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竹編:以竹文化生活美學破局

3月16日,青神竹編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陳雲華,在朋友圈轉發了他最新研發的竹編梅花燈。受疫情影響,他的竹編公司推遲復工,但他自己卻沒閒著,趁機設計了十多個新品。“現在,我們的訂單都做不贏了。”陳雲華說。

疫情期間,國內很多行業都按下“暫停鍵”,省內眾多非遺企業的銷售也遭受重創。作為需求量巨大的竹編,開始另闢蹊徑擴大銷售和知名度。

開發新品 破解困局

因為疫情之故,陳雲華的雲華竹旅有限公司20多天前才正式復工,而公司旗下的眉山青神中國竹藝城原來是春節期間的旅遊熱點,今年則完全關閉,訂出去的幾百桌婚宴,也不得不取消。

“宅”家期間,陳雲華一邊參加非遺公開課,在線教大家編竹編,一邊琢磨竹編新產品。從1月底到3月的40多天,他親自研發的新品就多達十幾種。作為主打的竹編燈罩,有梅花、菊花等多種圖案和造型,剛剛設計出來,深圳一家長期合作的銷售商就訂了2000多件。此外,竹編龍系列以及其它新品設計也很有賣相。

“現在我們的問題是搞不贏,創新產品沒辦法馬上投產。”陳雲華說,公司復工以後,200多名工人開始加班加點生產來自全國各地的食品包裝盒訂單,尤其是端午節包裝粽子和鴨蛋的加急訂單,“工人做不贏,好多單子只有推掉”。

有錢不能掙,陳雲華並不著急,“疫情對我們的影響只是短時間的。等過了這一陣,新品就可以上了,真的非常漂亮。”他表示,只要不斷練內功創新產品,就不愁沒市場。

南充市級非遺項目斑竹竹編受疫情的衝擊也不小。南充市高坪區斑竹竹藝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萬學透露,公司主要銷售竹編畫、竹編工藝品等,但因疫情影響,從春節開始的一個多月,竹編產品在網上基本為“零”銷售。而在此之前,網絡銷售同期可達每天二三十單。這主要是公司的主顧大多是餐廳和農家樂,眼下大多沒有開張,因此沒有采購需求。

斑竹竹藝的背後,是當地鄉村眾多以竹編手藝為生的農民。公司為應對產品滯銷,開始轉型生產家居型產品,多款造型美觀的竹編檯燈、筆筒紛紛推出。萬學還親自上陣拍攝抖音視頻,展示如何把竹子削成竹篾、最終編成各種產品的全過程。出色的手藝和自黑風,吸引了數萬粉絲。萬學透露,這些短視頻最高的一條閱讀量有幾十萬,不少人被引流到網絡訂貨平臺,現在僅公司新開發的檯燈,平均每天就有80件左右的銷量。

轉型升級 打造竹文化生態園

同樣因疫情影響損失慘重的,還有渠縣劉氏竹編。在此之前,劉氏竹編的主要發展方向是在上海、成都的著名景區做品牌店,簡約現代的設計理念和高品質,令劉氏竹編成功打入高端銷售市場。然而疫情之後,這些店鋪也被迫關閉。不僅沒有銷量,租金也難以為繼。劉氏竹編傳承人劉江表示,為了維持起碼的運轉,公司在半個月前開始將重點放在網絡銷售上。然而,動輒數百甚至上千元的產品,銷量遠低於預期。

“我們現在把重點轉向蒲江朝陽湖,準備在這裡打造一個竹文化生態園。”3月16日,劉江正在朝陽湖督促施工進度。在他的設想中,這是一個集竹文化博物館、竹編體驗館、竹文化主題餐廳、兒童樂園以及竹文化生活美學館於一體的園區,遊客在這裡不僅可以動手進行竹編體驗,把實驗品帶回家,還可以從博物館、生活美學館切身感受到竹編建築、工藝品甚至整個竹文化環境之美,最終帶動銷售,讓更多的竹編甚至竹文化融入生活。

劉江介紹,未來的竹文化生態園,將看到很多竹藝新品,“我們剛剛研發成功的竹染圍巾、竹葉茶和竹葉酒,這些都將在不久之後推向市場。”

國家級非遺項目道明竹編,目前也是局部復工,“抓緊讓師傅們傳幫帶,另外再囤一些好賣的貨出來。”對於竹編的前景,道明竹編傳承人楊隆梅笑稱,“天干餓不死手藝人,非遺人靠手藝吃飯,最遲年中或下半年就會恢復正常。”

□記者 吳曉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