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與財政再次出手向市場“放水”,這一次能否拉動中國經濟?

可以說,當前的國內外經濟環境複雜多變,很多人已經感受到秋風的蕭瑟,經濟生活的冷暖自知,這些感受在宏觀經濟大環境中都能找到出處,也可以說,這是一個比較特殊的經濟時期,

外有美國經濟的咄咄逼人,內有自身經濟下行的壓力,處江湖之遠則怎麼辦?

我們常說,立足於國內經濟,防患於未然,但在全球化貿易體系當中,往往是牽一髮而動全身,任何的不確定性風險誰都不能獨善其身,也更不能置身事外。但有一點是可以確認的,國內經濟基本面的穩定向好,才是抵禦各種風險挑戰的最佳辦法,最起碼受到的衝擊會降到最低。

央行與財政再次出手向市場“放水”,這一次能否拉動中國經濟?

而現在,面對國內外經濟形勢,在立足國內經濟基本面的目的下,我國央行及財政均作出行動,國內經濟預再度獲得支持,這一次經濟能否在短時間內拉動?

央行實施新一輪的定向降準,下調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這是今年第四次降準了。

具體來說,這次降準大約釋放1.2萬億元資金。其中4500億元用於償還中期借貸便利(MLF),另外還釋放增量資金約7500億元,這部分資金將用於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並與10月中下旬的稅期形成對沖。

央行與財政再次出手向市場“放水”,這一次能否拉動中國經濟?

毫無疑問,央行降準是年度金融市場又一重大事件。

當然,相信還有不少吃瓜群眾聽到“降準”還是有點蒙的。

其實,所謂的“降準”說的是降低存款準備金率,也就是大家存在銀行的存款,其中銀行要按照一定比例把部分存款上繳到央行賬戶,這個錢就是“存款準備金”,以備儲戶來取款,保持一定的流動性。

而“降準”和“升準”是央行手中“三大法寶”之一,可以調節貨幣,從影響宏微觀經濟。首當其衝就是商業銀行了,因為存款準備金上繳的多少,直接影響到商業銀行等能貸出去的錢的增減,從而影響到民眾手中資金的流動性。

央行與財政再次出手向市場“放水”,這一次能否拉動中國經濟?

經過小編這一番梳理,相信大家應該都能看懂了。所以,央行第四降準,意味著銀行要繳存的存款準備金變少了,手頭上有更多的錢了,可用於放貸的錢也變多了,從而市面上的流動資金也跟著變多。很大可能從這一週開始,金融市場或將迎來資金面最寬鬆的時期。

而今年央行貨幣政策一直都保持“穩健中性”,這次降準也沒有改變這一大方向。對於第四次降準,央行強調,“本次降準仍屬於定向調控,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量基本穩定,銀根是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取向沒有改變。”

央行與財政再次出手向市場“放水”,這一次能否拉動中國經濟?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個節骨眼上進行第四次降準,也是有點引人深思的。

從宏觀經濟角度出發,調控我國經濟的兩大手段是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當前貨幣政策依然保持穩健中性,不搞大水漫灌,把好貨幣總閘門,但從具體的措施來看,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已邊際放鬆。

央行與財政再次出手向市場“放水”,這一次能否拉動中國經濟?

相對來說,央行的貨幣政策對經濟的促進作用更直接有效,央行已出手,財政也不能袖手旁觀,積極的財政政策保持更加積極,減稅和增支,是積極財政政策發力的兩大工具。說到財政給實體經濟減稅降負,一直是市場熱議的話題,尤其是今年上半年財政收入增幅高於GDP增幅引發輿論關注。

減稅降負確實能夠很大程度上給實體經濟企業降低成本,增加企業的生產競爭力,而且對比國外的減稅場景,更能夠體現出減稅的重要性。好消息是,“在積極財政政策作用下,今年減稅降費力度進一步加大。除年初確定的全年減稅降費1.1萬億元的政策措施外,又出臺了促進實體經濟發展、支持科技創新等的一系列措施,預計全年減稅降費規模超過1.3萬億元”。

全年減稅降費規模預計超過1.3萬億元,對於絕大部分實體經濟企業來講無疑是重大利好,怎麼說呢,我們保持著希望的態度,期待著在大力度減稅降費的落實下,真正能迎來實體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央行與財政再次出手向市場“放水”,這一次能否拉動中國經濟?

從字面上看,有央行近日降準所釋放的7500億元增量資金,結合財政全年減稅降費規模的超過1.3萬億元,兩大調控宏觀經濟的手段再次展現,這一次,或將很大程度上在短期內拉動起國內經濟。

有人說,當前國內外經濟又到了一個似曾相識的十字路口,在這個十字路口上,需要謹慎正確的選擇,而放在國內經濟上面,這個正確的選擇,毋庸置疑是通過各種有效的手段來保持經濟的持續發展,路漫漫其修遠兮,在大趨勢面前,任何人都不是旁觀者。


類滯脹吞噬我們的購買力

數據顯示:2018年8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3%。其中,城市上漲2.3%,農村上漲2.3%;食品價格上漲1.7%,非食品價格上漲2.5%;消費品價格上漲2.1%,服務價格上漲2.6%,8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環比上漲0.7%。其中,食品價格上漲2.4%。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繩國慶分析稱, 主要受食品價格上漲影響,8月CPI環比和同比漲幅雙雙上升。說到食品,不得不提蔬菜價格,近期以來,由於華北、東北和山東等地受颱風殘餘環流北上影響,遭遇罕見強降雨,對蔬菜等供應受到衝擊,導致遼寧、吉林和山東鮮菜價格分別上漲29.7%、22.3%和21.8%;天津、北京和黑龍江分別上漲16.1%、15.2%和14.6%。

央行與財政再次出手向市場“放水”,這一次能否拉動中國經濟?

食品價格上漲對我們影響較為明顯,主要是食品是我們每個人必需品,其價格上漲往往會導致我們需要花費更多的錢來購買,一般情況下使得我們的購買力降低。需要指出的是,在當前國內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環境下,國內經濟形勢穩中有變的格局有所顯現,一些中小企業生存壓力上升,這就或導致我們的收入也存在影響(國內大多數收入是工資性收入)。

也就是說,一方面我們要對面收入及收入預期的影響,一方面又要面對食品價格漲價的影響,這就導致我們的需求降低,影響到整體的市場消費需求。另外,當前的這種經濟市場行情有點像“滯漲”。

嚴格來說,在我國經濟現階段很難出現滯漲這種現象,因為國內經濟增速保持在6個點以上,在理論上幾乎不會出現滯漲,這裡所說的滯漲更傾向於類滯脹,也就是經濟下滑與物價上漲的結合體,尤其是當個人的收入下滑且遇到物價上漲時更是如此。

央行與財政再次出手向市場“放水”,這一次能否拉動中國經濟?

說這種情況又如何影響到我們,很明顯就是同樣的支出獲得的物資更少了,一方面衝擊到我們的收入積蓄,另一方面衝擊到市場需求。值得一提的是,在面對這種經濟市場行情環境下,我們不僅僅是面對物價上漲對我們的影響,還有貨幣增速帶來的“感染”。物價增速在2個點左右,貨幣增速在8個點左右,我們的收入增速至少要在多少才能跑贏手裡的money貶值速度?

所以說,在當前經濟環境中,即使面對企業運營發展艱難,也不要隨意丟失一份具有保障型的收入來源,否則,只會坐吃山空,關鍵是“不吃”也山空。

回到開篇中所述,在當前的經濟行情中,我們今天嚮往明天,只要奮鬥你的每一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