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爲什麼不惜一切代價「放水」 向市場投放基礎貨幣?

央行為什麼不惜一切代價“放水” 向市場投放基礎貨幣?

來源丨喜馬拉雅FM財新視聽的精品課《首席經濟學家向松祚的貨幣課》

通脹和通縮都會對經濟造成巨大的傷害。面對通脹,中央銀行往往要採取猛藥。因為通脹一旦形成,老百姓就有物價進一步上漲的預期。而要打消這個預期,央行必須通過下猛藥緊縮貨幣,大幅提高利率才有可能遏制住通脹。

央行為什麼不惜一切代價“放水” 向市場投放基礎貨幣?

相反,如果出現通縮,要把經濟從通縮的泥潭中拔出來,恢復經濟的正常運行,同樣也是非常困難的。

什麼是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

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就是中央銀行從市場上大規模購買國債和非政府機構發行的,但由政府提供擔保的債券向市場投放基礎貨幣,投放流動性。甚至有時央行還會購買一些金融企業發行的的低信用等級的資產,包括垃圾資產甚至有毒資產,包括一些公司發行的低信用級別的公司債券、抵押貸款、抵押支持債券等等。

央行直接從市場上購買這些債券,不管是國債、公司債等等,來投放基礎貨幣,並且會規定一個具體的數量,這就是量化寬鬆貨幣政策。

央行為什麼不惜一切代價“放水” 向市場投放基礎貨幣?

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之後,世界各國特別是主要國家的央行先後都實施了量化寬鬆貨幣政策。這個貨幣政策的始作俑者就是伯南克領導下的美聯儲。

美聯儲從2009年開始,前後總共實施過三輪量化寬鬆貨幣政策。隨後,歐央行、日本和韓國等等,也開始實施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當時這些央行都明確宣佈,每個月要從市場上購買多少多少億美元的各種債券,向市場投放貨幣。

購買數額最高的時候,每個月可以超過千億美元、千億歐元,少的時候也達到數百億美元和數百億歐元。甚至在伯南克當年實施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的時候,美國有經濟學家甚至建議說,如果市場上的債券不夠買的話,乾脆美聯儲可以在市場上直接買房子,大量購買房子向市場上投放流動性,刺激房價。

為什麼它是史無前例的貨幣政策

央行經典的貨幣政策工具主要是三項,分別是調節存款準備金率、調節基準利率和貼現率、公開市場操作。

在正常情況下,央行是通過這三項政策工具來實施它的貨幣政策。但這三項工具如果都失效,就需要量化寬鬆來救場,量化寬鬆確實是史無前例,它與前三項政策工具完全不同。

其實,很多經濟學者在美聯儲開始搞量化寬鬆的時候也不同意,因為他們認為量化寬鬆貨幣政策打破了央行有史以來所有的規矩和準則,他們甚至提出嚴厲的批評。

央行為什麼不惜一切代價“放水” 向市場投放基礎貨幣?

中央銀行在進行公開市場操作的時候呢,它也是要購買資產,但是通常交易的資產都是國債或者評級至少是3A級和投資級以上的債券。

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把這些央行長久以來遵守的規則給打破了,它不僅買國債、買3A級的債券,垃圾債券、投資級以下的債券它都可以買,甚至它可以買房地產。這就是為什麼阿蘭梅澤說伯南克打破了央行數百年以來的一切規矩。

什麼叫債務通縮陷阱

在金融危機之前,很多金融機構和企業大量借債,金融危機爆發之後,金融機構的收入利潤大幅下降,企業的產品和服務賣不出去、收入也大幅下降,經營陷入困難,同時資產也大幅縮水。為了償還債務,他們就不得不低價賤賣資產,這樣就陷入到了通縮的陷阱。

企業就沒有能力再進行投資,銀行金融機構也沒有能力發放貸款進行融資,個人和家庭也沒有能力消費,整個經濟就陷入了債務通縮陷阱,陷入了長時間的停滯和蕭條。

所以量化寬鬆政策的核心目標,就是要把經濟從債務通縮的陷阱裡面拔出來、挽救出來。

央行為什麼不惜一切代價“放水” 向市場投放基礎貨幣?

美聯儲、日本央行和歐央行,之所以發明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就是希望通過增加貨幣供應量來增加商業銀行的準備金,通過降低市場的利率來刺激信貸的增長,從而最終刺激企業投資和居民消費的增長。

經濟學者和各國的中央銀行家對這個問題有很多爭議,但大體而言人們還是認為,在金融危機、在經濟整體陷入通縮的背景下,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它的實施還是必要的,它的整體作用還是正面的。當然,當經濟出現了復甦、當投資消費開始增長的時候,就必須要退出量化寬鬆貨幣政策。

關於主播:

財新視聽是財新傳媒核心平臺之一,秉承新聞專業主義,輸出代表中國最高品質的原創新聞、紀實、專訪、專題等多元化視頻內容。《首席經濟學家向松祚的貨幣課》,讓你從貨幣歷史和金融故事中,看清局勢興衰,把握投資趨勢。

關於喜馬拉雅:隨時隨地,聽我想聽!4.7億用戶的共同選擇,聽段子聽小說聽新聞聽音樂,就用喜馬拉雅!

央行為什麼不惜一切代價“放水” 向市場投放基礎貨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