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精和雞精受熱後會產生致癌物?你只瞭解了真相的一半


味精和雞精受熱後會產生致癌物?你只瞭解了真相的一半

味精和雞精都是提鮮必不可少的調料,但是近幾年,味精、雞精緻癌的傳聞屢屢觸碰一些人敏感的神經,有些人甚至不敢吃味精、雞精……這些曾經在餐桌上不可或缺的調味品而今備受冷落。味精、雞精不能吃是謠言還是真理?真的會致癌嗎?

味精也是天然食品

不少人排斥味精,是認為味精是經過化工合成的,但其實這種認識是不科學的。味精是利用擅長分泌穀氨酸的細菌發酵得到的,一般的原料就是玉米澱粉,所以味精也算是一種天然食品,並不是人們認為的化工合成製品。

穀氨酸鈉是味精的主要呈鮮物質。穀氨酸是人體所需的一種氨基酸,廣泛存在於各種食物中,但是不會增加食物的鮮味,只有被提煉出來以後,變成遊離的氨基酸鹽,才能為食物增加鮮味。

跟味精相比,雞精成分略有區別,不過,雞精並非由雞肉提煉而成。雞精的主要成分除了穀氨酸鈉,還加入了一些其他的呈鮮味物質,比如雞油、核苷酸二鈉及香辛料等。相對於味精來講,複合型的呈鮮味物質,效果要好於單純一種,再加上一般雞精的包裝上都會有一隻大大的雞的圖案,所以近些年,雞精的銷量遠遠高於味精。

味精和雞精受熱後會產生致癌物?你只瞭解了真相的一半

烹飪溫度超過120℃會失去鮮味

說到味精、雞精緻癌,未免太過絕對。味精、雞精裡面的主要成分是穀氨酸鈉,這種物質在超過120℃的時候,容易轉變成一種沒有呈鮮作用的物質——焦穀氨酸鈉。有人認為焦穀氨酸鈉是致癌物,但是,到現在還沒有確切證據證明其致癌性,有沒有毒很難說。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在分出的四級致癌物中,也沒有把焦穀氨酸鈉包括在內,因此致癌說法也無從談起。甚至有研究明確指出:通過焦穀氨酸鈉的作用,增加了大腦中的焦穀氨酸的含量,提高了大腦的記憶力和認知功能。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味精或雞精攝入量,為成人每日120毫克/公斤體重,也就是說,50公斤重的成年人,每天最多可食用味精6克,兒童最好減半或儘量不食用。

延緩放入時間,保證鮮味

通過前面的介紹,我們知道過高的烹調溫度會增加穀氨酸鈉轉變為焦穀氨酸鈉的風險,失去加味精來提鮮的意義。所以烹調時我們要注意——

1.烹調方式

我們知道水沸騰時的溫度是100℃,所以可以儘量增加以水為媒介的烹調方式,比如汆、蒸、煮、燉。降低烹調溫度,就可以降低雞精、味精中的穀氨酸鈉轉變為焦穀氨酸鈉的比例。

2.延緩放味精的時間

一般情況下,我們使用味精都是在菜出鍋之前,而因為炒菜時油的使用,一般菜出鍋前的溫度都是很高的,建議炒青菜時,關火10秒鐘以後放味精;做葷菜時候,關火2分鐘以後放味精。這樣鍋中的溫度降低,也降低了穀氨酸鈉轉變為焦穀氨酸鈉的風險。

自制調料也能提鮮

那些對味精、雞精仍抱有疑慮的人,可以自制香菇或蝦皮調料用來提升飯菜的鮮味。

◎香菇調料

買香菇適量,乾溼均可,切丁,用微波爐或者炒鍋焙乾,放入料理機中打碎,然後裝入玻璃瓶中備用,每次炒菜時根據口味加入,可以為菜提升鮮味。

◎蝦皮調料

買蝦皮適量,用炒鍋或微波爐焙乾,切成細末,放入玻璃瓶中備用。炒菜時適量加入,可以使菜具有一絲海鮮的味道。不過選擇蝦皮時一定要注意新鮮程度。

味精和雞精受熱後會產生致癌物?你只瞭解了真相的一半

【溫馨提示】本平臺分享的健康圖文信息,僅供大家參考學習,不作為醫療診斷依據。如有需要,請到正規醫院諮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