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是什麼


導讀

“科學”這個詞,流行起來也就是最近兩三百年的事情。


在現代,尤其是近幾年我們聽到這個詞的次數特別多。特別是,每每提起科學,彷彿還帶著一種神聖性。


彷彿“科學”這個詞語就站在狹隘、偏見、迷信、虛偽等等很多詞語的對立面。科學,彷彿是一種言論上的萬能的立場,言論方賦予了科學除去概念和結論之外的一種真實性與現實性,從而得出一些類似於真理的結論。


科學是什麼?

科學是萬能的嗎?


01

科學的定義

人類在不斷探索科學的路上也在不斷重塑和產出著對科學含義的定義,如今對科學的詮釋也是眾說紛紜。


百度百科:科學(Science)是一個建立在可檢驗的解釋和對客觀事物的形式、組織等上進行預測的有序的知識的系統,是已係統化和公式化了的知識。


《辭海》1999年版:“科學:運用範疇、定理、定律等思維形式反映現實世界各種現象的本質的規律的知識體系。


《現代科學技術概論》:“科學是如實反映客觀事物固有規律的系統知識。”


目前,對於科學的

權威性定義是:科學指的就是分科而學,後指將各種知識通過細化分類(如數學、物理、化學等)研究,形成逐漸完整的知識體系,它是關於探索自然規律的學問,是人類探索研究感悟宇宙萬物變化規律的知識體系的總稱。


02

科學的起源

從科學的定義就能看出,意識層面上,科學與知識脫不了干係。


柏拉圖在他的《詭辯家》中明確地指出了我們的知識類型的統一性這一根本問題:“知識當然也是一種知識,但它的每一部分所支配的某一領域都被劃掉了,並被賦予了一個屬於它自己的特殊名稱。因此,語言承認許多藝術和許多形式的知識”(詭辯家,257c)。


亞里士多德在《論天》一書中斷言,知識是關於重要性的,不同的“科學”指導不同種類的成因; 是形而上學提供了關於潛在種類的知識。


The underlying question of the unity of our types of knowledge was explicitly addressed by Plato in the Sophist as follows: “Knowledge also is surely one, but each part of it that commands a certain field is marked off and given a special name proper to itself. Hence language recognizes many arts and many forms of knowledge” (Sophist, 257c). Aristotle asserted in On the Heavens that knowledge concerns what is primary, and different “sciences” know different kinds of causes; it is metaphysics that comes to provide knowledge of the underlying kind.

(英文原文來自《The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03

科學是萬能的嗎

那麼我們進入下一個問題:科學是感悟宇宙萬物、探索自然規律的。那麼,科學是萬能的嗎?


實際上,你去問任何的一位科學家,他們都會承認科學是有邊界的,並不是什麼都要解釋的。相反,科學有很多事情是不研究的。因為科學是規範的


美國科學哲學家庫恩(Thomas Samuel Kuhn,1922-1996)1970年在《科學革命的結構》一書中提出:科學界公認的信仰、理論、模型、模式、事例、定律、規律、應用、工具儀器等都可能成為某一時期、某一科學研究領域的

範式


從定義中我們可以看出:範式的功能是為科學家提供需要解決的難題,併為他們的解決提供工具。庫恩認為這是這本書中最新穎和最難懂的方面。


範式概念是庫恩範式理論的核心,而範式從本質上講是一種理論體系。庫恩指出:“按既定的用法,範式就是一種公認的模型或模式。”在庫恩看來,範式是一種對本體論、認識論和方法論的基本承諾,是科學家集團所共同接受的一組假說、理論、準則和方法的總和,這些東西在心理上形成科學家的共同信念。


庫恩的範式理論大體來自於由科學史實例引發的思考。二千多年前,亞里斯多德認為“物體自由落體的速度和物體的重量成正比”。因此,“物體越重,下落的速度就越快”。這一觀察似乎接近日常生活的事實:除非在真空裡,一張紙和一本書落地的速度是不一樣的。但是,如果把它們合在一起,下落得更快還是更慢?伽利略爬上了比薩斜塔,用一對同樣大小的木球和鉛球,以實驗的方式,證明它們是同時落地的。

為什麼二千年來,人們一直承襲著這個錯誤的認識呢?


當波普兒和他的對手們正在熱烈地討論著科學的“可否定性”時,庫恩認為,一門理論的正確與否是不可能被“證錯”或“證對”的,它不過是在那兒。就像一套合身的衣服,只到發現它變得不合身了為止。一門理論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問題解答”以後,就會遇到越來越多的“怪題”。從解答不了到出現危機,就會刺激新的理論出現,而舊的理論就像不合身的衣服一樣被扔掉。“斜塔實驗”就是這樣使人們放棄了過時的亞氏理論。


有一些問題是科學不回答的,這是科學一個重要的特點。科學只研究可以被證偽的命題。


什麼意思?比如有一句話:地球上所有的人當中,存在一個人類無法發現的外星人。這句話是不可以被證偽的,因為這個命題本身就假設了,人類不可能發現這個外星人,那麼我們也就不可能通過觀測的手段來驗證是否真的有一個外星人存在。所以這個命題不是科學研究的命題。


辨證唯物主義認為,意識是人腦對於存在(或事物)的主觀反映。不難理解,科學是人腦對於客觀事物的一種主觀反映,屬於意識的一部分。我們可以大概看出科學的本質,簡單來說,規範性意識,就是科學。


科學作為規範性的意識,這種“規範性”主要包括程序化、條理化、形象化、抽象化、特徵化、典型化、邏輯化和系統化等具體方式,歸納起來主要包括:一是規範性的表述方式(如語言表述方式、文字表述方式、圖像表述方式、雕塑表述方式、音樂表述方式、舞蹈表述方式、建築表述方式等文學藝術);二是規範性的操作流程(如生活習俗、工藝品與食品製作流程、社交禮儀等);三是規範性的邏輯結構(如宗教與科學);四是規範性的判斷標準(如審美判斷標準、善惡判斷標準與真假判斷標準)。


結語

科學不是一開始就存在的,科學有範式,科學的本質是規範性意識。但不論是相信什麼知識都應有批判精神,這是科學的真諦,每個人都有相信的自由,也應該心懷敬畏,不斷探索真理。


END


科學是什麼


文稿:李小忙

排版:中島無姓名

審核:沒文化的henry

參考文章:《科學是什麼》 葉凌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