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癌發生轉移會出現什麼信號?醫生不說你不懂

腎癌發生轉移會出現什麼信號?醫生不說你不懂

腎癌發生轉移會出現什麼信號?醫生不說你不懂

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給腎癌病友的診療帶來很大問題,疫情之下應該做些什麼、該怎麼去做是很多腎癌病友都關心的問題。

中國抗癌協會《抗癌集結號》欄目第二季,採用直播形式對腫瘤病友進行了疫情期間的患者教育及在線答疑第二季總播放量高達4210743次,其中腎癌系列直播節目吸引204513人圍觀。還沒看?現在還來得及!TopMD已幫您整理成文字形式,您只需收藏這篇推送即可。


腎癌常見的轉移路徑?


葉定偉教授說,腎癌最常發生的轉移路徑:約70%向肺部轉移、約10%向肝臟轉移,約4%—5%向腦部轉移,還有一部分向淋巴結、骨或腎上腺等部位轉移。


出現哪些症狀提示腎癌已轉移?


如果是肺轉移,患者可能會出現乾咳、咽部不適或咯血等症狀;


如果是肝轉移,患者可能會出現黃疸、厭食、轉氨酶升高等症狀;


如果是腦轉移,患者可能會出現頭暈、頭痛、嘔吐、視力模糊等症狀;


如果是骨轉移,在轉移部位會有很明顯的骨痛。


靶向藥的副作用有哪些?如何識別和處理?


曹達龍教授說,靶向治療一線藥物索坦,可能會出現以下副作用:


手足皮膚反應:像手掌或腳掌上長水泡,皮膚有破潰等;


高血壓:比如患者服藥前沒有高血壓,服藥後血壓升高;


血液學毒性:主要根據血常規檢查結果來判斷,疫情期間無法去醫院檢查也可以通過一些現象發現,如患者面色蒼白、指甲蒼白等,可能是紅細胞降低,輕輕磕碰以下皮膚上就出現青塊,可能是血小板降低;


肝腎功能異常:患者可能會出現食慾下降、面色比較黃等症狀;


蛋白尿:可能患者的小便會有泡沫;


胃腸道反應:患者可能會腹瀉、肚子不舒服等;

臨床上對於靶向治療副作用的處理,主要分為四級:一級、二級、三級、四級。


比如手足皮膚反應,可以分成三級,一級就是皮膚有一些紅腫,二級就是皮膚出現水泡並有破損,三級就是手腳上的皮損已經嚴重影響到患者的日常勞動與行走。

一級處理方式塗一些尿素霜,或用一些護膚藥品就可以,二級處理方式就是減少靶向藥物用量,三級處理方式就是停止靶向藥物,等手足皮膚反應恢復後再進行用藥。

有些分級管理,患者自己無法處理,可以及時與主管醫生取得聯繫,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處理。

如何評估靶向藥的療效?


腎癌靶向治療一般2—3個月左右需要做一次療效評估。


如果腎癌只是單純的肺部轉移灶,做胸部CT看下肺的病灶是增大還是減小;


如果是肝臟轉移灶,做血常規查下肝功能以及做腹部CT看下肝臟病灶的變化情況。疫情期間如果無法去做療效評估,推遲兩、三週,一般沒有太大問題。


目前腎癌治療有很多種方法,如一線治療、二線治療、三線治療、免疫治療等。出現耐藥時可以這樣處理:


如果使用的是一線治療方案,可以換成二線治療方案;


如果用的是二線治療方案,可以換成三線治療方案;


如果之前靶向治療都用過了,可以選擇免疫治療。


隨著醫學的進步,腎癌在治療方面已經有了很大的突破。



沒有使用靶向治療之前,晚期腎癌中位生存期只有13個月,使用靶向治療之後,晚期腎癌患者單純使用一種靶向藥物,中位生存期能夠達到26個月,使用多種靶向治療藥物,中位生存期能夠達到50.7個月。



晚期腎癌患者使用靶向治療聯合免疫治療,中位生存期能夠達到60個月以上。

腎癌有化療一說嗎?


腎癌包括很多病理類型,如透明細胞癌、乳頭狀腎細胞癌、嫌色細胞癌,嗜酸性腎細胞腫瘤、集合管癌。腎集合管癌在臨床當中需要化療,但其它的腎臟腫瘤,在臨床上沒有化療這一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