白2月26日起上調產品銷售價格

多家衛浴企業4月1日起漲價

美國特諾3月11日起上調產品價格


紙價方面,包裝紙在2月份就迎來了一波瘋漲。自2月至3月初,原紙廠已經完成了四輪漲價,累計漲幅普遍高達500-600元/噸,最高者已經突破1000元/噸,有紙廠甚至一次性就漲價500元/噸。迫於成本壓力及開工率低下,2月下旬起多家包裝材料公司陸續停止接單。

多家衛浴企業4月1日起漲價

2月下旬以來,國內紙廠已有多次漲價行為

多家衛浴企業4月1日起漲價

有紙箱生產企業停止接單


近期漲價幅度最大的是在智能馬桶蓋等電子產品中廣泛使用的電容、電阻等被動元件,全球最大的芯片電阻供應商國巨電子對這兩種產品分別漲價30%、80%。此外,厚聲、奇力新旗下的旺詮日前也已發佈漲價聲明,通知通路商、EMS客戶調漲電阻價格,調漲幅度60%以上,後續不排除再漲的可能性。


據悉,物流運費是造成原材料價格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疫情發生以來,一些地區因人工短缺導致交通運輸、防疫防護等綜合成本上升,貨運費用同比上漲了近1倍左右,貨運司機用工成本上漲5-7倍左右。在這些因素的影響下,多種原材料的產出遠遠小於正常水平。

高儀、科勒、美標直播賣貨


除開工率不足導致的產品價格上漲外,疫情對全球衛浴企業的正常運營也帶來一定影響。2月以來,TOTO、驪住、松下等在中國設有多家工廠的日本企業相繼宣佈延遲或可能延遲產品發貨日期。

目前日本部分地區已出現因無法從中國進貨導致的工程延期等情況,缺貨的商品包括整裝衛浴、普通馬桶、智能馬桶、洗碗機等。


面對疫情,國外衛浴企業開始主動出擊尋找新的運營及生產方式,例如多家國外企業效仿中國企業,採取在家辦公等方式減少人員聚集。英國廚衛及臥室協會3月12日宣佈即日起停止所有非緊急事務,僅通過官網及社交媒體對外溝通,協會員工已開啟在家辦公模式。松下也在2月27日宣佈東京汐留總部逾2000人在家辦公至3月15日,目前未知是否已正常上班。


而線下銷售情況欠佳也倒逼企業向線上發展。目前除中國衛浴企業外,不少國外企業也發起了直播賣貨等營銷方式。高儀3月12日起舉辦“抖in home家居節”抖音挑戰賽活動,科勒3月14日邀請“辣媽買手”司徒夢婕直播賣貨,美標在3月份也啟動了多場直播。


可以說,此次疫情為全球衛浴企業帶來一場全方位的考驗,能夠留下來的都是一些風控能力、應變能力及製造實力兼優的企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