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放水,比特幣究竟會不會漲?一文告訴你真實答案

不管怎樣,比特幣依然是比特幣。

作者丨不亮

原文標題:《清醒點,美聯儲放水,比特幣不一定會漲!》

美聯儲放水,比特幣究竟會不會漲?一文告訴你真實答案

“The Times 03/Jan/2009 Chancellor on brink of second bailout forbanks.”這句話是2009年1月3日《泰晤士報》當天的頭版文章標題,中文意思為“英國財政大臣正處於實施第二輪銀行緊急援助的邊緣。”伴隨著這句話的是比特幣創世區塊的誕生。

一切似乎是天意,各國央行無節制的印鈔被認為導致經濟危機的元兇,而誕生於經濟危機之中,總量恆定的比特幣是被認為是更好的貨幣體系,肩負著拯救“經濟危機”的使命。

於是幾乎所有人都達成了一個共識:一旦各國央行再次開動印鈔機器,大搞量化寬鬆,便會造成通貨膨脹,物價上升, 變相地洗劫人民財富,這將會是比特幣”奪權“的機會,被超發的貨幣將流入總量恆定的比特幣,價格大漲在所難免。

這一刻終於到來 !

北京時間3月16日凌晨5:00,美聯儲宣佈再度緊急降息,直接打出“王炸”,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下調1個百分點到0%至0.25%之間,並啟動量化寬鬆計劃,在未來數月分別購入約5000億美元美國國債和2000億美元抵押貸款支持證券。

對於所有比特幣的持有者而言,如今便是見證奇蹟的時刻,諸多大佬紛紛發表觀點。

Blockstream首席戰略官Samson Mow:

與普遍看法相反,美聯儲並非沒有子彈。他們還有一個:他們可以購買比特幣,比特幣不是疾病的避風港。它是法定貨幣和美聯儲印鈔的避風港,該買比特幣了。

摩根溪創始人pomp:

美聯儲剛剛用7000億美元給比特幣做了營銷。他們是從根本上削減利率並將資金印刷到比特幣交易中,簡直難以置信。

加密貨幣分析師WhalePanda:

美聯儲宣佈負利率後,等待他們將是開始購買價值50億美元的比特幣。……

人們總喜歡為自己所希望發生的事找一個理由,只要發揮主觀能動性,一切的新聞事件都可能被解讀為利好。

比特幣減半會帶來價格增長;比特幣是數字黃金,經濟危機之日便是起飛之時;美聯儲降息會導致通貨膨脹,通貨膨脹會導致比特幣價格增長;通貨膨脹不利於人民,適當的通貨緊縮更好;……

一切真的會如此順利嗎?

當大多數人都有一個一致預期,預期和“常識”似乎就是拿來被打破的。

「 零利率時代的陷阱 」

貨幣放水一定會導致通貨膨脹?

對於這個問題,日本和歐洲有滿肚子苦水。

1998年11月,日本發行了一期半年期限的國庫券,跟以往不同的是這期國庫券的利率為負值。當時不起眼的一個事件,如今看來卻是打開潘多拉魔盒般的存在,此後,負利率債券開始蔓延全球。

1999年,日本正式實施零利率政策,2001年又率先推出了量化寬鬆政策(QE),然而效果不佳。2013年4月,日本央行加大力度,原基礎上推出了“升級版”的量化和質化寬鬆政策(QQE),貨幣政策開始進入大水漫灌模式。

一切的目標只有兩個。首先是刺激經濟增長,讓企業借錢去投資,居民借錢去消費;第二個,實現適度的通貨膨脹。

事與願違,即使“大水漫灌”,日本依然通縮三十年,物價三十年不升反降,日元持續升值,成為了國際上公認的避險貨幣。

美聯儲放水,比特幣究竟會不會漲?一文告訴你真實答案

有同樣苦惱的還有歐洲,歐洲央行一直以來的目標是希望通過零利率政策或者負利率政策將物價指數提升到2%,如今遭遇新冠疫情,這一希望再度落空。

按照傳統的凱恩斯經濟學理論,一個國家的中央銀行可以通過增加貨幣供應量來降低利率,利率下降可以刺激出口、國內投資和消費,由此帶動整個經濟的增長。但對於日本、歐洲的這些發達國家來說,貨幣政策工具似乎漸漸失效。

“你可以把馬兒牽到河邊,但不能強迫它喝水。”

當利率降低接近零時,由於某種“流動性偏好”,人們寧願以現金或儲蓄的方式持有財富,而不願消費和投資,凱恩斯稱之為“流動性陷阱”。

全球經濟正在漸漸進入這樣一個矛盾的時代:低增長,低通脹,低利率;而在天平的另一邊是,高槓杆和高負債,全球的債務規模越來越大,卻無法推動經濟增長以及財富增加。

「 貨幣幻覺 」

根據我們的直覺,幾乎所有人都討厭通貨膨脹,高物價帶來的是痛苦,看房價就知道了,不僅有助於年輕人認清現實,還可以避孕。

但事實往往是違反直覺的,人們其實喜歡通貨膨脹。

1928年,美國經濟學家歐文·費雪就提出了一個“貨幣幻覺”的概念。即人們通常只關注名義價格,而不是實際價格或價格與他們的收入之比。

在貨幣幻覺下,人們會有一種普遍的認知:如果自己的工資和物價都增長了,人們不會覺得這是物價上升的結果,而認為是自己的努力獲得了成果。所以,人們普遍會因收入增加而開心,對未來充滿樂觀。

但如果物價持續下跌5年,跌幅達到20%,然後人們的工資也下降20%,每個人都會陷入一種極度悲觀的情緒中。

美國和德國的科學家甚至通過試驗證明了貨幣幻覺是真實存在的。通過長期追蹤,發現工資與物價同時增長一倍的情況下,追蹤對象的大腦腹內側前額葉皮層頻繁出現了亮點,也就是興奮反映。

相比之下,通貨緊縮更容易帶來痛苦。

通縮之下,商品價格持續下降,比起消費,人們更願意囤幣,過一個月,同樣的錢可以買更多東西,何樂而不為?人們也不願意找人借錢了,借得越多,虧得越多。不願借貸,消費降低,有效需求不足,企業減少生產,企業盈利下滑甚至虧損,失業增加,投資萎縮…… 整個社會慢慢陷入經濟蕭條。

其次通貨膨脹,通貨緊縮期間,貧富差距會越來越大。

窮人與富人的區別主要在哪兒?持有貨幣財富的多少。在通縮環境下,物價每下跌一個百分點,就意味著富人的財富購買力上升一個百分點。

而對於窮人而言,物價下跌意味著他要付出更多的勞動才能換回與原來等量的貨幣。在經濟蕭條的情況下,窮人更追求穩定的收入來源,不敢去冒險創業,整個社會階級也更加固化,而這便是日本社會曾經以及現在正在經歷的狀況。

你可能會想,這和比特幣有什麼關係呢?

在我看來,這就是比特幣、萊特幣等加密貨幣終究無法取代法幣的原因之一:除開幣值不穩定等因素,一個有通縮預期的貨幣勢必造成經濟蕭條,人們更願意囤幣待漲。因此,我更願意把比特幣當成一個另類的風險資產。

貨幣增發,其交易的對象是社會財富的存量,只要經濟還在不斷髮展,我們就需要不斷增長的通貨來對應不斷增長的社會財富。從這個角度出發,你也可以理解房地產市場和貨幣投放的關係,並不是大多數人理解的“印鈔”導致房價飛漲,而是房價飛漲導致可以不停地“印鈔”。


美聯儲放水,比特幣究竟會不會漲?一文告訴你真實答案


「 比特幣被美元束縛 」

為什麼持有和購買比特幣?

數字黃金?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用技術手段保證了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對沖風險?……

我翻開投資者的信仰簿一查,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著“自由貨幣”“數字黃金”幾個字,但從字縫裡仔細看,滿本上都寫著兩個字“暴富”。

對於比特幣真正的信仰者而言,一個比特幣放在那,任憑市場動盪,它永遠都是一個比特幣,應該不悲不喜、雲淡風輕才是。

事實是,幾乎所有人都可能被暴跌所嚇到,甚至可能割肉清倉,為什麼?因為他們的目標從不是為了得到更多比特幣,用法幣購買比特幣,是為了獲得更多的法幣!

當所有人盼望著經濟危機來臨,美聯儲開閘放水,比特幣揭竿而起的時候,卻發現,比特幣這個濃眉大眼的傢伙居然也叛變了革命,和美元資產是一家人。

第一個不得不承認的事實,美元依然是唯一的全球貨幣,其他的要麼是以美元計價,或者直接錨定美元的貨幣;要麼是被美元計價的大宗資產,石油、黃金、天然氣等。

第二個不得不承認的事實,比特幣同樣已經被美元所定價,甚至大部分還不是美元,而是聲稱100%錨定美元的USDT。

比特幣成為了美元體系下的風險資產,不再是一座孤島,美元的風險也可能成為比特幣的風險,美元的流動性危機,也可能成為比特幣的流動性危機,甚至還會和其他美元體系下的風險資產產生聯動。

最近,比特幣投資者被迫盯盤美股K線,相關性實在太大,每當比特幣試圖往上突破的時候,美股大跌的消息傳來,又將比特幣價格拖回原地。

橋水基金創始人達里奧最近稱,“長期利率觸及0%水平,意味著幾乎所有資產類別都將下跌。”

一旦產生流動性陷阱,現金為王成為宗旨,在美元體系內敘事的比特幣也不能置身事外,與其他風險資產同起同落。

不破不立,比特幣想要掙脫美元體系的束縛,擺脫舊枷鎖,重述“新故事”,可能需要一次更大的危機,但大部分人註定承受不了價格波動帶來的痛苦。

不管怎樣,比特幣依然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用技術手段保證了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依然是一次偉大而且有意義的社會實驗……

比特幣依然是比特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