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付費閱讀的背後,究竟釋放了哪些信息?

1月15日,中美雙方在華盛頓簽署了《經濟貿易協議》。該協議文本共九個章節,其中“知識產權”放在僅次於序言的顯要位置。

根據協議顯示:

“中美雙方同意加大知識產權雙邊合作力度,推動在該領域的務實合作!”


有意思的是,就在協議簽署的同一天,微信團隊宣佈:“微信灰度測試訂閱號付費能力,符合條件的運營者可以前往公眾平臺開通付費功能。成功開通後,運營者可對原創的部分或者全部內容設置收費,用戶購買文章後方可閱讀全文。”


微信付費閱讀的背後,究竟釋放了哪些信息?

也就是說,微信在搖旗吶喊的兩年之後,正式進入知識付費領域!

01

事實上,早在幾年之前,業內就有傳言微信公眾號付費訂閱功能即將開通。

時間回溯至2015年。



微信付費閱讀的背後,究竟釋放了哪些信息?


尤其在2016年之後,知識付費成為了新的風口,關於盛傳微信即將上線“付費閱讀”的消息更是層出不窮。


不過,或許是出於流量和微信生態建設的需要,該傳言一直都沒有迎來落地的時刻!

那麼,這次突如以來的“付費閱讀”,究竟有著怎樣的特點呢?


第一,根據開通規則顯示,只要公眾號註冊超過3個月,擁有3篇以上原創文章,並且三個月內無嚴重違規行為就可開通,不過目前仍處在灰度階段。


第二,暫不支持運營者自定義價格,蘋果支付先與蘋果公司結算,安卓支付全部給到運營者,灰度期間不收提成;


第三,付費文章僅付費用戶可以查看,付費圖文暫不支持轉載、讚賞和插入廣告。


以三表龍門陣為例。

微信付費閱讀的背後,究竟釋放了哪些信息?


作為首批內測用戶,三表龍門陣發表了“全網第一篇微信公眾號付費閱讀文章”。我們發現,除了前14%內容屬於可免費試讀之外,要想閱讀全文則需要支付1元錢(運營者可在1-208元裡的35個價格檔位選擇合適的定價)。

只有付費後,才能看到餘下的全部文章內容!

截止到1月16日上午10點,底部欄顯示共有4992人已付費,“在看”人數為908。

值得一提的是,只有付費才能閱讀全文,因此付費人數可以視為“閱讀數”。也就是說,從這篇全網第一篇微信付費文章可以大致得出這樣一個結論:

付費比例大約為平常閱讀量的十分之一!

02

付費閱讀的背後

是高質量閱讀的稀缺,更是知識產權的保護

有人說,在微信公眾號打開率不斷下滑的背景下,“付費閱讀”不僅拯救不了微信,反而會讓更多的用戶選擇逃離;

也有人說,“付費閱讀”進一步凸顯了標題的重要性,會讓“標題黨”大行其道,就是勾起你付費的慾望。

甚至,網絡上還出現了非常多惡搞微信付費閱讀的段子!

但是,誰也不能否認的是,在音樂付費、視頻付費、音頻付費被越來越多人所接受的當下,原創文章付費也是大勢所趨。

怎麼理解?

一方面,微信公眾號打開率下滑有短視頻、音頻APP分流的因素;另一方面,也與微信公眾號數量越來越多、內容越來越氾濫有關。

而這本質上恰恰反映的是高質量閱讀的稀缺!

但是,對於原創作者來說,“付費閱讀”功能雖不錯,但是也沒有想象中美好。

主要原因體現有三點。

首先,“付費功能”與“插入廣告”和“打賞”相沖突。如此一來,便是此消彼長的關係。

其次,“付費功能”與培養粉絲黏性相沖突,持續性的輸出付費文章更是難上加難。


可以確定的是,假如尋常免費就能看的文章此時必須付費,勢必導致粉絲的不滿,只不過這種不滿興趣的爆發更多取決於文章質量。

因此,只有某些“乾貨”或者營養價值非常豐富的文章,才具備“付費”的價值!

最後,付費圖文不支持轉載,將喪失依靠優質文章擴大影響力,吸引粉絲的能力。試想,假如運營者經營的是一個完全封閉的存量市場,那麼粉絲下滑變成了某種必然。

03

“付費閱讀”功能的落地

在過去三年裡,儘管知識付費成為了內容創業的風口,但是對於微信來說,更看重的是流量的持續增長。

正因為此,微信遲遲沒有將“付費閱讀”功能落地!

1月9日,微信官方發佈“2019年微信數據報告”。截止到2019年9月,微信月活用戶數為11.51億,同比增長6.38%;但是,這個數字在一年前為12.36%。

也就是說,微信距離天花板的距離越來越近。

正是在這樣背景下,微信加快“付費閱讀”的功能落地,可以視為微信流量從增量時代轉為存量時代的標誌!

也就意味著,微信官方在此刻宣佈,微信紅利徹底告終!

那麼,這對於創作者而言,意味著什麼呢?

很明顯,流量會越來越朝著頭部玩家集中,尤其是打上了鮮明個人烙印且具備原創內容的公眾號。

甚至毫不客氣的說,對於高質量的原創文章,由於“付費文章禁止轉載”的設計,會讓整個公眾號生態進一步陷入到“缺乏優質文章”的惡性循環中。

而那些以轉載為主的中小玩家,或將面臨滅頂之災!

04

結語

1月9日,在2020微信公開課上,微信事業群總裁張小龍在演講中這樣說道:

“微信短內容一直是我們要發力的方向,順利的話可能近期就會和大家見面。”

微信付費閱讀的背後,究竟釋放了哪些信息?


何為“短內容”?

儘管張小龍並未做具體的說明,但是他表示“相對公眾號而言,我們缺少了一個人人可以創作的載體,因為不能要求每個人都能天天寫文章。”

也就是說,所謂的內容,極可能是像公眾號那樣的“短文章”,也可能是像微博那樣的“短資訊”,當然也可能是像抖音那樣的“短視頻”。

最後,我想說的是,“付費閱讀”僅僅是給創作者提供了一種自主選擇的工具,一種維護知識產權和取得經濟回報的手段,但絕不會顛覆互聯網以及微信構建起的“免費生態”。

當然,這對於某些人來說,毫不疑問意味著巨大的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