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帝國的鋼鐵洪流,被誤解的T-72坦克,實力究竟如何?

艾去醬


T72實力如何?


我們先看看西方國家第三代坦克的服役時間

英國挑戰者1主戰坦克:1983年

德國豹2主戰坦克:1979年底

美國M1主戰坦克:1981年(主炮105毫米,使用120毫米火炮和貧鈾裝甲的M1A1HA型為1988年服役)

法國勒克萊爾主戰坦克:1991年

意大利公羊主戰坦克:1995年

作為對比,T72主戰坦克在1973年就開始裝備蘇軍部隊,當西方國家的新一代主戰坦克還在研製階段,T72坦克已經在蘇軍中已經遍地開花了。就這麼說吧,T72出現的時候西方國家還是一票的第二代主戰坦克,M60、豹1、AMX30這些沒火力沒防護的坦克壓根就無法對抗蘇聯的T72集群。另外,T72坦克是一款借鑑T-64設計思路+成熟技術設計出來的低成本坦克,主要用以取代T55/62等老一代低端坦克,屬於蘇軍中大量裝備的低成本武器,而蘇軍真正的精銳集群使用的高端坦克是1976年服役的T80。

T72服役時,已經開始使用複合裝甲,而同一時期西方裝備的坦克仍是均質鋼,這樣就導致了雙方體積重量差異巨大但更小更輕的T72反而防護更佔優勢,同時西方主要裝備的L7型105毫米線膛炮很難對T72構成威脅,穿深更高的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在70年代末才出現,而蘇聯也曾對繳獲的M111型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使用L7火炮發射)進行過測試,發現僅能擊穿T72的車體首上裝甲,所以後期僅在車體上加裝了一層鋼板了事。T72服役之後進行過多次改進,再加裝上爆炸反應裝甲後,整體水平十分優異。到西方第三代坦克大量服役前,T72面對北約坦克,在火力方面,防護、火力、機動等方面,佔有全面優勢。

1982年的中東戰爭中貝卡谷地空戰世人皆知,以色列大肆宣傳的82:0戰績也歷歷在目。可又有誰知道,在貝卡谷地的地面還有一場驚心動魄的坦克大戰,在這場戰鬥中以色列和敘利亞為爭奪陣地各自出動幾十輛M60和T72坦克,在坦克對決中T72正面幾乎無法被M60的105毫米主炮擊毀,而M60的裝甲同被紙糊一般一下就被撕開,整個戰鬥一邊倒,很快結束,戰鬥中僅有2輛T72被側翼包抄的M60坦克擊中,而M60則被擊毀多達17輛,若不是後來遭遇陶氏反坦克導彈的阻擊,以軍坦克部隊很可能被全殲。(第五次中東戰爭,敘軍還俘獲了數輛以軍由M48改裝的馬加奇3主戰坦克)

馬加奇6是以色列在M60主戰坦克基礎上改裝的版本

T72坦克在這次戰鬥中的展現給西方世界帶來了巨大震撼,也讓西方產生了“T72恐懼症”,要知道當時以色列裝備的M60經過了多次改裝還加裝爆炸反應裝甲,整體水平高於當時西方裝備的M60系列坦克,即便如此仍無法與蘇聯出口版T72坦克相抗衡,可想而知當時T72坦克的實際水平如何了。

T72坦克真正的問題在於坦克的人機功效差、電子設備水平低,帶來的就是後果是單車作戰效能差,觀瞄儀器作用範圍近,缺乏夜戰能力,沒有可靠的防火抑爆設施,再加上彈藥設置在炮塔內部一旦被擊穿很容易造成彈藥殉爆。可實際上,根據當時蘇聯的作戰指導,冷戰一旦爆發,蘇軍坦克集群將大規模出動,首先駐東德的高端T80坦克集群為突破北約防線展開作戰,當雙方一線的尖端武器裝備大量消耗後,蘇軍二線集群的T72坦克迅速插上,實施大縱深突破,而北約二線的M60、豹1等坦克裝甲部隊,根本無法抵擋這股鋼鐵洪流,在這種預設的戰場下T72的問題隱患被壓縮到最低,根部無需考慮。

當年北約在對抗蘇軍裝甲集群時的唯一辦法就是使用戰術核武器

即使是海灣戰爭時,面對薩達姆旗下的T72坦克,當時的多國聯軍仍心有餘悸,害怕T72洪流再次上演,美軍甚至專門調來了裝備貧鈾裝甲的M1A1HA型主戰坦克並配發了貧鈾穿甲彈。也正是這次戰爭,才真正讓西方世界鬆了口氣,不再惴惴不安地面對T72。(即使這是猴版,即使大多數T72被航空火力擊毀,即使這僅是蘇軍體系下的一環)

T72被炒的一無是處,不過是蘇聯沒落後西方世界佔據了輿論宣傳制高點後的現實反應,這些春秋筆法後被隱藏的真相需要我們自己去探尋。


水井土城


紙上的宣仔,為您解答。

在海灣戰爭中,T-72的表現讓人大跌眼鏡,成百上千輛幾乎是作為活靶子被消滅,而其本身幾乎沒有任何戰果;因此T-72也被認為是言過其實,遠不如西方主戰坦克。但因為T-72的型號本身是在不斷髮展的,當年出口到伊拉克的屬於專門用於出口的T-72M,也叫“猴版”,技術狀態已經比較老舊而且性能縮水嚴重,與80年代不斷髮展的T-72改進型號相比都已經算嚴重落後了。再者T-72的設計本身是從蘇聯自己的需求和搭配自身的軍事體系,而伊拉克的軍事體系與蘇聯相去甚遠,T-72往往是被多國部隊的不對稱的力量摧毀的,所以我們還是要客觀看待。

海灣戰爭中被摧毀的T-72M

T-72M使用的是非常簡單的鋼裝甲+石英砂夾層,這種裝甲技術在蘇聯自己那裡都算不上先進

當時T-64上用的人造剛玉球複合裝甲比T-72M要好得多

T-72簡介

T-72是世界上第一種三代主戰坦克。它是蘇聯追求於歐洲進行大規模縱深作戰的產物,追求高行駛里程和高機動性,同時便宜耐用容易維護,屬於進攻性很強的坦克。其首輛坦克早在1973年就已經下線了,在美蘇軍備競賽中可以說佔領了先機,在整個70年代,西方還都沒有一款坦克可以與之匹敵;一直到80年代西方的三代坦克服役了,才把這個劣勢追回來並反超。



早期的T-72形象

其實不同的設計思路,會導致產品的性能和特點也不同。比如英國人在設計挑戰者坦克時,根據本國崎嶇的地形和無法迴旋的縱深,就只追求坦克防護和火力,並且為適應山地作戰還加上了氣液懸掛,而機動性和續駛里程這些指標就放在了最末尾,所以挑戰者1,挑戰者2的機動性都非常爛,而且非常貴。但是英國這麼小的國家,坦克能裝備多少呢?所以對價格也就不敏感了。


笨重的挑戰者2坦克,其實是英國本土防禦思維下的產物

這麼看就理解了T-72為啥給人印象性能不佳了。蘇聯從二戰吸取的經驗就是,坦克的數量和產能要比坦克的質量重要。在這種思路的引導下,T-72在蘇聯人這裡成了需要裝備上萬輛的消耗品,以滿足大縱深作戰,輔以數量更少但更加先進的T-80。因此西方忌憚的不是T-72本身如何如何,而是忌憚由T-72匯成的鋼鐵洪流。

T-72由於技術定型時間畢竟比較早,所以到80年代因此較西方三代主戰坦克比還是已經落後了,比如裝甲技術,火控和穿甲能力都已經被甩開,火控和紅外成像這些更是沒辦法比。T-72早期用的還是鋼芯穿甲彈,長徑比也僅有10:1,2000米穿深才200多mm;炮塔是鑄造的,使用鑄鋼+石英砂夾層;火控系統比二代坦克的擾動式火控進步了很多,已經可以做到可以行進間射擊和短停快速射擊,但是允許精確射擊的距離比裝備了指揮儀式火控的歐美三代坦克近的多。夜戰能力比較差,只有一個能看800多米的紅外大燈,而西方三代坦克的微光夜視儀和紅外熱像儀可以在2000米遠外還能看得很清晰。賣給伊拉克的T-72M基本上就是這麼個水平,甚至某些版本連石英砂夾層這種簡化的不能再簡化的複合裝甲都給省了,直接上均質鋼裝甲,跟一代坦克一個樣了。

3BM9,純鋼穿甲彈,賣給伊拉克的就是這類貨色

早期的T-72用的穿甲彈就是這類又短又粗的傢伙

德系穿甲彈,從豹二開始用的就是DM33,材料和長徑比都比早期T-72強太多

不過在80年代期間,蘇聯並沒有原地踏步,在T-72上還是有不斷改進的。這也是T-72的型號為啥這麼多。比如穿甲彈從早期的3BM9一路發展到3BM42,從純鋼穿甲彈進化到了鋼套鎢合金穿甲彈,穿深從245mm/2000m進步到了450mm/2000m,這個水平照比同時期西方的的穿甲彈還是有很大差距,蘇聯由於燒結工藝的問題,始終沒有辦法把鎢合金彈芯做的太長,所以只能折衷一下用兩截彈芯+鋼套的設計,但這樣一來穿深就受到了極大限制。

蘇聯的裝甲技術在80年代也有了較大發展,石英砂裝甲和人造剛玉球的屬於過去式了,蘇聯開發出來並用在T-72B上的NERA多層複合裝甲本質上和英國的喬巴姆複合裝甲都是同一個原理下誕生的技術,後來的T-90炮塔的複合裝甲也是在此技術上發展而來。除此之外,蘇聯在1985年為T-80U研發的接觸-5爆炸反應裝甲,可以有效對付破甲彈,對穿甲彈也有一定彌散作用。只可惜早期的T-72、T-80都沒有用上這種反應裝甲,以至於在蘇聯解體後的車臣戰爭中,俄羅斯的坦克損失慘重。

T-72B炮塔的多層複合裝甲

安裝接觸-5反應裝甲的T-72

進入了90年代後,隨著蘇聯的解體,俄羅斯的坦克發展陷入了很大停頓。原本計劃重點發展的T-80已經裝備不起了,只能在T-72BU上搞出個折衷的T-90。所以T-90其實是可以看作是一個大幅升級後的T-72,二者的車體結構差別並不大,只是採用了更好的T-80U的火控系統。T-90的發展就是後話了,有機會可以單獨開一篇講講。


紙上的宣仔


T72可是如雷貫耳幾十年。好多年還籠罩著神秘的色彩,他是蘇聯紅軍立體大縱深進攻的主力車型。當時常聽到的說法是,T72的鋼鐵洪流用一個星期淹到英吉利海峽。當時沒有人把這當成玩笑,整個歐洲瑟瑟發抖。蘇聯的進攻方法是大規模高速度遠距離使用裝甲力量。上方200公里範圍內,是由前線航空兵掌握制空權。遠方打擊交給戰略轟炸機及遠程火箭軍。T72只是這個大系統中的一個部分。並不是單獨使用。而且在蘇聯人的概念中,坦克的計量單位不是輛,而是群。對於大量被摧毀消耗蘇聯人也有充分的考慮。所以蘇聯搞了幾百個坦克師,先頭的坦克師一旦受到受損,也不補充。就立刻換上新的坦克師,蘇聯為什麼裝備了幾萬輛坦克就是為這個做準備的?人家說我們中國搞人海戰術,那麼蘇聯搞的就是坦克海戰術。時過境遷,蘇聯的坦克被別的國家拿了去,都不是像蘇聯原本想的那樣使用。和西方坦克進行1對1的對抗。一次也沒有取得好戰果。雖然都是坦克,但在東西方軍事思想的概念差別中。他他們根本就不是一回事。西方的坦克像一個個的騎士。而蘇聯的坦克更像是無窮無盡的狼群。


華來士1969


單說世界上量最大,分佈最廣的坦克,估計哪款也比不過T-72。類似於AK47步槍,T-72也跟蘇聯的“革命”一起輸出到了廣大“受美帝國主義壓迫的亞非拉美國家”,之後廣泛活躍於全球各個戰場。目前,全世界仍有40多個國家列裝有T-72及其改型。T-72也因此被吉尼斯記錄評定為全世界數量最多的戰車。甚至,因為量實在是太大,T-72還曾引起過西方一段時期的恐慌。

(1998年,匈牙利軍隊在北約軍演中出動了蘇式T-72。雖然認了新老大,但用起前老大的裝備來,完全沒有心理障礙,呵呵)雖然在海灣戰爭中表現不佳,但整體看,T-72坦克自上世紀70年代誕生開始,憑藉其優異的火力與厚重的防護還是非常能拿出手的。雖然是蘇聯在冷戰時期的產物,T-72的後續改進型號至本世紀初,一直是俄羅斯軍隊的主力裝備。實際上,T-72作為蘇聯坦克繼T-34後的又一經典裝甲武器,並非像某些網文中說的那麼不堪。

早在上世紀60年代,在中東戰爭中,蘇聯發現自己提供給阿拉伯軍團的T-62坦克被美國的M60坦克給明顯比了下去,非常的著急,於是開始研發T-62坦克的繼任型號,即,造價極其昂貴的T-64。

然而,沒幾年,由於性能不穩定與成本過高,T-72被加緊設計出來。後經對比測試發現,造價低廉的T-72的可靠性遠超T-64,綜合性能指標也基本達到了蘇聯紅軍的要求。於是,T-72順利投產,同時也大量出口,和AK47一起手拉手,遍及了亞非拉美地區。

(1977年11月,莫斯科紅場慶祝閱兵式上,意氣風發的T-72方陣)
T-72繼承了蘇式坦克的“暴力美學”的風格,車身低,重量輕,結構較為簡單,製造難度小,注重短時期,大批量生產的能力,火力強,性能可靠,皮實、經得起折騰。

還是蘇聯傳統,全車設有三名乘員——車長、炮長、駕駛員。

除了主炮可以發射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破甲彈與榴彈外,炮塔還裝有機槍,以及用於自衛的煙幕發射裝置。而且,相比同時期西方國家的坦克,T-72的重量較輕,可以編隊通過輕型橋樑等承重有限的道路,跑的也快,前進速度做高能達到60千米每小時。此外,T-72還擁有全面的防生化、防核的空氣過濾、抗輻射系統,能有效削減核輻射對車內人員造成的傷害。

然而,一味的圖便宜,要量大,就不可避免地犧牲了一些性能指標。

比如,T-72的裝甲採用簡單的鋼複合結構,中間隔層用石英砂填充;射控系統則是機械彈道計算機,非機電模擬彈道計算機,使得射擊程序冗長、效率和命中率較低;沒有裝備先進的夜視設備;自動裝彈機的炮彈存放在炮塔底下的圓形轉盤中,裡面的彈藥被點燃引爆後,稍有不慎就會造成炮塔被炸離車體;彈藥艙沒有設置隔離,被擊中後容易引起殉爆等等。此外,還有一點,就是,因為車身矮(蘇制坦克中個最矮),坐在狹小空間裡的坦克兵,那是相當的憋屈難受。當然,所謂的“舒適度”,絕不是蘇聯暴力美學設計的主要考慮範圍。

客觀的看,這些優缺點跟蘇聯的國情有關。蘇聯地域廣袤,因此非常重視坦克裝甲部隊的規模數量,往往喜歡通過數量上的優勢,來彌補性能方面的不足。因此,蘇式坦克特徵總是主打——價格便宜、結構簡單、經得起折騰,便於大批量生產。

然而,在上世紀90年代初的海灣戰爭,T-72卻在薩達姆軍隊的旗下,被狠狠的打臉了。這導致,相當長的一段時期,被認為是言過其實,甚至給定義成了一款失敗的戰車。

實際上,除了T-72本身的缺陷外,更多的是海灣戰爭雙方裝備、戰法戰術上的不對等。

薩達姆的裝甲部隊的鋼鐵洪流,想以飛機大炮的形式,打場瓷實的“機械化戰爭”,遭遇的卻是人家美軍的“非接觸性”作戰。

戰爭中,美軍對伊拉克的指揮站、通訊站、發電站、雷達網進行了定點清除,與此同時,美軍還對伊軍進行了電子戰壓制,使得整個伊軍指揮系統一片混亂。

美軍的導彈從百里甚至千里之外的軍事基地和船艦上起飛,沒怎麼費勁就能打癱薩達姆的萬人軍團,伊軍幾乎沒有機會在地面遇到美軍,這使伊軍地面部隊所謂的優勢喪失殆盡。

此外,美軍還先發制人的摧毀了伊拉克境內的大多數軍用機場,伊軍的許多戰機還沒來得及起飛就被摧毀。

面對美軍的空地一體化戰術,喪失了制空權,再先進的坦克也只能是活靶子,幾乎沒有任何還手的餘地。

(坦克殺手——A-10"疣豬"攻擊機)

這種戰爭就如同16世紀時,拿著滑膛槍的西班牙人去征服尚未進入鐵器時代的印加帝國一樣,戰局完全是一邊倒的。

結果,此後,就流傳出了關於T-72戰五渣的說法,多是因為它在海灣戰爭中顏面掃地的表現。

目前,分散於前華約國家,現北約國家,諸如,波蘭、捷克、匈牙利、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等國的各類T-72,量還是不小的。結果,在北約的幫助下,經過一系列的現代化改裝升級,這些前蘇聯時代的裝甲戰車繼續留在軍中服役,還經常出現在北約軍演中。於是,我們往往能看到下圖這種神奇的場景——打著北約旗幟的蘇式坦克。
本人文章一律原創,拒絕他人抄襲、任意轉載,如遇到類似“白鹿野史”、“堅持不懈創作的人”這種全部照抄者,一定投訴到底!


大學軍事理論教師


T72作為戰後裝備數量最龐大的二代坦克,應該說是具備強大實力的,火力強大,防禦力也還不錯,價格實惠,適合大批量裝備,即使是現在,也是很多中小國家的主力坦克。之所以被誤解,主要是因為海灣戰爭中T72被多國聯軍吊打,卻毫無還手之力,使得顏面盡失。這一方面是體系對抗的問題,面對多國聯軍龐大的體系作戰,單件武器裝備再厲害也沒有用,海灣戰爭中,大量的T72並不是被聯軍的坦克擊毀的,而是被大量的空中精確制導武器擊毀,坦克在地面上就是活靶子,沒有制空權M1A1又能怎樣。另一方面就是武器的代差,面對聯軍的三代坦克,貧鈾彈,貧鈾裝甲,即使拋開其他因素,單打獨鬥T72也是實力不夠的。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蘇聯在軍貿上的小家子氣,蘇俄出口的很多武器都猴版的,比自家用的要差不少,不抗打也是正常的。冷戰中華約裝備了幾萬輛火力強大的T72,在數量上全面壓倒北約,這些蘇維埃的紅色鋼鐵洪流對北約是有著強大威懾力的。






小海176370366


T72的鋼鐵洪流讓整個70年代的西方國家瑟瑟發抖。T72好像是世界第一款裝備複合裝甲的坦克,在那個年代就是無敵,而且蘇聯一口氣生產達2萬輛,估計蘇聯自己就裝備了15000輛,大批量的部署在德國前線,當年西方根本沒有坦克與之對抗,天天都擔驚受怕什麼時候這些坦克就烏拉烏拉的衝過來了,這是壓在整個西方頭頂的大烏雲。蘇聯還低價出口給40多個國家,現在看來出口可能是皮薄一點的猴版,第二被碾壓都是沒有升級的,武器升級和不升級真是兩個概念!

62年的古巴導彈危機後,蘇聯開始在科技上奮起直追美國。世界第一款三代坦克是T64,但是這個先行者有些過於先進,很多理念根本駕馭不了,而且性能極不穩定,蘇聯內部開始討論對T64進行完善改進。T72就是在這個背景下開始研發了,說白了就是掛羊頭賣狗肉,掛著T64改進型的的項目研發了一款全新的坦克T72,只是這款非常成功,雙方皆大歡喜,都咋恐怕有一大堆人為此倒黴!

T72繼承了蘇聯的傳統,簡單、可靠,攻擊防禦力都比較強,而且20000輛的產量一下子讓蘇聯全面超越西方地面坦克,同時期的美國還在用M60二代坦克,歐洲都是二代坦克,鋼鐵洪流滾滾西進讓整個西方國家壓力山大,整個70年代以及80年代初是T72坦克最為風光的時期!

直到現在俄羅斯T72都是其裝甲部隊的絕對主力,原因嘛當然是當年一不小心生產太多了,沒錢淘汰不下來了,而現在的T72坦克成為了高低搭配的低配坦克使用,有點類似於我國的96B,在這些年的坦克競賽中,T72展現出來的實力與我國96B其實差不多!

就在去年美國公佈俄羅斯最具威脅的四款常規武器,其中俄羅斯的T-72B3和T-90AS坦克排行第一,因為他們認為數據顯示這兩款坦克裝甲和防護、熱成像儀、彈藥都進行了升級改造。這些改進可以讓俄羅斯軍隊有機會在較短的距離內摧毀西方國家的武器裝備。而且還配備5-8公里就能擊毀西方坦克的炮射導彈,對西方威脅非常大!

當然T72的威名主要是在海灣戰爭中走下了神壇,其中有很多原因:

1、伊拉克準備拉開架勢與美國聯盟軍隊來一場地面攻防戰,結果美國開創了“非接觸戰”,空中火力將伊拉克的指揮所、雷達站、重要據點、坦克部隊防區外界進行摧毀。伊拉克玩的是平面的戰爭,但是美國玩的是三維立體戰爭,兩者不在一個數量級,自然就是慘敗了,這不能歸咎於武器不行!

2、面對的MIA1當時已經採用了貧鈾裝甲,這應該是世界最強複合裝甲了,而伊拉克T72不但是猴版,而且是初版,沒有升級,沒有熱成像儀,沒有精密的火控系統,而且MIA1最大射程達3500,而T72只有2100左右,這樣的戰鬥本身就不對稱。到了海灣戰爭的時候,這時候T72的裝甲就已經顯得薄弱了。

3、整個海灣戰爭伊拉克投入的T72只有500輛左右,其實還有大量T54,中國的59、69坦克,但是為了打壓蘇聯,美國和西方將這些坦克往T72身上推,玩輿論和宣傳戰,美國這方面可是玩得溜得很!

其實整個海灣戰爭,是美國的現代化武器碾壓一款70年代的坦克,並沒有什麼丟人的。T72碾壓西方坦克的時代,北約人那是真的怕,真的瑟瑟發抖。在90年代被美國碾壓了,於是就出了一口惡氣了,大肆宣揚這款坦克不行的言論了!


狼煙火燎


1.T-72坦克自1973年問世以來,深受蘇俄和其他許多國家軍隊的青睞,出口到近50個國家,並在印度、伊拉克、伊朗、波蘭和捷克斯洛伐克等國家特許生產。1974—1990年,僅烏拉爾機車車輛製造廠生產了T-72系列坦克20544輛,其總生產量約為30000輛。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2017年1月2日發表的《俄羅斯T-72主戰坦克——(40多年來)世界最好坦克之一》的文章中說:迄今T-72系列坦克是第二世界大戰後產量第二大的坦克,僅次於蘇制T-54/T-55中型坦克。

2.不久前美國公佈俄羅斯最具威脅的四款坦克,T-72B3和T-90AS坦克排行第一,理由是經過改進升級的兩款坦克裝甲和防護、熱成像儀、彈藥都進行了升級改造,這讓俄羅斯裝甲力量能在較短距離內摧毀西方坦克。而且還配備了5~8公里遠距離摧毀西方坦克的炮射導彈,對西方威脅非常大!

3.T72最大的問題就是在伊拉克走麥城了,原因有很多,首先就是伊拉克採用坦克集群戰術,結果被來自空中火力打擊毫無還手之力;第二面對美國的MIA1,當時採用的可是貧鈾裝甲(世界最強複合裝甲),而且MIA1最大射程達3500,而T72只有2100左右,這樣的戰鬥本身就不對稱;第三伊拉克的T72其實不但是猴版,而且是初版,沒有升級,沒有熱成像儀,沒有精密的火控系統,精度差;第四就是伊拉克戰爭時候這款坦克已經出來20年了,已經落後與時代了。包括伊拉克的戰爭理念落後,基本還是玩的平面的戰爭,但是美國帶領的聯合國軍玩的是三維立體戰爭,在戰爭理念方面差了一代,自然就是慘敗了,這不能歸咎於武器不行!






星雨耀眼


T72作為冷戰鋼鐵洪流的主力,速度快,適合大規模突破防線,火力較好,自動裝填會打打提高射擊速度,防禦在當時尚可,但單車質量不高火控略遜。


戰武拌豆腐


俄羅斯T72坦克在八九十年代性能尚可,但在2000年之後已經逐漸落後,像德國的豹2,美國的M1A1,其性能已遠超T72坦克,後來T72有很多改進型,雖然性能相比之前已經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但其設計思路已經落後。被後來的俄製T90坦克以及現在最新的阿馬塔坦克T74所取代。但並不能否認T72是一款性能優越的坦克,但目前為止還有很多國家將其作為主戰坦克使用!


匯櫖


T72不用來和豹式坦克單挑的。而是成百上千輛的集團衝鋒,這才是它的用途。


分享到:


相關文章: